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背景影响下经典女性书写声音当代意义的研究——以徐贤妃与女冠才媛李冶为例

2013-08-15

文教资料 2013年7期
关键词:情怀书写个体

刘 琦

(湖州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唐代作为一个文化开放,女性社会地位相对提高的时代,无论是宫廷女性还是民间女性,女性诗人创作都较为自由,继而在字里行间直抒胸臆地体现女性情怀。宫廷女性徐惠和民间女性李冶即为其中出类拔萃的代表。徐惠书写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知识分子情怀,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上保持自我独立的人格;而李冶以豪放之情书写个人情感的妙音,在情感探索上始终不离不弃自我寻爱。纵观当下,她们的书写声音亦对当代女性追求个人价值,探索情感道路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徐惠的书写声音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自古以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一种训诫,引导人们生活。而宫苑诗人徐惠正是以其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知识分子情怀的书写声音,给予了当代女性寻求人生价值的借鉴意义。

宫苑才媛徐惠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博览群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幼年读书的经历使徐惠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再加上她天资聪颖,从小便能执笔作诗,出口成章。随后因其才气入宫,召为才人。徐惠今存诗歌五首,而每一首诗的主人公都源于“我”,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而这主观情感始终不离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知识分子情怀。

徐惠儿时所做的《拟小山篇》,一句“荃何为兮独往”就表达出兼济天下的志向,显露出独善其身的高尚情操。当徐惠入宫后,文学造诣上的特点同样影响到她对政事上的见解。贞观二十二年,因李世民晚年修建豪华宫殿,统治趋向腐化,百姓怨声不断的情况下,徐惠上《疏谏》给太宗:“黩武玩兵,先哲所戒。”太宗看后顿时悔悟,可见徐惠关心时事政治,秉持兼济天下的原则。

徐惠有思想地践行人生,而并非人云亦云地因时代的因素而左右自我的人生方向。而这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女性情怀恰恰蕴含了有价值的因子,从而给予当代女性一定的借鉴意义。

尽管当代充斥着许多喧嚣,许多诱惑,但人依然要学会保持一颗独立的心,不能随波逐流,应该有自己的理想,自己人生的方向,并努力践行。当下普遍人存在的浮躁心态都是源于经济利益与社会效应的追逐,而在这追逐的过程中,人们既而普遍忘却了作为人的本初。当下美女作家群的“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即是一种代表,这是市场经济时代下“个性不断膨胀”的过程,作为媚俗的“伪文学”,其过程缺乏一定的社会意义,甚至造成消极的负面影响。

每个人对于人生意义的定义不尽相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既而,人的生存意义与社会乃至国家密不可分。徐惠的人生价值即是一种与社会、国家密切相关的精神价值,这其中显然也包含了追求个体价值升华的因素。我们在她的身上发现的是女性思想的独立性,而这独立性正契合了个体价值,亦是一种对于女性本身价值的叩问。徐惠在独善其身的同时也兼济天下,而独善其身正是她兼济天下的源头。徐惠因独善其身的思想而获得了不断进步的才能,既而服务于她兼济天下的志向,这对于当代女性恰恰是一种启示。女性作为社会里的弱势群体,自古承受着一种不公平的社会待遇。尽管在21世纪倡导男女平等的时代,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问题。这就更需女性学会独立自主,首先就是从思想上,自我判断人生的价值方向。而这方向不仅需关乎个体价值,而且需关乎整个社会乃至国家。或者说,将个体价值融入于社会与国家之中。徐惠即是选择了一个有价值的人生方向,她兼备独善其身的个人修养提升,以及兼济天下,关心时政的精神,正是很好地体现了将个体价值融入社会与国家,从而得到了人生价值的升华。

二、李冶的书写声音

相比以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为人生准则的宫廷女性徐惠而言,民间女性李冶就显得更为个性化,她以“豪放”情怀勇于追逐自我情感的书写声音,体现了女性个体自由之声,亦对当代女性情感价值探索有积极的意义。

唐代以前女性作品大体遵循“发乎情,止乎礼”等的诗教传统,而到了唐代,特别是女冠诗人出现,打破了女性作品的创作原则。李冶即为唐代著名的女冠诗人,与薛涛、鱼玄机并称“唐朝三大女诗人”,有“诗豪”之称。相传她儿时作蔷薇一诗,其父恐其有失妇德,便将其送入道观修行。她不同于徐惠,身于宫廷受到空间甚至礼节的制约,正因道观的生活,李冶相比其他女性多了一份自由情怀,既而大胆直接地表达心中的愿望,也就愈发体现从个体出发的个人情感价值的探索。如果说徐惠是将“小我”放于“大我”国家之中的具有爱国情怀的女性形象的话,那么李冶即是将“小我”放大,从而积极探索自我情感价值的女性形象。

