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80后”辅导员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2013-08-15高萍
高 萍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9)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与母体大学相比,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状况在收费机制、生源质量、社会认同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他们的学习心理、需要、动机等随之发生变化,表现出独特的形态。作为长期陪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管理者、人生导师,独立学院80后辅导员在关注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准确而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做好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一、独立学院“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1.学习目标茫然,学习习惯欠佳,自我调控能力较弱。
独立学院学生进校分数低于一本、二本的学生,其中某些同学从高中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进入大学后,学习松懈,加上对自己毕业文凭含金量及毕业待遇的怀疑,让多数学生学习目标模糊,不知道今后的四年应该实现怎样的学习目标,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大一新生普遍表现出困惑、茫然、不知所措,对人生缺乏合理规划,继而失去前进的动力,造成精神颓废。部分学生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及社会各方面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偏见,潜意识里感觉自己低人一等,缺乏自信心,学习上经受不住失败的考验,于是自暴自弃,学习态度消极;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于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只是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来求学,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存在得过且过的学习心理,学习进取心不强,存在厌学情绪;部分学生安于以往的学习方法,无法适应大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及学习计划的能力,甚至存在自律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习惯不良,在脱离家长和高中老师的严密管束后完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等,经常迟到、旷课、早退,组织纪律性较差,对学校的管理不理解,产生抵触情绪,存在混日子混文凭的现象。
2.早熟且叛逆,人际交往敏感、欠缺,网络化趋势明显。
“90后”是在网络中成长的一代,发达的网络资讯使他们在知识面和心智成熟度上要比“70后”、“80后”后更宽、更广、更高。作为叛逆的一代人,相对自由的网络空间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网络为他们开辟了一种自由宽松的环境,这样他们就可以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的情感寄托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寻求安慰,逐渐建立起一个虚拟的人际关系网。多是独生子女的“90后”大学生,少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因而相对缺少感情的沟通和心灵的默契,在中学阶段的主要人际交往对象是家人、老师和同学等相对简单的社交群体,同时因为优越的家庭环境,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进入大学后,学生之间的个人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性格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部分学生不能很好适应大学复杂、微妙的人际关系,既渴望友谊、渴望理解与关爱,又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与技巧,无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产生矛盾又不懂得进行有效及时的沟通与调解,处在害怕与人交流又渴望与人沟通的困惑之中,内心苦闷不安。长期下去,易产生戒备、多疑心理,从而产生孤独感、人际关系敏感,出现自我封闭、焦虑等心理问题。
3.家庭条件优越,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独立学院学生大多家庭条件优越,不少学生的父母还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相对优越的生长环境、父母过高的期望、不科学的教育方式等使他们形成了优越感强、凡事依赖成人、处事以自我为中心等倾向。学生缺乏艰苦朴素作风,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导致大部分学生入学初就很难适应大学的住宿环境及节奏,对大学生活无所适从,不懂得如何安排。
4.个性张扬,善于表现自我,自尊心强但挫折承受力较弱。
“90后”有着张扬的个性,他们强调自我来彰显个性反对现实的庸俗,甚至有时用疯狂来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他们喜欢表现自己、证明自己,乐于展现自己的优点与才华,他们习惯了家长的赞美,有着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他们不轻易求助他人,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渴望新知,渴望获得同龄人的认同和社会的赞赏,希望胜过别人。但他们大部分都是在父母的庇佑下成长的,在生活经验、实际锻炼等各方面还很欠缺,在这样矛盾的状态下,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愿接受他人的批评,在生活和学习上一遇到挫折,便会产生挫折感和人生失意感,骄傲的内心都会不堪一击,很难积极地面对生活或是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容易陷入不安与焦虑中,严重的还会出现躯体化、强迫等不良症状。
5.就业压力导致自我定位模糊,个人心理冲突严重。
独立学院与公办院校相比,学费昂贵,但是学生的家庭情况良莠不齐,不少家长出于对孩子前途的考虑,认为独立学院是本科教育,又有母体大学作为依托,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都优于专科院校,只要孩子能在大学中好好学,再苦再累都心甘情愿。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会在学生迈入校门的第一天就希望自己多年的付出能够有所回报,期待有一个比较满意的收获,这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可以说,心理负担从他们选择独立学院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另一方面,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他们自认为与其他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考成绩相差不大,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四年的艰苦努力,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一雪前耻。但是,由于自己需要付出高昂的学费,加上社会的认可程度偏低,这些使得对自己发展定位尚不明确的独立学院“90后”大学生对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及前途充满困惑、惶恐和茫然,从而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现实与理想的反差,未来的不确定性,社会环境的压力左右着“90后”大学生的情绪状况,心理冲突严重。
二、“80后”辅导员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势
1.与学生接触密切,熟悉学生情况,具有信息优势。
辅导员战斗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等,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使之与大学生在情感上更易沟通,在心灵上更易贴近,这种信息和沟通的优势有利于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干预和教育。
2.年龄较为接近,成长经历相似,具有沟通优势。
“80后”辅导员与“90后”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而且大多也是独生子女,性格方面个性张扬、思想独立、追逐时尚、渴望平等,相似的知识背景和生活阅历使他们比较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容易进行换位思考。他们从学校毕业进入高校,对大学时代的经历、行为、观念等都进行过总结反思,得出一些非常有益的大学体验,这正是“90后”学生所欠缺的。因此,“80后”辅导员大多扮演亦师亦友的角色,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可以和学生无障碍的高效沟通。
