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品德课堂在故事教学中焕发活力——以《失败怕什么》一课为例

2013-08-15周珊玲

文教资料 2013年36期
关键词:品德教学法课堂

周珊玲

(宁海县城西小学,浙江 宁海 315600)

故事教学法,如果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无非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具体教学目标,以故事形式为表现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传统的品德课堂中运用“故事教学法”,教师要么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要么叫学生读故事,这样往往导致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那么运用故事教学法开展高效品德课堂就提上日程,值得所有品德课教师关注、探讨。其实,恰如其分地运用故事进行品德教学有利于小学生直观地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具体地受到健康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借助于故事,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其效果往往比冗长的理论阐述好得多。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拘泥于教材,而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有效运用故事,围绕故事展开教学活动,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故事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一)如何选择故事进行教学

教材中的故事和生活中的故事有很多,课堂上不是引入的故事越多越好,我们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选择故事时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年龄特点,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选择时代感强、有针对性的故事,让故事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在品德课堂上,老师多动脑、多实践各种方法,合理运用故事,让学生讲故事、演故事、剖析故事,甚至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发展及结局。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不至于对某一种教学方法日久生厌。

(二)“故事教学法”融入小学品德课程的方式

1.课程准备阶段

课程准备阶段是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备课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对课程目标、重点和难点进行全面把握,也是确定是否适合采用故事教学法及如何采用故事教学法的阶段。

2.导入阶段

成功的新课导入无疑为整节课开了一个好头。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巧妙地导入新课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前提,它可以使学生刚上课就在认识、情感和意志上高度集中,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运用故事导入新课,在故事中引发问题,启发思考,制造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处于猜想、期待的最佳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程讲述阶段

课程讲述阶段是一堂课的主体,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传授、体验、升华阶段。首先注意的是故事教学的引导方法,一堂成功的故事教学课不是教师单纯地讲述故事,也不是机械的问答互动,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觉融入故事,被故事内容吸引,同时接受文字熏陶和品德教育。

4.课程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是一堂完整的课不可缺少的环节。采用故事教学法,在学生热情参与的过程中,更应该给学生及时反馈,使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得到肯定,达到持久保持的目的。在课程评价阶段提倡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讲故事自我评价,教师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形成性评价或教师根据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进行结果性评价。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三)故事的呈现形式

故事呈现方式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尽快体验和进入故事情景,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或现象。

1.讲述式。一方面由教师讲述故事,当然教师讲述故事时要注重“情”,就是要讲述生动、感情真挚、语言简练、“动之以情”。另一方面由学生自我讲述,教师给予指导或评价,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受教育,又可以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能力。

2.多媒体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选取视音频资料,将整个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则自然而然地走进故事情景中,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3.阅读式。或者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故事;或者将故事作为拓展资料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并思考与分析,在分析中发现问题,提高认识。

4.表演式。有的故事由于可以让学生在扮演中主动参与教学环节,能激发动力,增添实效,彰显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拉近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增进情感,融洽关系。

二、“故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探讨了故事素材如何选取后,下面我们就谈谈如何以有用的故事素材组织教学。我以浙教版四年级品德教材《失败怕什么》一课为例,对“故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谈谈自己的有效探索。

(一)用心导入

用故事讲述生活,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生活、学会生活,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品德课堂上,我们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故事外,还可以挖掘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使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情感共鸣,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感染力。

【片断一】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成功”。“成功”令人感到自豪。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对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你取得过成功吗?(指名学生讲述自己成功的事情。)

师:是啊,每件事情你一开始做不一定会成功,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你可能会有失败。(板书:失败)生活中你有过失败的事吗?(指名学生讲述自己失败的事情。)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先让学生回忆自己成功和失败的事,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起点,引领学生进入真实生活事件,调动学生的情感活动。带着这样的情感进入课堂教学,学生怎么会不受到深刻教育呢?

(二)断章取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定义“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而在这里,“断章取义”并非贬义词,而是在品德教学时,学生阅读故事之后,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从故事中找准切入点,重点突出故事中最有教育意义的一句话或一个情节,并进行引申讲解,使学生产生共鸣,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故事的作用。

【片断二】

师:是的,成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成功来之不易,在成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会遇到困难,遇到挫折,甚至遭遇失败。我们要敢于面对失败,分析失败的原因,才能战胜失败,走向成功!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故事。(学生自由读书本上爱迪生的故事。)

师:我们知道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他成功了。在这过程中他失败过吗?

