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2013-08-15闻吉杰

文教资料 2013年36期
关键词:想象素质教材

闻吉杰

(张掖市甘州区南关学校,甘肃 张掖 734000)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凸显学生的学习技能,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更适应生活实际,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强。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着重探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激发创新素质的动因——好奇心

好奇心指对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有很强的求知欲浓厚的兴趣。教育的本质就是不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并终生保持。为促进小学生好奇心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巧妙设疑,设置矛盾,使学生在“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思维情境中探究知识。一方面,教师要以童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来说,未知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值得探索的。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研究和探索行为,努力用孩子的眼光观察问题,跟孩子一起惊异、提问、讨论,共同作出结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那样,“解放孩子的嘴,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敢问、敢说、敢动、敢干。另一方面,教师要以精妙的教学设计带学生进入新奇的探究天地。给孩子自由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这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关键。同样,全新的阅读材料、大量开放式的问题,也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教师要学会肯定学生所提出的探索性问题的价值,有时可以不直接提供答案,而是进一步提出一个疑问和悬念,激起他们更强的好奇心。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余查阅与“大渡河泸定桥”相关的材料,然后扼要回答他们充满好奇心的探究性问题:“飞”指什么,“夺”指什么。遇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要用大量的文字写红军遇到的困难”等问题,还要和孩子一起寻根究底,当然,教师的因势利导更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比如当学生问“敌军喊叫中的飞表示什么意思?它与课题中的飞有什么不同?”时,教师最好与学生一起探讨和归纳出结论:“敌军喊叫中的‘飞’,是认为红军过桥不可能,除非‘飞’过来”;红军的‘飞’,指抢时间、以‘飞’一样的速度抢占了泸定桥。在敌人认为不可能从桥上过河的情况下红军像从空中‘飞’过一样占领了泸定桥。夺取泸定桥战斗进行得比较顺利速度快”,学生能全方位地考虑问题,其创新素质昭然可见。

二、丰富创新素质的源泉——想象力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创新的必由之路。想象可以使学生打破个人已有经验的狭小圈子,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不同时间、地点获得的知识多方面联系起来,经过整理加工,构成一个完整的新形象。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体验性”,激发和保护学生想象的欲望,引领学生走进一个自我想象空间。一方面,要从多渠道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表象。想象的广度和深度依赖于学生脑中已有表象的数量和质量。为此,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推荐有益的报纸、电视和互联网站来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多开展一些如参观访问、游览活动拓宽学生的生活领域,还要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幻类读物以开阔他们探究和想象的思路。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情感“复印”教材,构筑自我想象的世界。教材中形神兼备的插图、感人肺腑的文章为学生提供了活灵活现的“想象原型”,引导学生沿着教材的轨迹,用情感重现教材,启发学生或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或延伸故事情节,或补充课文内容,不知不觉间将学生带入“熔诗、画、情、景、色、声于一炉”的想象王国。如教学《丰碑》一课,如何帮助学生从认识这“好似一尊塑像”的红军老战士,到理解“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军需处长,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可能想些什么?军需处长牺牲前,坐在那光秃秃的树干下,可能想些什么呢?当红军战士穿着军需处长发的棉衣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的时候,他们可能想些什么?”认真探究的学生不难想象出“为了保证战士们有棉衣穿,军需处长宁可穿单衣,结果冻死了”;“军需处长一定在想:我牺牲了不要紧,有这么多年轻的红军战士继续革命,长征一定会胜利”;“当战士们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的时候一定十分难过:他是为了让我们不挨冻才牺牲的,我们一定要继承军需处长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学生的想象使这一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学作文“未来的……”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如未来的城市、未来的世界、未来的家乡、未来的学校……

三、形成创新素质的定势——质疑

在课堂上,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探索者,挖掘学习的潜力和求知欲。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质疑。一般说来,在点明课题处、知识内在联系处、知识的关键处、揭示知识本质处,设问置疑,引起学生自己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找引人深思的发问。它是学生怀疑精神的具体表现。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敢于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权威,改变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对教师的教学质疑、敢于对课本和参考答案质疑、敢于对同学的研究结果质疑,随时列举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展开探讨性的批判。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疑中求是的习惯。面对质疑,老师不必急于解答,而应先反问学生,如何想到这个问题,思路或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接着,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回答。在适当的时候,老师才介入讨论、指导或点评,使学生形成由疑而问,由问寻思,由思求索的习惯。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对课文的重点句“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也没发出一声呻吟”,同学们在探讨之后,常会提出自己的质疑,如“我认为是虚构的,我被火钳烫过一次,痛得跳起来。大火在邱少云的全身燃烧,他却一动不动,甚至没发出一声呻吟,这不合常理”;“火势这么大,烧了那么长时间,邱少云身上带了子弹、手榴弹这些易燃物,怎么没有爆炸呢”。这些质疑正是学生敢于向教材、向老师挑战的思考,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契机,与学生共同探讨结论:“或许因为知道弹药易爆,邱少云才更奋力把子弹和手榴弹压在身体下面,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英雄之所以能成为英雄,就是因为他有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勇气”。《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五壮士牺牲自己,使大部队安全战略转移,最后可以理解为“五烈士”,一个“烈”字包含了五壮士的方方面面。

四、升华创新素质的灵魂——求异思维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们已摒弃了那种总想寻求唯一正确答案的集中思维培养的思想,而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的培养。所谓求异是指不苟同于传统的或一般的答案或方法,常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它是创新素质的重要特征,也是创新的核心与灵魂。求异能使人在相近的事物中迅速找到不同点,在众多思维路径和结果中,另辟蹊径,克服从众心理,保持独立性,形成不同凡俗的创新观念,表现自我的独创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在使用教材、安排教学流程上更需要灵活和变通,不被教材所牵制,不把教材、练习当做负担,多留一些余地与空白给学生,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求异的环境氛围。学一篇课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只看题目,或只看中心段,或者让学生只看结尾,然后按这些内容来推测出作者要写的其他内容。例如:讲《骆驼和羊》一课,可让学生只看题目来推测出在这一高一矮的骆驼和羊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或者让学生看结尾段:你们俩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根据结尾段来想象作者要写的内容。这时,学生思维较活跃,老师可不拘格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小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但他们太需要练习的空间。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诗歌、散文等都有很大的想象成分,它能为学生的想象提供广阔的飞翔空间。如教学《穷人》一课后,让学生多读课文,并展开合理想象假如你遇上了桑娜一家和西蒙的孩子,你们一家人该如何对待她们呢?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准备,组织语言,进行口头作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能充分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要使学生敢于求异,就必须树立民主的教学观念,真正做到师生平等,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

猜你喜欢

想象素质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快乐的想象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素质是一场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