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经验促进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建设

2013-08-15李继宏

物流技术 2013年6期
关键词:学年货运学期

李继宏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6)

1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先进理念和主要特色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YP)创建于1992年,是新加坡五所国立理工学院之一。自创建以来,NYP 凭借其组织文化、创新理念、能力开发、校企合作等办学优势逐渐成为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声誉的高等职业院校。

1.1 合理的课程设置

NYP 从专业的开设到课程的设置都有一套完备的程序,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通常包括:企业的需求、课程的开课顺序、课程的命名与课时分配、课程的类别确定等。NYP 课程开设的特点是宽基础、活模块,第一和第二学年开设的课程以基础培训为主,第三学年开设专向课程,其实就是模块课程,即在同一个专业下开设若干个方向,每个方向由若干门课程组成,由学生根据个人意愿自主选择学习。从第一学年到第三学年,呈现由基础学习向深化学习和专向学习的递进过程。每学期都安排有学期项目,第三学年的第五或第六学期还安排有毕业项目。

1.2 “双轨运行”的课程体系

从课程体系的架构来看,“双轨运行”即“双轨制”,是NYP最明显的特色。所谓“双轨制”是指将同一学年的课程划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课程组合A 和B,学生也相应地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在上学期先学习A 组合,另一组学生则先学习B 组合,到了下个学期两组学生再互换学习的课程组合。在实施过程中,第三学年的“双轨运行”模式与前两年略有不同,第三学年的上学期一组学生先进行专向培训;另一组学生则被再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先进行企业实习再开展毕业项目,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先做毕业项目再进行企业实习,到了下学期的时候两组学生再互换,上学期开展专向培训的学生改为分组进行企业实习和毕业项目,另一组学生则进行专项培训。“双轨制”的优点主要有三个:一是确保教学资源得以最大程度的利用;二是确保一年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项目开发和合作能够持续进行,当企业有项目需求时,学校能够派出教师和学生承接项目;三是分散了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压力,确保实习的效果。

1.3 灵活的教学安排

NYP 一学年安排52个教学周,每26 周为一个学期,学期中间有一个两周的假期把一个学期一分为二,这种安排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和教师的充电,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教师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为项目教学提供支撑。在课程的授课方式上也改变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来进行授课的形式,把课程按授课形式分为三类,一类是理论课即所谓的大课,一般在讲堂内进行,学生人数在120-240 左右;第二类是辅导课,学生人数一般是20-24人;第三类是实验课,学生人数一般是24-48人。辅导课是NYP 的特色课程,任课教师不一定是上理论课的主导教师,很有可能是主导教师指定的助理教师。在辅导课上师生一起讨论理论课的内容或是作业。学生在上辅导课前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学系也提供小型的讨论室等场所供学生租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1.4 项目主导的教学模式

NYP 的项目分为两类:学期项目和毕业项目。学期项目安排在第一、二学年全年和第三学年的一个学期。学期项目一般15 周,其最主要的特性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学期项目是综合性课程,紧密地结合、应用该学期课程所授的知识与技能;二是学期课程与学期项目同步授课;三是学期项目由浅入深,各个学期项目各有其侧重点,组织形式灵活。毕业项目一般是12 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创新项目,即通过各种渠道承接企业的项目;另一类是科研创新项目,包括申请专利项目和参加比赛。毕业项目的实施一般包括项目解说大会;项目老师为项目设定标题、规格;项目老师参与学生讨论、督导项目进展;学生在指定的工作室执行项目开发;学生进行汇报;成绩评估等环节。学期项目能够有效地保障学生综合地应用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毕业项目则有效地密切校企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5 以“教学工厂”为代表的实践教学理念

“教学工厂”理念是NYP 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理念并结合新加坡的实际情况形成的重要理念和支柱,它是在现有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将实际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而设立的。NYP 的“教学工厂”与德国的“双元制”的最明显区别在于是以学院为本位,而不是以企业为本位的。“教学工厂”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鼓励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有关培训课程与企业需求挂钩,实现学院能力开发和教职员的专业培训,促进学院与企业的紧密联系。通过“教学工厂”实现了“学习场景企业化”、“学生角色职业化”、“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一体化”。如“零售营销管理中心”(一个日用品的销售商店),它是工商管理系的七个“教学企业”(“教学工厂”在工商管理系被称为“教学企业”)之一,由学校出资设立,运营开支由学院支付,盈亏由学院承担,员工由学生轮岗担任。供应商的选择、商品的进货和销售、商品的摆放等工作全部由学生完成。对学生的考核不以业绩为准,而是以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来进行考核。“教学工厂”解决了学生的实习场所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训练了技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1.6 重学习与实践的师资队伍

