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反思性教学行为研究

2013-08-15

文教资料 2013年36期
关键词:反思性交流教育

邬 培

(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教育质量始终被放在核心位置。在对教育质量起重要作用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觉追求的奋斗过程。

随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不断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网络环境开展教学活动成为可能,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也正在改变,网络环境给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一、反思与反思性教学

早在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就对“反思”(reflection)作了如下阐释:“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他首次把教师看做是反思的实践者,在课程建设和教育改革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他认为,教师反思的过程开始于他所体验到的一种困难、麻烦的事件和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这种不安全和不确定感觉导致教师在行动中或行动后回头分析自身的经验。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寻求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上,将“反思”一词广泛引用,并很快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领域广泛流行的时代性语言,成为凝聚教育改革力量的标识和口号。“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也就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而实际上,国际上最早研究反思性教学的应该是杜威,他虽然没有明确使用反思性教学这一概念,但论述过反思性思维的问题。他指出,教师的虚心、责任感和全心全意是进行反思性行为的关键特征,为我们理解反思性教学提供基础。美国著名的反思性实践运动的倡导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萧恩(Donald Schon)提出“对行动的反思”(reflectionon-action)和“在行动中反思”(reflection-in-action)两种类型,介绍反思性实践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检验教师处理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关系提供帮助。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反思性教学被引入并受到极大的关注,但目前就其概念说法不一。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并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将教师“学会教学”与学生“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增强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其特征表现在:(1)反思性教学以解决问题为基本点,具有较强的创新性;(2)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3)反思性教学强调两个“学会”,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4)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因此,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过渡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的反思性行为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反思性行为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只有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教学效果经常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的得与失,并且不断地加以改进,才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1.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反思性教学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边实践、边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正如他提出的教师发展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一样,教师如果在获得经验的同时能坚持自觉反思,那么他的发展就跨越阶段性成为一种可终身持续的发展过程。

2.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积极思考,成为教学研究者。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在积极思考、积极参与的氛围下,反思与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专业的教学方式,成为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通过反思教学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也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

3.反思性教学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形成独特教学模式。一个成功的教学模式的形成是要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的。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都要通过若干轮的行动研究,不断对教学设计过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反思,并在教学中逐渐完善。

4.反思性教学帮助教师进行自我审视,寻求自身发展和提高的途径。通常情况下,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是需要一个长时期的过程,尤其对于各个行业的新手,教师职业也如此。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身发展和提高的重要途径。

(二)培养教师反思能力。

反思性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重要过程,加强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必要的途径。因此,教师作为开展反思性教学的主体,必须从以下方面做起:(1)树立正确的教育反思意识;(2)教师的反思要求以探究具体的教学问题为根本出发点,认识和看待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总结经验,分析得失;(3)以科学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指导促进反思教学,将教育实践的反思与理论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归纳出规律。

三、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反思性教学行为

在反思性教学中,通常分四个环节进行:(1)发现问题。教学反思的起点是发现教学问题。(2)分析问题。教师要围绕所反思的问题,广泛地收集信息,特别是关于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然后,以批判的眼光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及他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经验与教训。(3)理论假设。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新的实施方案,力图解决所面临的问题。(4)实践验证。将假设进行验证,并根据实践的结果验证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又会积累新的经验,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又进入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直到解决问题为止。

因此,教师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获得不断发展,教育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目前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方法有:案例反思法、专题反思法、过程反思法、因果反思法、辩证反思法、评价性反思法等。

四、网络环境下教师反思性行为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反思性教学同样采用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论假设—实践验证”的范式,但它在相关环节引入网络资源与技术作为支撑。一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如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www.jswl.cn)是一个比较大的教师发展平台,在共享资源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经验交流和学习,促进教学反思。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反思性教学的方法。譬如:

