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理念的创新
2013-08-15王娟
王 娟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 蚌埠:233000)
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动态发展对大学生职业能力不断提出新的挑战,高校针对大学生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正是对这种挑战的回应。就业指导是高校的四大使命之一,就业指导的课程理念即是对课程的应然规定性和内在精神的理性认知,是课程实施与创新的关键,只有明确了就业指导课程理念方能保证课程实践及研究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如何把就业指导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成长,培养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就业率,是就业指导课程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1 中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实施及理念的比较与分析
1.1 国外高校就业辅导理论与实践
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职业辅导体系相对成熟,拥有较完整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和大学生职业辅导实践,较具代表性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有帕森思(parsons)的职业选择理论、霍兰德的人格类型论、戴维斯和罗奎斯特的职业发展理论、施恩和舒伯的职业锚理论和克鲁姆波尔茨(Krumboltz)的社会学习理论。这些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学科理论发展基础之上,与大学生职业发展实践互促互进[1]。职业生涯教育不仅已列入必修的课程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而且形式多元化,包括讲座、职业兴趣、倾向、能力测试、心理咨询和企业实践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成长,掌握职业发展策略,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实际上,不仅仅大学生职业辅导体系贯穿着实用性和发展性的职业能力理念,各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都贯穿着学生学习、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念。
1.2 国内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实施现状
教育部办公厅【2007】7号文件颁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是“既强调职业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和终身发展。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大学生理性规划自身的未来和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实际上是从内外环境也即学生和高校两个方面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各高校根据教学要求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并设立专门机构提供就业服务,该门课程经历了从毕业季宣讲到以公共基础课为主的多元化阶段。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课程管理缺乏规范性、课程安排不合理、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等。有研究者以具体高校或民族地区实证研究为基础,提出课程建设的全程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建议[3]。研究者们围绕就业指导课程的关键词,如师资队伍、辅导体系、教育改革等进行探讨并提出师资队伍的专业化、辅导体系的多元化和教育改革创新等对策建议[4]。
目前,国内已有研究和实践集中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课程设置、组织实施方面,对全方位、全程化、全员化、规范化的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模式构建还只是宏观框架或是局部实践,缺乏具体内容的细化,少有关注课程理念和实践模式研究。
2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元理念:人本主义和可持续发展
就业指导是高校四大使命之一,它不仅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职业发展能力。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就业能力是指学生在毕业时具有获得工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学生获得就业。获得就业只是一种暂时的状态,而拥有就业能力才能使毕业生获得持久的就业和职业生涯保障[5]。职业能力培养,是建立在职业素质的基础上,能适应经济和职业发展要求而不断发展的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不仅关注大学生求学时获得的就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还重视培养其自主学习,主动适应职业环境的能力,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支持未来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6]。要培养大学生的可持续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观念是核心,其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可持续发展观。
人本主义理念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而言具有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意蕴。从价值观上说,就业指导是高校重大使命,是育人和服务于大学生这个主体的,因此必须彰显人本主义这种价值判断,具体来说就是克服现代性社会的一些物质、浮躁弊端,本着负责精神育人、服务于人。在就业指导课程视野下,人本主义理念可以进一步解读为发展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报告就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发展的核心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从方法论上说,把人本主义作为方法论旨在评判就业指导课程是否树立了并真正落实了人本主义理念,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就业指导课程推动大学生生涯发展的价值诉求。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既要考虑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发展,又要同等重视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的发展,因此它是一种全方位的发展。就业指导课程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就是要考虑到大学生的生涯发展愿望,考虑到社会需求和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此外,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可为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模式创新提供动力和正当性。
简言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核心理念应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并符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即是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可持续就业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可持续就业能力,就内部因素而言,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职业价值观;就外部因素而言,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专业技能等。要培养大学生的可持续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观念是核心,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是主阵地,高校教育资源的协同作用发挥是重要保障。
3 就业指导课程理念实现的保障机制
(1)构建高校团学、专业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三角互动的工作机制,发挥资源的协同效应,保障课程理念的实现。大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课程理念也是高校使命的具体化,应当充分发掘组织资源,发挥资源的协同效应。教学是高校的核心和主阵地,不仅仅要传道还有育人,教师、教学都应当充分以人为本,全程育人。团学是高校精神文化活动的主阵地,重视职业实践及文化建设是团学重要内容,也有充分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为高校全员育人提供重要支撑。高校组织应充分重视并构建高校团学、专业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三角互动的工作机制,定期沟通与反馈,实现资源的协同作用。
(2)就业指导课程实施创新,引入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为特征的教学活动。首先,在就业指导课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入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和团体辅导活动中,通过自身感悟实现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其次,引入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化,如案例教学、团队辅导、项目教学和拓展训练等。再次,对课程模块具体分解。根据教育部课程要求和高校实际对课程内容模块实时分解,同步配备相应实践教学方式和具体内容,如案例库、拓展项目、模拟项目等。
就业指导课程实施是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理念落实的实践体现,理念毕竟是一种主观愿望而不是社会现实,只有转化为具体的制度和人们的行动,才能成为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实践的思想动力和源泉,也才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而要实现这个目的,高等教育工作者们任重而道远。
[1]Roul Van Esbroeck.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Career Guidance[M].Springer Netherlands,2008.
[2]暴占光,姜恩桥.大学生职业发展辅导体系建构及实施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2010,(12):67-70.
[3]梁 梅.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施探析[J].高教论坛,2009,(6):30-32.
[4]苏东民.大学生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98-100.
[5]郭 晶,于翠霞,钟爱军.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综述[J].就业与创业,2010,(2):29-30.
[6]喻成峰,陈成文,李恒全.回顾与前瞻: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十年2001-2011[J].高等教育研究,2012,(2):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