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方言词语研究(续)
2013-08-15郜彦杰
郜彦杰
(洛阳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撰写的一部反映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繁华景象的书。此书内容非常博杂,北宋都城的宫殿、池苑、桥梁、河道、民俗、风情、时物等,无所不记,且此书“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耳”。[1]4因此,此书不但词汇丰富,而且口语色彩浓厚,书中使用了很多方言词语,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特征。本文拟对《东京梦华录》一书使用的方言词语做初步研究。
一、不以自释词语形式出现的方言词语
《东京梦华录》中有大量以自释词语形式出现的方言词语,另有一些方言词,直接出现在文中,没有特殊的标志,只能从文献中使用情况或在今天口语中的保留去考察和理解。
【洗手蟹】
……生炒肺、炒蛤蛎、炒蟹、渫蟹、洗手蟹之类,逐时旋行索唤,不许一味有阙。(饮食果子)
“洗手蟹”,《汉语大词典》有释:【洗手蟹】见于宋人记载的一种食品。活蟹剖析后加调料,立即可食者,谓之“洗手蟹”。[2]此词亦见于它文:宋·祝穆《事文类聚·介虫·蟹》:“北人以蟹生析之,调以梅芼橙椒,盥手毕即可食,目为‘洗手蟹’。”又宋·傅肱《蟹谱》卷下·食品:“北人以蟹生析之,酤以盐梅,芼以椒橙,盥手毕即可食,目为‘洗手蟹’。”由文献记载可知“洗手蟹”是宋代一种北方食品,此词也是古北方方言词。
【炊饼】
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各携枣、炊饼、黄胖、调到、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雏,谓之“门外土仪”。(清明节)
“炊饼”,《汉语方言大词典》 收有此词:【炊饼】<名>馒头,古方言。宋·吴处厚《青厢杂记》:“(宋)仁宗庙讳祯,语讹近蒸,今内廷上下皆呼蒸饼为~。 ”[3]3609《东京梦华录》一书中“蒸饼”一词三例,“炊饼”一词一例,《梦梁录》中仅见“蒸饼”一词。
【动使】
①每遇斋会,凡饮食茶果、动使器皿,虽三五百分,莫不咄嗟而辨。(相国寺内万姓交易)
②凡民间吉凶筵会,椅卓陈设,器皿合盘,酒檐动使之类,自有茶酒司管赁。(筵会假赁)
③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淨盘合器皿,车檐动使,奇巧可爱。(民俗)
④坊巷以食物、动使、果实、柴炭之类,歌叫关扑。(正月)
“动使”,《汉语方言大词典》 有释:【动使】<名>用具、器具。蕖古北方方言。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向晚,卖何(娄)楼头面、冠梳、领抹、珍玩、~之类。 ”[3]1570
【合笙】、【合生】
①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斗鸡、说浑话、杂扮、商迷、合笙、乔筋骨、乔相扑、浪子杂剧、叫果子、学像生、掉刀、装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至暮呈拽不尽。(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宝观神生日)
②毛详、霍伯丑商迷,吴八儿合生,张山人说浑话……(京瓦伎艺)
“合笙”,古方言。 《汉语方言大词典》有释:【合笙】<名>古代的一种表演艺术的体裁。也叫“合生”。古方言。徐嘉瑞《金元戏曲方言考补遗》:“~,七字唱本。加和声‘哩哩啰哩哩来。’《董西厢》(乔合笙)休将闲事苦萦怀(和)哩哩啰哩哩来。 ”[3]2112
【下】
①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东角楼街巷)