李冶的豪放情怀体现于她敢于表达自我对爱情追求的愿望。李冶的爱情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在她为数不多的作品里也存在多个与其关系密切的人物。因其特殊的女冠身份,她不能选择婚姻生活,但这也没有否定李冶作为女性情感价值的探索。《唐才子传》中记载:“时来往剡中,与山人陆羽,上人皎然意甚想得。”且皎然曾有诗曰:“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这无疑给李冶的爱情史添加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尽管无果,但李冶敢爱重情的形象却跃然纸上。《送阎二十六赴剡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爱情诗。“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在李冶的笔下,她的灵魂仿佛追随阎伯均去了剡县。一个“妾”字表明了李冶敢于冲破封建世俗的偏见,大胆表白自己的爱情,这份赤裸裸的思念之情也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奔放情感的女性形象。而道教的理性色彩也使她的创作具有了哲学意味——朴素的辩证思想。“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八至》)《名媛诗归》这样评价:“字字至理。第四句尤是至情。”李冶认为大千世界任何事物的极限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可见她在豪放追逐爱情的人生轨迹里有了彻底的领悟。

尽管李冶身于唐代,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敢于冲破礼教的制约,努力表达内心的呐喊。这亦是一种指向性,对当代女性的情感探索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女性应勇于表达个人情感的追寻之声,不应淹没自我声音。个体情感价值不仅仅是自我对爱情的追逐,更是一种对内心渴望与需求的呼吁,继而重视个体的存在价值。从这点而言,李冶与徐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徐惠和李冶从不同形式中体现女性重视个体存在价值,即重视自我需求。而李冶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对爱情的追求之上,且相对徐惠追求过程更为大胆直接。当代女性也应怀有积极主动的心态探索情感之路,不应在时代的背景下淹没主观性声音。个体的情感诉求显示了对于生命主体性价值的追求,以主动探寻个体内在声音为主线也不失为一种尊重主体价值的行为。当代,提升女性地位的方式正是从挖掘女性个体声音开始,而情感诉求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而,李冶大胆追求爱情的鲜明情感追求不失为一种方向性,指引女性积极在个人情感道路上探索。

三、当代意义

徐惠和李冶,以其独特的女性书写声音,抒写别样意义的女性情怀。而这女性情怀充盈的个性色彩也给予了当代女性一定的启迪。

其一,徐惠与李冶身处大唐王朝,三教并行,思想自由。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亦是重视文化教育的时代。正是在相对自由轻松的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妇女受到的限制相对较少,也就获得教育的机会。徐惠与李冶幼年便开始博览群书,这无疑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而个体的主动性亦是不容忽视的。徐惠和李冶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有殷实的阅读功底,也有丰富的辞藻与构词能力,继而运用于创作之中。在当下21世纪重视教育的时代,当代女性更应积极把握教育的机会,努力提升个人价值。“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给予我们开阔眼界、获得知识的途径,从而升华个体对生存意义的探索。当代女性应通过阅读丰富自我的人生垦地,从而努力探寻自我的人生意义。

其二,徐惠和李冶身为女性,拥有鲜明的女性意识,即追求独立的个体精神。徐惠虽入宫,却不趋于谄媚君王的宫廷生活,而是保持自我的本真,拥有独立的人格。徐惠独善其身,重视个人修养的提升,亦将个人修养的提升作为兼济天下的起点,她关心时政,兼济天下,有独特的政治见解。而李冶入冠后依旧保持自我豪放潇洒的性格特点,对待爱情大胆执著地追求,淋漓尽致地在自我感情的道路上探索,彰显女性个体自由之声。当代社会里充斥着各种诱惑,个体难免容易迷失方向,但不可抛弃的是对自我、对生活的探索。当代女性应保持独立的人格,努力追求个体价值,而非人云亦云,碌碌无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而在短暂而漫长的生命旅程里衍生有意义的人生价值。

其三,徐惠与李冶都善于感悟自我,重视抒写性情的生活。徐惠和李冶的创作不仅源于她们殷实的阅读功底,更源自她们对生活的把握。正因为拥有感悟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怀,才能笔下生花,诞生出抒写性情的作品。当下的女性不应无病呻吟,庸人自扰,而应乐观地面对人生,怀有积极的生命态度去感悟人生,继而享受生命的旅程。

总而言之,徐惠和李冶的书写声音在古典文学的长河里留下了璀璨的一笔。而纵观她们所处的时代,仍摆脱不了封建社会下的局限性,女性无法与男性拥有同等的地位。换而言之,女性的书写声音极易被淹没在男权中心的文化里。而徐惠和李冶正是凭借自身独立的人格,保持本我,提升价值,书写个性之声。这对于当代女性有一种指向性。在21世纪倡导男女平等的当下,女性唯有完善自我价值才可创造机会更好地提升地位。弗吉尼亚﹒伍尔夫说:“对于女性来说,成就自己比什么都要紧。”女性应保持独立的人格,从而积极提升自我各方面的水平,如此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情怀书写个体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书写春天的“草”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五老”情怀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