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探究
2013-08-15张继华
张继华
(洛阳师范学院 宣传部,河南 洛阳 471022)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大学生不但要有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
二、当前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
1.国际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力量的不断分化组合,国际关系正在经历着一次影响深远的重大调整,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全方位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全球展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壮大深感焦虑和不安,始终将我们当做意识形态斗争方面的对手,这种斗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残酷和激烈。当前,西方敌对势力除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对我国进行遏制外,更是通过宣传多元化的价值观在我国思想文化方面进行渗透,传播西方的价值观,让越来越多的青年认同、追求西方价值观,怀疑甚至动摇我们的价值取向,以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因此,多元文化势必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复杂而深刻的影响。[2]
2.网络盛行的负面效应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冲击。
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给当下的人们带来各种不同的影响,高校也不可避免地被涉及其中,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给高校带来了新的机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了3.7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达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年底的74.5%提升至81.0%,手机继续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3]随着3G、4G网络的开通,加之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大量普及,学生每人手持一台“微型的电脑”,很容易接触各种网上信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提供优良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目前我国各高校对网络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网络实名制没有很好地执行,很多网络空间都没有被有效的限制,高校学生的主观意识不是很强,网络上传播的一些不良信息很容易使他们受到影响,一些错误乃至反动的言论和思想容易乘虚而入。西方文化也借助网络在国内强势传播、扩张,加剧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企图实现“西化”、“分化”、“和平演变”等政治图谋,这些都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3.当前高校思想政治队伍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辅导员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目前高校的辅导员队伍的状况普遍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辅导员所负责的学生数远远超过教育部按师生比给出的1:200;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突出的问题是学历较低、年轻人多,从业时间较短,专业化程度低;职责不明、事务繁多,表现为负责事务性工作多,“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政出多门,党建、团建、就业、心理、奖助贷补等,甚至教务、学籍、实习、考试、补考、各类培训等都需要辅导员去做,造成专心做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间较少。由于专业发展不足,加之学校的职业发展支持力度不足等,使得辅导员自身时常表现出迷茫,队伍人心不稳,后继乏人的现象比较严重,各院校或多或少存在专职思想教育工作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
4.校园文化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高校有许多学生社团,每年也举办数量庞大的校园文化,但由于对校园文化的认知不到位,一些高校存在过分追求物质文化而忽略精神文化,重包装轻内涵,求数量轻质量,重单一累加而轻整体系统培育等现象。[4]甚至一些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的时候强制学生参加,只保证活动的次数和参加人数,而忽视学生的受益情况,严重挫伤了学生要求上进、追求提高的积极性,难以满足适应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要求。
5.就业压力增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空前压力。
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带来空前的就业压力。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根据教育部数据,2002年9月全国毕业生就业率为80%,2007和2008两年高校毕业就业率仅为70%左右,2009年至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降至70%以下。大学生身上背负着家人太多的希望,认为如果自己不能高薪就业,如何面对父母亲友,怎能衣锦还乡报效父母?因而忧虑和失望体现得愈加明显,以致这些学生群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无法给自己的择业就业定位把向。辅导员应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教育,把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1.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专题网站。
网络的发展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诸多有利的条件。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建设符合具有校本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运用互联网开展网络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网络引导等途径对大学生展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着重解决大学生主观符合客观的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清华大学“红色在线”、南京大学的“启明网”、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党建之窗”、中南大学的“和谐社会和思想政治教育论坛”、洛阳师范学院的“河洛星辰”等网站,这些专题网站针对学生的需求,通过开展一系列师生喜欢的节目,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如洛阳师范学院的“河洛星辰”网站通过建立班级博客,使得学校设计一些活动能够深入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中。每个班级甚至每个学生开展的活动,学生在本校甚至外校都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学校通过对学生开展的活动进行反馈,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一步增强思想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些网站为高校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建设,造就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
第一,学校要关心辅导员的生活和学习状况,重视辅导员相应职级、职数和待遇的问题,对他们进行人文关怀,帮助辅导员规划人生愿景。对于辅导员,学校要关心和关爱,开展相关的帮扶活动,帮助他们规划人生发展目标。努力建立一种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发挥才干、保障有力的良性机制,要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将专职辅导员的在职攻读学位和国内外业务进修纳入教师培养计划,切实解决好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和提高工作待遇的问题。[5]切实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为辅导员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和制度保障,使越来越多的辅导员愿意、乐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进出通畅、保障有力的高素质学工队伍。第二,进一步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构建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通过辅导员沙龙、组织观摩学习、参加国家、省市辅导员培训、开展相关活动等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技能。第三,鼓励辅导员申报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支持和鼓励辅导员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等资格证书,提升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职业修养。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环境。
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建设和培育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不断为大学生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实质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以文化人的过程。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6]高校可以开展诸如“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励志成长成才宣讲活动”、“感动校园人物评选”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同时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充分利用各类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方式,以及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园节日、文艺汇演、学术讲座、读书论坛、竞赛活动等,努力打造校园文体活动的特色项目和精品项目,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才华、发展个性创造空的间和舞台。[7]将校园文化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寓教育于乐趣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完成校园媒体的人文素质培养功能,进而有效促进大学生对积极向上校园文化的认同,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从而融为一体。
4.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成功就业提供有益帮助。
根据不同群体,如就业、考研、创业、出国等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是推动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的重要措施。高校应从毕业生自身特点入手,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大致的梳理,按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否有就业竞争优势、创业欲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类就业指导。这要求从学生入校之日即根据自身的发展诉求对其进行跟踪指导,直至学生毕业,制定贴近学生需求的就业帮扶对策。具体就是对大一、大二新生,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树立就业信心,消除就业难的焦虑。对大三学生进行分流,或是就业或是考研或是出国等,经过大三的选择后,学生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学校要做的就是对分类的学生进行贴近实际的指导。如针对考研的学生,学校应提供有利条件,邀请一些经验丰富、具有扎实理论水平的专家或者考上研究生的校友面对面给学生进行答疑,分享考研技巧。对于就业的学生,应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如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历、熟悉就业的流程、掌握面试的技巧,等等。总之,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通过不同的途径,真正解决毕业生的难题,克服就业心理压力。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系统复杂的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因素在不断变化,思政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领域,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2004.
[2]王瑞.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1-16)/2014-02-1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1/t20140116_4382 0.htm.
[4]沈威,姜国玉.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1).
[5]于兴昌.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05).
[6]李莉,彭世文.文化研究视角下的大学文化[J].湖南大学学报.2007,(05).
[7]吴继锋.以文化校园理念为先导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