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2013-08-15
罗美蓉(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碧岭小学教师):
“要输就输给追求”,我的追求是什么?作为刚踏上教育事业征程的我,又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追求?难道只是毫无思想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点也不像朝气蓬勃的年轻教师所为。在教书育人的神圣道路上,我们像个心怀“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在磕磕碰碰中寻求未来的发展之路。在这条路上,总是期盼有高人能为自己指点迷津。李校长的这场报告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让我如沐春风。尤其“未来教育家成长研究基地”落户坪山新区,将激励更多有追求的教师,也会给更多教师提供平台去展现自我。
廖春霞(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金田小学教师):
有人说:“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你先要做的不是催促人们去收集木材,也不是忙着分配工作和发布命令,而是——激起他们对浩瀚大海的向往。”听完李校长的讲座,我想说:“如果教育是造船的过程,那么作为管理者,先要做的不是催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按部就班地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而是帮助每个人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并发现其意义所在。”
作为管理者,或许很多人都曾有过相同的困惑:为什么教师做事时常按部就班,不够积极主动,难富有创造性?为什么学生循规蹈矩,没有活力,不够有创意?是工作任务太繁复了?是学习负担太沉重了?答案很清晰,是因为他们所做之事没有被赋予与其自身紧密相关的积极意义。如果事情本身的意义仅限于执行上级传达的要求,那其中的积极意义便很弱很弱。如果事情本身没有真实的意义,只在乎形式,那积极意义就荡然无存。作为管理者的李校长,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
黄雪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坑梓中心幼儿园园长):
教育,赋予每个人和他的生活以丰富的含义。做了许多年的幼儿园教师后,我明白自己的人生已经和教育难以分离;做了几年的助理后,我认识到专业成长的必要性;做了几年园长后,我体会到领导团队的重要性。
第一次有机会零距离地聆听大教育家的演讲,激动之余还有很多感动,激励中有很多动力。蒙台梭利说: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我想:把每次学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我园实际用到工作和生活中,让自己在学前教育的道路上传递暖和热、心和爱,这,便是我在幼教道路上的不懈追求。
李建梅(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金田小学教师):
做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曾几何时,我们有激情,有想法,有冲劲,什么都想尝试,也不畏惧失败。但随着时光的流逝,所有的激情、想法都被慢慢磨灭,剩下的是日复一日的重复,仿佛是在流水线上的一个制造者,蓦然回首,惊觉自己已沦为一个教书匠了。虽然每天也在阅读,也有想法,可是仅仅停留在想这个层面,没有去实施或者根本就不愿去试一试。而李校长不管角色如何变换,多年来始终如一的关键词是:读书、思考、改革。
丘宇静(广东省深圳市坪山中心幼儿园园长):
在我接触的现代课程模式中,基本都是班级由班主任主持管理,一班一课程表,无论班级学生成绩的差异情况,全班学生统一安排各门课程;而北京市十一中学的“游学课程”,“一人一课表、行政班级消失、取消班主任”模式,这应该是我国新型的课程模式。这一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安排课程学习,突显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优势,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我看来,这种模式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总难免不喜欢班上配备的个别任课教师,从而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而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就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上课,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王启福(广东省深圳市坪山中学教师):
十一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看不到管理人员,看不到具体的管理行为,连我们认为最基本、最重要的班主任也被取消了。但一切的教育教学还是那样鲜活,生机勃勃,井然有序,和谐自然……这一切让我联想起中学物理课,可以说,十一学校就像一个大磁场,而全体学生就像这个大磁场中的一个个小磁体,每个人的指向都有自己的思考,但从全体学生的发展指向看,一条条教育教学的线条便清晰地呈现出来:教学上“对话与交流”,教育上“沟通与理解”,管理上“效率与和谐”,文化上“民主与包容”……有管理,但又看不到管理的痕迹;有教育,但又摸不着教育的踪迹,也许,这就是我们说的——无痕的教育!
苏敏(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坑梓中心幼儿园教师):
目前,在幼儿教育领域里,我们也推崇让孩子们自主学习,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们尽量在操作中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动手能力越差,可他们越会综合运用多感官来进行学习。如何让低龄儿童在操作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也是我们幼师一直努力探索的课题。在看了李希贵校长介绍的十一学校一些实际措施后,我发现在幼儿教育这一块,只要理念一致,同样可以在幼儿园里开展相关活动。特别是鼓励孩子多尝试,给孩子提供更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多层面的操作环境,支持孩子,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是非常关键的。这一天的讲座更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不学习,不思考,不行动,想要成为这么有“大本事、真本事”的校长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不敢说当天的讲座对我来说有多大实际的帮助,但确实开拓了我的视野,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再次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多学习,多思考,勤行动。
我想,李希贵校长承担的是教育家的责任和使命,而我,作为一名小小的幼师,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怀揣着同样的教育理想和信念,也终能发出属于自己的点点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