生:失败过。

师:他失败了几次?

生:一千次。

师:失败后他是怎么想的呢?

生:他说:“我不是失败一百次,而是成功了一百次。”

师:好一句“我不是失败一百次,而是成功了一百次”!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师: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指名说)

在这里,教师“断章取义”地运用故事,在用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很自然地突出“我不是失败一百次,而是成功了一百次”的含义,更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成功来之不易,激发学生从失败中汲取力量,增强获得成功的信心”的理解,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层层剖析

故事带着它特有的趣味性融入了我们的课堂,与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探索,更能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主动学习。教师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对现成故事进行解读,层层剖析,步步深入,让学生由故事的变化带动情感的升华。

【片断三】

师:(出示第一幅画:5岁的桑兰被选入国家体操队)同学们,你们猜,她会成功吗?

生:会!

师:是的,她成功了,那是她体操生涯上的成功。(出示第2幅画:12岁入选国家队,曾多次参加重大国际比赛。)

师:(出示第3幅画:1998年7月21日晚上,在第四届友好运动会上,参加女子跳马比赛的桑兰在试跳时发生了意外情况:她头朝下从马箱上重重地摔了下来。顿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了)。同学们,她怎么了?

生:她受伤了。

师:是的,她受伤了,而且很严重,也就是说她在体操生涯上失败了。她怕了吗?原来,多么风光,多么令人羡慕的一个人啊!她还会成功吗?面对这样惨重的失败,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指名学生说)

师小结:(出示第4幅画:桑兰在受伤之后积极进行康复,于2007年7月从北大毕业。大学毕业后,桑兰一直积极从事与体育相关的报道工作,并成为2008年北京申奥大使之一)。面对失败,桑兰又重新“站”了起来,寻找到了另一条路。

课堂中,教师运用同龄人真切的故事,巧妙地引导学生把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同龄人的遭遇,让学生内心很受触动,也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很大的震撼,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要气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如果在学习上遭遇失败,就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再用故事

故事教学不同于表演故事或者广播故事,不能讲过就算,我们在故事的前后或者中间,还应巧用故事,达到故事教学晓之以理的目的。

1.评价学生时可以再利用故事,加以肯定学生。例如:在学生讨论交流怎样才能够战胜失败时,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学生:“你做得真好,能像爱迪生一样,失败后会总结经验,做到坚持不懈。”这样,学生再一次懂得要在失败中汲取力量,增强获得成功的信心。

2.总结过渡时可以再利用故事,唤起学生的注意。如在学生讨论交流怎样才能战胜失败的方法后,教师可以这样过渡:“那么,老师要问了,在我们生活道路上,只要我们像爱迪生一样勇敢面对,坚持不懈地努力,积极地投入,是不是所有的失败都能战胜呢?来,我们现在一起看看桑兰的故事。”接着师生一起来边看画面边了解桑兰的事迹,学生会饶有兴趣地注意桑兰的失败与成功和爱迪生的不同。

3.设疑时我们可以再利用故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述分析了桑兰的事迹之后,教师这样问学生:“像桑兰那样,在自己的体操生涯遭受惨重失败之后,她能微笑着面对失败,根据自己的特长寻求另一条路,她的成功之路给了你什么启示呢?”就这样,教师本着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围绕课文重点,精心设计提问,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在获得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思想,升华理性。

故事的再利用还可以在其他环节出现,教师要根据不同故事,不同教学目标,灵活掌握。

三、关于“故事教学法”的两点反思

(一)品德课堂不是故事会,故事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只能起辅助作用。我们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时适量地运用,切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二)故事教学法毕竟是一种教学手段,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形成正确道德观念的。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或把故事当做谈资或逗趣的材料,有效运用故事,引导学生真正走近故事,走近故事中的人物,通过对故事的挖掘和分析,实现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故事教学法,就是用故事来讲述生活,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生活、学会生活。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合理运用故事教学法能让小学品德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修订稿).

[2]中小学德育(2010—2012年).小学德育杂志社.

[3]邬冬星.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4]叶伟胜.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尝试与反思.中国青年出版社.

[5]张家军.论故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中国教育学刊,2004(2).

[6]郑金洲.故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猜你喜欢

品德教学法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论茶的君子品德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