“下”,即住宿,古方言。《汉语方言大词典》收有此词:【下】义项②<动>留宿;投宿。古方言。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贩鹰鹘客。”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到天晚寻宿,又没人家~他。 ”[3]207
②……大展洗儿会,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盘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用数丈彩绕之,名曰“围盆”。(育子)
“下”指“投入,放入”。《汉语方言大词典》有释:【下】义项③投放;放入。闽语。
福建厦门。 福建建阳、东山、崇安、松溪、政和。[3]207《东京梦华录》中上例正为此义,此词义在今河南地区口语中仍常用到,例如:“饿了先下点儿面条吃。”“下面条”即把面条放到锅里、“下扁食”即把饺子放到锅里。
【地上】
次有马上抱红绣之毬,系以红(绵)锦索掷下于地上,数骑追逐射之。(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
“地上”,即地面。此词今河南地区犹存:“你看地上脏哩,扫扫吧。”《汉语方言大词典》收有此词:【地上】①<名>地面。蕖中原官话。山东费县、菏泽、青海西宁。蔻江淮官话。江苏南京。蓿徽语。安徽歙县城关。[3]1610
【虫蚁】
①珠珍雇婢妮买虫蚁六十八。(都市钱陌)
②刘百禽弄虫蚁。(京瓦伎艺)
③刘百禽虫蚁。(元宵)
“虫蚁”,指小鸟雀,北方方言词,今河南地区口语中仍存此词。
虫蟻/蟲蟻,现在简化为“虫蚁”。在《东京梦华录》一书中,“虫蟻/蟲蟻”并非是“虫”和“蚁”的合称,而是小鸟雀的通称,是一个河南方言词。这个方言词,今天仍活跃在河南人民口头中。例如晾晒小麦、玉米等粮食时,常说:“看好麦子,别让虫蚁儿吃了。”此句中,“虫蚁儿”即指小的鸟雀,如麻雀、鸽子等。“虫蚁儿”的方言义,《汉语方言大词典》有释:[虫蚁儿]词条,义项②〈名〉飞禽的总称。蕖中原官话。河南郑州。河南坠子《巧嘴八哥》:“树上落了个~。”又“你是个啥~啊,咋会说话哩? ”河南原阳、沈丘、灵宝、信阳、新郑、新野、叶县、长垣、栾川、兰考。蔻晋语。河南辉县、获嘉、焦作、温县、济源。[2]1979蕖、蔻所列地区,基本上全在今河南境内,“虫蚁儿”无疑是河南方言词语。《汉语方言大词典》例句所引为现代作品,而《东京梦华录》中即有方言例证,据此可补。
【磨喝乐】
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七夕)
“磨喝乐”,古北方方言,北宋汴京人称一种泥塑土偶。宋·金盈之《醉翁谈录》四:“京师是日多博泥孩儿,端正细腻,京语谓之摩罗。大小不一,价亦不廉,或加饰以男女衣服,有及于华侈者,南人目为巧儿。”由金盈之的描写可知汴京人称这种泥孩儿(即小塑土偶)为“摩罗”,南方人称之为“巧儿”。陈元靓《岁时广记》二十六亦言:“磨喝乐,南人目为巧儿。”
二、以自释词语形式出现的方言词语
《东京梦华录》中的方言词语,大多以自释词语的形式出现,这些自释词语相当一部分阐释的是当时都人对某物、某人、某种风俗、某种风物、某项杂戏的称呼,多为当时当地人们的口语。
(一)饮食、风物类自释词语
【碧椀】、【造羹】
吾辈入店则用一等琉璃浅稜椀,谓之“碧椀”,亦谓之“造羹”。 (食店)
“碧椀”、“造羹”,北宋东京人称一种琉璃浅稜椀为“碧椀”或“造羹”,古方言。
【造韲】
菜蔬精细,谓之“造韲”。(食店)
“造韲”,北宋汴京人称精细的菜肴为“造韲”,古方言。
【合羹】、【单羹】
面与肉相停,谓之“合羹”,又有“单羹”,乃半个也。(食店)
“合羹”、“单羹”,古方言。北宋汴京人称一碗面和肉一样多的面食为“合羹”,称半碗为“单羹”。
【水上浮】、【糓板】、【花瓜】、【果食】、【果食将军】、【种生】
