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大学语文课堂演讲的实践与思考

2013-08-15

文教资料 2013年36期
关键词:工具性大学语文人文精神

韩 华

(西北民族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笔者常年承担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不断探索使大学语文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方法。近年来,笔者在大学语文课上开展了课堂演讲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和反响,特此对此活动进行讨论,希望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课堂演讲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法

“课堂演讲”,实际上我把它叫做“课前演讲”,因为是在教师正式讲课之前提供给学生的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每个学生三到五分钟的演讲时间,每次三人左右演讲,利用一学期的时间,班级每个人都演讲一次。内容上要求是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是亲身经历过、感兴趣、倾注过感情的事物,演讲必须制作PPT或有实物展示。学生一般的演讲内容是自己的兴趣爱好,诸如变魔术、手工制作、利用photoshop技术制作特效、打篮球,等等;还有介绍自己的家乡,少数民族学生还把介绍本民族的民俗风情结合起来;还有一些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发现和感悟。由于倾注了感情,是亲身经历过的,因此这样的演讲很有感染力。

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演讲活动,好处很多,而这样的活动符合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实际。这个活动的情境性十分强,能陶冶与激荡学生的性灵,引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诸多兴趣。

二、开展课堂演讲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大学语文课是与广大社会生活相连接的,教学中要注意浸透人文精神,这是学界的共识。徐中玉在《大学语文》课本的《修订前言》中说:“现在的‘大学语文’课程,必须重视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当然仍要注意,但不断渐进,进一步还得讲究兼顾文学性、艺术性、审美性、创新性乃至深刻的人生哲理性。总目标乃在提高大学生的品格素质与人文精神。”大学语文要突出人文教育,但同时也不可以忽略工具性的特点,而课堂演讲活动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良好结合,活动本身切实可行,不使人文教育成为空话,能锻炼学生的诸多能力。

(一)人文性

课堂演讲活动很好地体现了人文精神,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课前演讲,学生感兴趣,感觉温暖,成为他们大学生活难忘的记忆。

1.分享生活知识,达到交流的目的。

大学语文课时有限,课堂演讲在有限的课堂上追求好的效果,让课堂成为一个平台,与学生丰富的课外生活相联系。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强调教学活动与社会生活的一致性,即学生必须跨出教室,走向生活,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大学语文的开放性教学,强调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如第二课堂、调研活动、社会沟通、假期的社会实践、教研课联系起来,把学生的趣味爱好和在生活中获得的人生感悟传达出来。在实际的演讲活动中,学生细致而生动地传达个人的生活体验,其中所展现出来的正是合作、顽强奋斗、不断追求、热爱生活等健康的生活情趣。因为学生所讲的内容是自己所经历的和体会到的,所以特别有感染力;因为是身边同学们的生活体验,所以对其他同学就特别有启示意义。

2.展示风采,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加强师生之间的了解和认同。

演讲活动的内容,强调是学生经历和倾注过感情的事物,尤其以爱好和兴趣为主,比如一个学生介绍写作爱好,并给我们展示他的作品。一个女生介绍使用photoshop软件制作图片特效的爱好,她介绍因为着迷,为此熬夜的经历,当她把自己做的特效图和原图片进行比较时,学生发出阵阵惊叹;她还展示了失败的作品和后来经过努力做出的成功作品。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展示了追求和探索的可贵,给我们提供了美的元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自己学习和生活过的高中校园无不充满了感情,提供了一帧帧精美的照片,体现了一种生活本身的朴实和亲切感。一个维吾尔族女生给大家介绍家乡——喀什,“没到过喀什,就没有到过新疆,因为喀什太美了”。介绍新疆姑娘的辫子为什么那么长:“一般都不剪,因为剪了头发就是剪了她的幸福。”说起特殊的民族舞蹈——萨满舞:“这张照片就是昨天拍的,我爸爸在广场跳萨满舞,他不好意思拍自己,就拍了别人的。因为我告诉他我们语文课需要做个演讲。我爸爸还告诉我他昨天跳了萨满舞,如果你在该多好啊,我们一起跳。”在无意中展示的亲情颇为动人。

学生介绍自己的室友和一块度过的大学生活,概括室友的某些特征,并提供了许多生活照和集体活动的照片,而且为了演讲活动,还专门摆拍了一些戏剧性的夸张的照片,这无疑成为他们大学生活的难忘回忆。演讲中他们总是自然地表达相聚不易、珍惜缘分、和谐相处、共度大学的美好时光的心愿。通过演讲,审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珍惜友谊,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体味幸福,这无疑是合乎人文精神理念的。

精彩的演讲,学生展示了精彩的自我,如果不是这样一个舞台,学生间很难了解彼此的精彩,他们赢得在学生的赞赏的同时,也获得自信。一个学生介绍他参加国际大学生模拟联合国的经历,细致地展示行程、收获,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这是无形中传递的理念。

3.拓展学生的时空视野。

我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并且显示出多民族的特征。不同的生活地域、生活经历使他们有不同的见闻和感悟,把这些讲出来与学生共享,自然带来了许多新鲜的东西,从而拓宽了时空视野。学生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查阅资料、规划内容,不自觉地补充了新知。大学语文课堂演讲活动形式和内容总是生动活泼、突出趣味的,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提升了心灵的境界,调动了学生追求未知境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这些都是与人深层精神领域相关的。

(二)工具性

课堂演讲活动很好地体现了大学语文工具性的特点。

1.课堂演讲活动训练了学生搜集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演讲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话题,围绕话题需要搜集资料,并且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织,这无疑是对学生的一种锻炼。

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和人生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让学生张口讲话,而演讲活动让学生说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激起人的表现欲望。

演讲是学生面对观众,展示自我,发表言论的过程。学生需要克服羞怯心态,大方而得体地演讲。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样,有的学生说话声音很小,语言节奏把握不够好,内容不够新颖丰富,PPT展示和演讲不能很好地配合都影响演讲效果。演讲需要吸引听众的注意,需要运用适当的语言技巧。演讲直接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课堂演讲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演讲,学生常常准备了文字稿,制作的PPT也要配上适当的文字,这都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由于写的是亲身经历过并且倾注了情感的事情,学生多能表述得声情并茂。大学语文应在母语学习普遍遇冷的国内大环境中勇担重任,以其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学科特性,在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语言素质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课堂演讲是大学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性实践活动。

21世纪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信息的传递不再依靠单一的文本形式,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的丰富与多彩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和学习方式。信息能力,即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的能力,学生掌握开发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由于演讲活动要求制作PPT或其他类型的视频,是学生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个演练,而个别学生甚至尝试制作微电影,在拍摄好素材之后,自己剪辑、配音、配乐、配字幕等,这对他们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阐明问题,学生必须到网络中搜寻资料,并进行选择和编排。语言描述不够形象的地方增加图像、动画或者视频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印象和感官享受。

三、开展课堂演讲活动的注意事项

在学生演讲结束后,教师要适当点评。教师要抓住学生演讲的特色,给予中肯的评价。点评能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发言长处是什么,还存在哪些不足需要克服,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其他同学能从教师点评中得到启示,对发言同学的优点加以学习借鉴,对其缺点引以为戒,避免自己重蹈覆辙。点评以鼓励为主,同时对演讲中出现的方法性问题给予明确的指点。

教师的点评还要突出教师对学生演讲的一种感动或感觉,点评不能是干巴巴的,要有一些真正感悟出的内容,能够打动人和感染人。

实践证明,课堂演讲活动调动了学生展示自我的积极性,内容丰富多彩,取得了良好的大学语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工具性大学语文人文精神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