网络环境下的案例反思法。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的教学案例库,教师在进行案例学习的同时,提出结合自身实际的改进意见和经验,这样案例库就如同一个教师反思的经验交流库,在利用网络进行案例学习、反思的同时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网络环境下的专题反思法。传统的专题反思虽然能够达到对某一专题进行问题探究的目的,但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很难满意地消除教学中的困惑,而网络技术提供了可以和异地专家、学者、同行交流反思的机会。此外,网络环境下的评价反思法、过程反思法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网络环境下的反思性教学给教师带来了便利,同时增强了教学效果,越来越多的教师也会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反思性教学,并进行大量尝试。

(一)利用博客(Blog)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

撰写学习与教学日志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教学日志细致地再现重要的教学事件,通过关注这些事件,让教师认识、验证自身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进而扬长避短,改进教学。

近年来,博客(Blog)在国内教育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教师将它作为自己学习、反思、交流的一种手段。作为一种叙事反思工具,博客(Blog)为我们提供书写、保存网络日志的功能,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经验、想法等记录下来,比如记录成功的教学设计和失败的教学场景等,还可以记录平时的学习思考片断,使思维的动态性得以保留与展现。此外,Blog作为信息发布的平台,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网络日志设置权限开放,与其他教师交流自己的做法、经验,既为他人提供思维的素材,又通过他人的意见帮助自己反思,在群体的分享与交流中促进自身的提高。

(二)利用网上交流,促进社会性反思。

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不但进行自我反思,而且进行社会性反思,多渠道扩大反思的深度和广度。网络环境在支持教师社会性反思方面有很多优势:(1)网上交流缩短了信息传输和人际交流的时间和距离,使来自不同文化和共同体的教师成员加强交流,让教师得到支持反思的多元化知识和分布式知识。这些知识促使教师注意到自身和他人的新观点,同时也使教师的思维和推理过程更可视化。(2)公众对教师教学行为与思考的评价与判断能极大地促进教师反思与修正自己的行为。(3)网上交流讨论一般采用匿名方式,因而它更有利于开展社会性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微信、E-mail、BBS、QQ、MSN、聊天室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

(三)利用网络学习,拓展反思思路。

网络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实现跨越时空、跨区域、跨学科的资源共享。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最优秀的教学案例和素材、学习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将他人成功的经验进行深入剖析、归纳总结,并借鉴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网络还提供许多及时、实用的教育咨询,对教师的反思性教学也都有很大启发。

(四)建立教师成长电子档案袋,总结反思成果。

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已成为时下比较流行的一种评价方法。同样,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可以建立教师成长电子档案袋,记录教师学习、教学的成果,定期通过教师的自评、互评形式,教师也能体验到专业成长的快乐,获得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五)开发教师个人教学网站,搭建反思平台。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开通了校园网,教师可以借助校园网平台,建设教师个人教学网站,专门开设学生作品展示、教师交流、师生交流等栏目,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同行、学生交流,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对教学进行反思。教师在网上可采取“问题探究”、“微型案例交流分享”、“科研沙龙”、“成果总结展示”等栏目形式开展社会性反思,这种反思旨在针对具体问题提供诊断策略,从而在群体协作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和水平。

“只有采取反省式的探询方式,超越传统的局限,我们才有希望建立一种具有潜在的变化、可以解决社会问题的教育”(JamesAvis,1991)。美国卡内基组织“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编制的《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明确提出了教师“反思型实践者”的角色,并将教师的反思能力作为其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目标。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利用反思性教学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借以适应教学发展的新需要。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对网络环境下反思性教学的研究和关注,网络技术将会为反思性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可能,也将会使教学产生更加显著的变化。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历史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1(2).

[3]郭连芬等.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J/OL].http://www.tyonlineedu.com/sonfile/kycg/fsxjxktbg.doc.

[4]李向东.反思性教学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OL].http://id-8387.blogbus.com/logs/2004/08/341272.html.

[5]张敬环等.基于信息素养的教师反思能力培养[J/OL].http://www.eduzy.net/Thesis/jygllw/jxcw/200503/4725.shtml.

猜你喜欢

反思性交流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如此交流,太暖!
题解教育『三问』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