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床旁经皮气管切开术22例体会
2013-08-15黄秀峰谢冰昕张宗耀
黄秀峰,谢冰昕,张宗耀,李 丹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 ICU,北京 102600)
经皮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PDT)自1985年首次应用以来,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改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急诊、ICU、烧伤等临床专科,它作为一种新的气管切开技术,具有快速、安全、相对微创等特点,而且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势,弥补了传统气管切开术的不足[1-2],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巧,并及时总结经验体会,对提高成功率,体现微创的优点,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共完成该技术手术2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36~86岁,平均(57±6.16)岁,均为ICU住院病人。其中脑卒中昏迷8例,呼吸衰竭8例,老年重症肺炎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喉癌1例。气管切开前已行气管插管者17例。均于床旁进行手术操作。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枕头,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取第2、3气管软骨环之间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麻,如患者带有气管插管,应先将气管插管气囊放气,退至距门齿15~18 cm喉入口处,充分吸痰。在穿刺点处横行切开皮肤约2 cm,以止血钳交替钝性分离颈前肌层直至气管前壁,以带穿刺针的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约2 ml,沿颈部正中线略斜向气管下方行气管穿刺,有明显落空感后回抽有气体,证实进入气管腔,推入利多卡因约1 ml,行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取下注射器及穿刺针,留下穿刺针外套管,沿套管导入导丝约15~20 cm后退出外套管,沿导丝用扩张器扩张气管前组织及气管前壁致可伸入扩张钳,沿导丝用扩张钳再次扩张气管前组织及气管前壁,置入气管切开套管,退出导丝及气管切开套管内芯。确认气切套管在气道内后,以固定带绕颈牢靠固定气切套管,手术完毕。
2 结果
22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为3~15 min,平均(6±4.25)min。3例因手术困难而再次气管插管后,重新穿刺完成;3例术后切口少量渗血,纱布压迫止血后渗血停止;2例术中置入假道,辨别后重新穿刺置管完成。
3 讨论
PDT是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与其他人工气道比较,由于其管腔较大,导管较短,因而气道阻力及通气死腔较小,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清除[3]。
ICU患者病情危重,多存在意识障碍,器官功能不全,尤其多伴有肺部感染及呼吸功能障碍,气道自净功能差,需要长时间的辅助呼吸或气道辅助排痰,所以建立人工气道的时间较长,因此需行气管切开术的几率高。气管切开可以减少呼吸道生理死腔,降低气道阻力,有助于吸痰及机械通气的实施,是抢救急危重病人建立可靠人工气道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4]。
PDT是借鉴经皮穿刺静脉置管法发展的新型气管切开术,导丝扩张钳法(guidewire dilating forceps,GWDF)是较成熟的一种[5],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的经验是,在行床旁PDT时,需要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备好简易呼吸器、喉镜、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包等设备,以便必要时迅速给予气管插管及呼吸支持或改行常规气管切开术。本组即有1例PDT操作困难,患者出现呼吸窘迫,紧急行经口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情况稳定后,再次行PDT才顺利完成。
因ICU患者多数无法有效配合,依从性差,故我们在手术部位行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的基础上,术中还给予患者全身静脉麻醉,具体办法是手术前给予静脉推注丙泊酚4~6 ml,效果不佳可反复推注1~2次,待患者麻醉镇静后,继以丙泊酚2~4 ml/h持续静脉泵入维持,术中行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变化,尤其指脉搏氧变化。充分麻醉镇静后患者会减少吞咽、呛咳反射以及躁动等,获得良好的依从性,保证手术的顺利与安全,满意效果。
在手术技巧上我们取得一些经验体会:①本组采用先行切开颈部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颈前肌层至气管前壁后,再行气管穿刺,这样使气管穿刺变得更为简便,准确,易于成功;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以及分离颈前肌层时,要注意动作轻柔,减少损伤出血,对出血点处理要严密仔细,防止术后伤口出血或渗血严重,本组有3例术后少量渗血,局部纱布压迫处理后渗血停止;③穿刺时注射器必须持续保持负压,一旦有气体溢出,即进入气管腔,切勿过深,以免穿入气管后壁,甚至进入食道;④穿刺成功后,拔除穿刺钢针仅留外套管时,一定要保证麻醉深度,保证病人充分配合,暂勿吞咽或咳嗽,以免拔除穿刺针后,因气管软骨滑动,造成穿刺塑料外套管弯曲,折叠,导致导丝置入困难;⑤在导丝置入时,穿刺塑料外套管尖端一定要向气管远端倾斜,否则易致导丝逆行向上穿至口腔,本组曾有1例自口腔穿出,只好拔除导丝,改变外套管方向,再次成功置入导丝;⑥导丝置入后,扩张钳一定要顺着导丝进入气管腔后,再张开钳子进行扩张,防止进入颈前肌层即张开钳子而扩张形成假道,本组发生2例,及时发现后重新置入扩张钳后成功;⑦若患者原有气管插管,则在穿刺置入导丝前,先将气管插管向外拔至其远端斜口在穿刺口以上气管内,以免阻碍导丝顺利置入[6-7],我们的经验是将气管插管退至距门齿15~18 cm喉入口处为宜,如果PDT操作困难,可随即将气管插管再次插入气管深处,保证气道通常及通气功能。
目前,许多学者认为,PDT是困难气管插管的最佳选择之一[8]。经皮PDT手术时间短,患者术中发生缺氧时间更短,置管期生命体征波动小[9],具有简单,快速,损伤小,在危重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ICU具备较强的监护和气道管理能力,如果规范操作,掌握手术技巧,成功率极高,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可大大降低。
[1] 赵学林.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观察与探讨[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1,17(5):373-374.
[2] 赵京阳.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刊,2011,46(7):48 -50.
[3]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2):65 -72.
[4] 陈涛,陈华军,杨学忠,等.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患者中的运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10):1141 -1142.
[5] AMBESHSP,PANDEY CK,SRIVASTAVA S,et al.Percutaneous tracheostormy with single dilatation technique:A prospective,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Ciaglia blue rhino versus Griggs guidewire dilating forceps[J].Anaesth Analg,2002,95(6):1739 -1745.
[6] 刘大为.实用重症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
[7] 苏春燕,张宏伟,于建华,等.经皮气管切开术临床应用及操作技巧[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5):804 -805.
[8] 孙洁,凌斌,李冰沁,等.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技巧及临床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3):219.
[9] 顔卫峰,商丽,徐玲芳,等.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5,28(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