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中议论文思维训练序列的构建
2013-08-15黄春兰
黄春兰
(广东广雅中学,广东 广州 510160)
作文教学是磨砺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而思维品质是决定学生写作质量的关键。从历年高考作文的拟题意图和评卷结果看,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谋篇布局,或是语言表达,思维品质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关于“表达和交流”阐述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1]不难看出,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在高中写作教学中对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中学作文教学增加思维训练的比重。
一、影响思维训练序列构建的因素
(一)思维品质。关于如何发展中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汤国铣教授认为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为思维品质的提高,思维品质提高了,思维能力也就提高了。批判性、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都是发展写作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具备良好思维品质的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反应敏捷、思维灵活、认识深刻、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写出的文章富有创新性,并且能以批判的眼光完善作文,反之则思维迟钝、思路闭塞、认识肤浅,写出的文章缺乏独特性和新颖性,当然也不善于自我审视和修改。从这个意义上看,思维的品质决定思维的质量和作文的质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重要途径,思维训练序列的构建必须将思维品质的提升作为训练目标、主要内容,以及学生思维能力、写作水平是否真正提升的检测指标。
(二)思维发展特点。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处于经验的阶段,高中生随着大量科学理论的掌握,开始发展起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表现为不仅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而且进行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初高中思维的差异要求我们在构建训练序列的时候充分考虑衔接的环节。高中生在实践与学习中,已经能够完成从具体上升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获取具体知识的完整过程,这种思维能力提醒我们在训练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作文教学中要有大量的“留白”。高中生的辩证思维较初中生得到明显的发展,开始学会用全面、动态、统一的眼光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可以提前或者推后,加快或者延缓。具体在什么时候出现,主要取决于接受到教育是否得法,即取决于教育的效果”[2]。
(三)写作心理过程。写作心理学将写作的心理过程总结为“感知——理解——表达”三个阶段。从信息论角度分析,“感知”是写作过程中输入信息的阶段,所输入的信息包括个体对之前所有阅读经验的积累和感知,也包括对生活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感悟;“理解”是个体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加工信息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被输入的信息或被同化,或被否定,或被深化、或被拓展;“表达”是输出信息加工成果的阶段,输出信息加工的成果以求得到外界的交流或认同。遵循写作的心理规律,我们需要在积累素材、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写作各环节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二、构建思维训练序列
(一)以时间为轴构建思维训练的大序列。整个高中时期,我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将专项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1.高一年级为第一阶段,以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为主,以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为辅,作文体裁以记叙文为主,以议论片段为辅。在训练中我们要注意与初中记叙文训练存在的差别。高中生如果还将一人一事的简单记叙文作为任务显然是不行的,在训练中,应该特别强调要学生学会写复杂记叙文。所谓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不再局限于只叙述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发展结局,而通常是由相互联系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事件组成;第二,使用的表现手法更为复杂,即要求运用各种描写手段,使人物或者事件生动活泼起来;第三,在表达方式上复杂了,要求做到记叙、抒情和议论综合运用,即所谓夹叙夹议兼抒情。如《她(他)》、《踏入校园的那天》大作文,针对粤教版《论文选读》的观点进行评价作为片段小作文,如“以‘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为话题,写一个400字左右的议论短文发表自己对这个观点的看法”。通过这些大小系列作文,引导学生观察体悟生活,丰富感性认识,拓展思维,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做认识上、材料上、语言上的准备。
2.高二上学期为第二阶段,由形象思维训练过渡到逻辑思维训练,综合练习记叙思维、议论思维和抒情思维等。作文题目较前一阶段要抽象一些,涵盖面相应要广一些,尽量让学生的思维呈开放格局,鼓励、提倡学生进行独立思维。如大作文:写自然系列的作文《风》、《山》等;关于建筑的系列作文《门》、《窗》、《墙》等;沉思系列的作文《搀扶》、《“人”之漫想》等。片段作文:多角度时评。我们通过这种综合文体训练,使学生由形象思维状态自然进入逻辑思维领域,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3.高二下学期到高三上学期为第三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分析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此阶段以话题作文训练为主,材料来源一是古代精辟的、含义丰富深远的寓言故事,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社会现实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辩证思考、评价,如《城市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保存》、《小月月事件,拷问谁的良知?》。