3.受过专业培训,具有功能优势。
我国目前高校辅导员大多是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学历上的优势使得辅导员的经验阅历、理论水平、道德修养等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在专业上,很大一部分辅导员毕业于师范院校,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为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便;而非师范毕业的辅导员也都经过了教育部门组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岗前培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较容易上手,这些学历和专业背景的优势有利于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充分发挥“80后”辅导员优势做好“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辅导员要加强学习最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和心理学工作方法,在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掌握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处理技巧,通过日常教育和心理咨询中心的双向联络进行危机预防,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辅导员在全面了解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的同时,还应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以良好的心态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深入了解学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辅导员一般要带几个班级,两百多学生,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特别了解,但是辅导员应该多进课堂、多进宿舍、多与学生谈心,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有关学生思想和心理状态的信息。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新生入学时,辅导员要配合学校心理中心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并以此为依据,给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筛查出有异常心理症状的学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
3.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辅导员常规工作中。
辅导员要有意识地组织并引导大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全面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要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增长见识,调适心理,认识社会,把自己融入生活,从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同时,辅导员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心理问题的共性特征制订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如以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在新生中开展以适应心理健康教育、自信心培养、学习方式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在毕业生中积极开展以就业心理调适、舒缓心理压力、人际关系处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心理辅导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群体中容易出现的心理倾向,进行主动引导。通过集体的力量,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引导,维护心理健康水平。
4.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间的朋辈互助功能。
独立学院的部门机构、人员配备还不是很完善,辅导员往往身兼数职,很难在学生辅导工作中做到无微不至。因此,辅导员要着力培养得力、优秀的学生干部,通过他们来迅速、准确地掌握学生情况,及时加以处理。班级心理委员是辅导员与全体同学联系的纽带,通过心理委员的反馈,便于辅导员了解班级情况,及时发现特殊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危机干预,避免悲剧发生。同时,班级心理委员可以在班级内部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使广大同学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保健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开展个别辅导,为心理有困惑又不愿意向辅导员倾诉的同学创设了一个平等、友好的平台。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活动,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心理健康教育的真谛,促进班级同学之间的理解与交流,为和谐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5.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也是对学生的个性特征、优缺点最了解的人。学校与家长之间建立稳定而畅通的联系机制,既有利于家长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又有利于学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同时,学生出现的部分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相关。辅导员应该注意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并善于做家长的思想政治工作,纠正家长的一些不合理的教育方式,给子女充足的发展空间,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的有效参与,会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重视信息传播工具,充分利用网络载体。
面对面的思想交流,有时可以排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但有时效果并不理想,不少学生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当面将心中真实想法如实告知辅导员,这就降低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网络提供了一个师生对等交流的平台,“90后”更愿意和老师在网上交流。因此,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如QQ、飞信、微信、微博、MSN等现代网络工具,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方式、遇到的问题等。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交流和引导,这样能够真正融入“90后”大学生的生活,达到教育目的。
四、结语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而独立学院“90后”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也是复杂多样,需要凭借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作为处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准确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内在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邱鸿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5-139.
[2]王政军.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J].教育管理,2009(4):118-119.
[3]张伶燕.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分析[J].理论视野,2006(8):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