又以黄蜡铸为凫、雁、鸳鸯、鸂鶆、龟、鱼之类,彩画金缕,谓之“水上浮”;又以小板上傅土,旋种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谓之“糓板”;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又以油面糖蜜造为笑靥儿,谓之“果食”,花样奇巧百端,如捺香方胜之类。若买一斤,数内有一对被介胄者,如门神之像,盖自来风流,不知其从,谓之“果食将军”;又以绿豆、小豆、小麦于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篮彩缕束之,谓之“种生”。(七夕)
“水上浮”、“糓板”、“花瓜”、“果食”、“果食将军”、“种生”这几个词均为古方言,是北宋东京七夕等节日时所卖的风物。《汉语方言大词典》收有“果食”一词:【果食】<名>泛指甜面食品。古北方方言。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所载:宋时汴京习俗,农历七月七日以油面糖蜜制成食品笑靥儿,有各种样式,称为~。[3]3403
【车鱼】
冬月即黄河诸远处客鱼来,谓之“车鱼”。(鱼行)
“车鱼”,古方言,北宋汴京人称从远处运来的鱼为“车鱼”。
【驩门】
又有瓠羹店,门前以枋木及花样沓结缚如山棚,上挂成边猪羊,相间三二十边。近里门面窓户,皆朱绿装饰,谓之“驩门”。 (食店)
“驩门”,北宋汴京人称瓠羹店用朱绿装饰的门和窗户为“驩门”,古方言。
【泥盆】
每遇春时,官中差人夫监淘在城渠,别开坑盛淘出者泥,谓之“泥盆”。(诸色杂卖)
“泥盆”,北宋汴京人称淘城渠时所挖盛放渠泥的坑,古方言。
【一宛】其卖麦面,秤作一布袋,谓之“一宛”。(天晓诸人入市)“一宛”,古方言,宋代汴京一带把面每秤装一布袋,这样一布袋面称为“一宛”。
(二)民俗类自释词语
【卖梅子】、【把街】
或军营放停乐人,动鼓乐于空闲,就坊巷引小儿妇女观看,散糖果子之类,谓之“卖梅子”,又谓之“把街”。(诸色杂卖)
“卖梅子”、“把街”这两个词语意思相同,都指一种小贩兜售的方式,古方言。
【勘宅】
每日如宅舍宫院前,则有就门卖羊肉头肚……亦有扑上件物事者,谓之“勘宅”。(诸色杂卖)
“勘宅”,北宋东京汴梁一种兜售方式,古方言。
【罗斋】
傥欲修整屋宇,泥补墙壁,生辰忌日,欲设斋僧尼道士,即早辰桥市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夫,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修整杂货及斋僧请道)
“罗斋”,北宋东京称手艺人或道士僧人等罗立街巷口候人请唤为“罗斋”,古方言。
【埋祟】
至除日……共千余人,自禁中驱祟,出南薰门外转龙湾,谓之“埋祟”而罢。(除夕)
“埋祟”,宋代汴京除夕夜所进行的一种活动,古北方方言。
(三)人物类自释词语
【铛头】、【着案讫】
当局者谓之“铛头”,又曰“着案讫”。(食店)
“铛头”、“着案讫”,均为北宋东京人的口语,指食店里的厨子,古方言。
【杂货工匠】
傥欲修整屋宇,泥补墙壁,生辰忌日,欲设斋僧尼道士,即早辰桥市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夫,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修整杂货及斋僧请道)
“杂货工匠”,北宋东京称木竹匠人。
书中多口俗语,多方言词,多自释词语,正是这些词汇的出现和使用,才使《东京梦华录》一书词汇具有了鲜明的地域性。
注释:
①《汉语方言大词典》此例句断句为:“向晚,卖何娄、头面、冠梳、领抹、珍玩、~之类。 ”误。
[1]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4.
[2]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5):1151.
[3]许宝华,宫田一郎.中国复旦大学、京都外国语大学合作编纂.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3609,1570,2112,207,207,1610,1979,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