4.第四个阶段为高三下学期,这是各种思维能力的再综合阶段。它不是对第二阶段的简单重复,而是一个提高的阶段。或许可以这样说,在前三个阶段中,学生的各种能力还是呈板块状分散排列的,到了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训练,将具有一种自我整合的功能,融合为一个整体,呈现立体状。这个阶段,学生写作思维的弹性、张力、整合力都得到增强,思维是最活跃和最富有生命力的。
(二)以文章生成规律为基础构建思维训练的小序列。一篇文章的最终生成存在积累素材、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评价修改五个环节,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此安排思维训练的具体内容。
1.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独立、主动地收集与研究相关写作资料的能力。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流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把生活与写作结合起来,一定要把学生引向生活的光明之路。”当前,世界各国作文教学的共同趋向也是向生活靠拢,以内容为中心。日本倡导“生活作文”思想,美国则盛行“本色作文”。所以思维训练系列的构建,一个重要的内容必须针对的是学生缺乏独立深入生活、感受生活和发现生活的能力方面。阅读序列从“一个人”到“一件事”到“一个主题”,所谓“一个人”指全面深入地阅读一个人物,例如“走近苏轼”要求教师提供书目与学生收集书目相结合,在大量阅读之后,学生独立完成一篇小论文,论文完成的标准为:主题小而深刻,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有丰富充足的内容;所谓“一件事”,师生共同关注一件新闻事件,收集与此相关的所有的细节和各界的评价,以及横向纵向收集类似事件,并以小组形式完成一篇时评,同样要求具有深刻而独特的见解。例如温州动车事故,所收集的资料包括“新闻回放”、“司机与调度员铁路一线的抱怨者”、“中国高铁综合技术不成熟——业内资深人士,就中国高铁的技术、战略、体制提出广泛批评”、“解惑动车组——关于动车组在技术上的答疑”、“铁轨之上,国有殇——人的因素是罪魁祸首”、“日本新干线的成功运营”、“法国高铁30年乘客零死亡”、“德国高铁史上最惨事故的教训”,而学生可以就任何一个角度形成自己的观点。所谓“一个主题”指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主题,并在此主题之下积累相关的事件、评论、人物等。如 “食品安全”“传统文化保护”、“中国动漫发展”、“网络问政”、“教育公平”、“司法公正”等主题。思维过程的本质是大脑对信息进行有目的的加工处理的过程,积累素材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单元,如果占有的信息量不足,大脑的加工就容易偏颇而肤浅;如果占有信息时缺乏目的性,对积累的信息又不进行深入的思考加工,则积累的信息难以内化,最终的结果就是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不知道写什么”、“没什么可写”的局面。
2.由易而难、由浅而深命制作文题目。“参与”“拒绝平庸”“常识”——“只做命运的朋友”“为你好”“不得不走的弯路”——“不要轻易说‘不’”“一叶落知天下秋?”等,由比较确定的立意到辩证地、发散地思考能写出更优秀作文的题目转变,逐渐训练学生的思维,使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独创性得到充分的锻炼。审题立意的训练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思考。“因果关系”是关于事物联系和发展变化的最本质的规律,是人们最常用的一种推求事实和认识未知的方法。教师若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分析事物的前因后果,据果推因,由因推果,学生就能很快抓住事物本质,从而确立一个较有思维深度的主旨,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令人信服的论述。因果思维运用到写作中,因文体不同,其思维的特点及其运用也不尽相同。记叙文的构思比较单一,因此,因果思维往往表现为一种由某一事物的结果而想起决定该事物结果的原因的思维方式;议论文写作中,因果思维则表现为通过对涉及论题的各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由因溯果或由果求因证明论点,形成强劲的内在逻辑力量,使文章血肉丰满,使作者的见识有效发挥。
3.由平面向立体、单一向多维地练习谋篇布局。“从本质上来讲,学生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3]“有条理”正能体现出思维的有序,所以文章结构的训练是思维训练的极其重要一环。目前,议论文教学在结构教学方面形成几种模式: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并列式的兴趣要大于另外两种,但是这种结构方式的运用却往往形成一种简单的拼接,内容缺乏深度,论证缺乏张力,这其实体现出学生思维的单一化。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和兴趣两种因素,笔者认为结构训练序列的设置从并列式逐步过渡到并列式与层进式的综合使用。除了进行这些常规模式教学之外,对比式的训练也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4.准确清晰地表情达意到严谨辩证地进行语言表达。语言是思维的直接显现,而不仅仅是语法修辞和写作技巧。美国的克雷奇将思维分为无声思维和传讯思维两类。所谓无声思维,是指人在自己脑子里思考,没有把它用语言表达出来。传讯思维是指“通过讲述或书写出来正式表达自己的思想”。[4]由此可见,传讯思维对语言的明确性要求。蒋念祖老师特别强调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的关系。我们在进行思维训练序列的构建过程中,要给予语言训练足够的重视。仿写可以增加词语的丰富性和准确性;整散句的改写体现思维的灵动性;加强因果、让步、假设等复句的表达训练能使语言严谨。
5.教师评改逐步向自评互评与教师评改相结合转变,最终达到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对文章的评改与完善。高中生的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者监控能力明显化,他们意识到自己智力活动的过程并努力控制它们,使思路更清晰,判断更准确。
高中作文思维训练序列的构建应当以观察、思考、判断能力的训练为主,以结构语言等写作技能的训练为辅,大序列是整体作文训练框架,而小序列必须落实到大序列的每次作文训练之中。
“教育是作用于思维发展的决定因素”[5],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合理的适当的思维训练序列不仅有利于提高高中作文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
[2]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8.
[3]刘森.作文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
[4][美]克雷奇.心理学纲要(上册).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5]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