NYP 师资队伍建设的突出特色在于重实践和重学习。NYP 对于教师学历要求不看重,一般本科以上文凭即可满足要求。但是NYP 非常重视教师的企业经验,一般需要教师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在NYP 的师资队伍中很多教师就是从企业转到高校担任教职的,他们在带来企业先进技术和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同时,也为学校带来广泛的人脉,为学校获得企业项目创造了机会。NYP 重视教师的在职提高和终身学习,倡导“无货架寿命”理念。“无货架寿命”原意是要延长商品的货架期或保质期,使商品保持新鲜度。对于教师而言,就是为了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延长教师的职业寿命。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NYP 的教师主动参与企业项目研究,接触新技术,主动调整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变革的意识都非常强。

2 NYP 理念对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建设的启示

2.1 优化课程设置

NYP 课程设置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启示在于“宽窄有度、灵活调整”。专业基础课要保证一定的“宽度”,以便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时,为学生能够迅速掌握新技术打下基础。专向课程(模块课程)则重在“窄”和“活”,“窄”是根据目标工作岗位群分方向开设该工作岗位的核心课程,体现专业性。如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专向课程就可以分为报关报检方向、国际货代方向和外贸单证方向等,专向课程可以以这三个方向为中心分别设置。“活”即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要,定期进行调整和更新,避免出现课程设置几年如一日的情况。

2.2 灵活组织教学实施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在教学组织实施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生的实习问题。目前,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采用“2.5+0.5”培养模式的居多。这就意味着大量的学生集中在第六个学期进行实习,而报关与国际货运的行业特性决定了企业不可能同时吸纳大批量的学生进行实习。如果都集中到第六个学期进行实习,学生要找到对口的单位实习往往很困难,实习也流于形式。NYP 的“双轨制”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学生的实习可以分批安排在第五和第六学期,这样不仅降低了企业接收毕业生实习的压力,学生也比较容易到对口的单位实习。

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上,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也可借鉴NYP 的经验,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传统课堂上有机会发言表达自己意见的学生不多,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强的课程,教师的提问往往是应者寥寥、气氛沉闷。对于一些难度大的课程,如《商品归类与报关单填制》、《国际商法》、《报关实务》等可以采用NYP 的辅导课形式,把大班分小,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做引导,多给学生发言、讨论的机会,让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3 大力实施项目教学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的并不少,就单门课程和专项能力来说,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还是略有欠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可以借鉴NYP 的学期项目和毕业项目的做法,在每个学期安排一个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知识来完成的学期项目。这样,学生学习和掌握到的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完成专业工作的能力,而不是分散的能力。本文认为可以在NYP 经验的基础上稍做改动,由教师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依次设计每个学期的学期项目,学生利用假期期间完成。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把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再梳理,加深印象;另一方面学生也有较充裕的时间到企业去调研和收集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到的不仅是与学期项目有关的材料,也能够通过这项工作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加深对自己专业的认识。

NYP 的毕业项目在国内不少专业中实际上是被一份论文或调查报告取代了。这种论文或调查报告显然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必须进行大力改革。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毕业论文或调查报告完全可以用类似NYP 毕业项目的形式来完成。项目的最优来源是来自企业的项目,如学生帮助企业做通关方案、合理规划国际运输路线等真实的项目,也可以是完成教师拟定的虚拟项目,甚至可以是对某个报关软件使用后提出的改进报告等,这些形式的毕业项目比一纸论文或调查报告更具现实意义。

2.4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NYP 的“教学工厂”理念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实践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当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借鉴这一理念,结合我国的国情,我们认为可以创新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由学校与企业合作在校内组建经营性实体“校中企”(如成立报关行、国际货代公司等),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校中企”由学校提供场地和人力资源(学生、指导老师),企业出资并派出部分工作人员参与管理,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对于学校、学生、教师和企业来说是一个多赢的选择。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校中企”解决了学生顶岗实践的问题,能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学院影响;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于教师而言,“校中企”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实践锻炼的场所,有利于自己的在职学习和提高;对于企业而言,节约了场租和人力成本等费用支出,“校中企”正常运营以后,企业无需花太多的投入也可获得良好的收益。

2.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大量基础性建设工作需要依靠广大教师来完成。因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建设顺利推进的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实现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准入门槛,强化教师的企业经验,大力引进来自企业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二是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训,提高现有师资的实践经验。在具体的做法上可以在报关行、国际运输企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每年轮流安排教师到企业工作,参与企业的运作,提高实践能力。

3 结语

NYP 的先进理念和做法给予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启示良多,但在推进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我国的国情将这些先进理念本土化,从而有效地提升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

[1]王强.我国高职院校与南洋理工学院(NYP)办学特色差异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2).

[2]韩军林.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8,(2).

[3]乔毅,杨永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及比较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9,(2).

[4]肖树青.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项目教学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9).

[5]胡育辉.新加坡职业教育双轨制教学的特点及启迪-以南洋理工学院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1,(7).

猜你喜欢

学年货运学期
《读写拍档·新高考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编辑计划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全国第17届可拓学年会”征文启事
第二届星火学年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货运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