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田径职业化进程探究

2013-08-15孙凌云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体育部河南郑州45146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22期
关键词:职业化田径竞技

孙凌云(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体育部 河南 郑州 451464)

1、我国田径运动职业化发展概况

伴随着国际经济体育的职业化趋势蔓延,加之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的不断丰富,我国的众多经济体育运动项目开始步入真正的职业化阶段。田径,是竞技运动项目中的重要组成,在体育整体走向商业化、社会化、产业化、职业化的大环境下,依据田径运动特有的发展规律与自身优势,积极推进高水平的田径运动训练过程走向职业化,实现由训练、竞赛、服务、表演等组成的完整运营管理体系,是保证田径运动在我国不断深入普及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田径运动在我国已经实现了部分职业化运作,上海田径黄金联赛就是田径职业化在我国的最好例证。

2、田径运动职业化演变的价值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通常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标尺。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近几届奥运会上取得了许多重大历史性突破,金牌总数屡创新高。但分析对比金牌分布状况,不难发现在田径这一大项方面,我国健儿斩获的金牌、奖牌数量远不及美俄等田径职业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就我国现有的竞技体育实力而言,若想在今后的国际体育赛场有新的突破,田径项目的繁荣是必要前提。在田径项目职业化的世界性发展趋势面前,推进我国田径运动的职业化进程,是中国田径兴盛的必由之路。加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仅仅依靠政府部门拨款维持日常训练的田径专业化体制已明显不再适应本项目的发展需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趋于成熟的背景下,田径运动应力争实现多渠道发展,在保留专业体制优势的基础上,适时适度的将田径推向市场,充分挖掘来自社会的力量,更好的推动田径运动的繁荣。

3、我国田径职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3.1、“举国体制”变革下的契机

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制约文化发展的一大要素。作为众多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体育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经济与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举国体制”在中国的竞技体育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源自上世纪50年特殊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这种自上而下的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效的集中了体育资源,实现了经济体育发展效率的最大化。但随着经济转型和时代变迁,“举国体制”在新时期开始渐渐失去其优势。田径运动作为竞技体育的重要一环,也应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迎合时代的潮流,实现可持续发展。

3.2、我国竞技体育大范围职业化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的转型带动了竞技体育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新探索。足球的职业化变革成为了竞技体育在中国改革的先导。通过使部分具有转型条件的运动项目进行尝试性转变率先进入社会市场,改变了曾经仅仅依赖国家拨款发展体育的模式,创造了一条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新思路。自1994年足球职业化改革以来,很多竞技运动项目开始尝试变革,通过鼓励运动员参加国内国际各类职业化赛事达到提升竞技运动成绩的目的。伴随着日益深入的改革开放,我国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也开始了自己的革新,在经费投入、竞赛体制、训练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改变。各个项目纷纷职业化的浪潮,为田径的职业化提供了许多经验与参考。1997年,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成立,随即设立了自己的经营开发部,加强了与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合作,为多渠道筹措资金打下了基础。至此,田径运动在我国的职业化世纪已趋于成熟。

3.3、世界田径运动职业化浪潮

世界范围内的田径运动职业化,是在争执与斗争中不断推进的。最具争议的问题在于运动员资格,由于国际田径联合会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一直处于不可调和的状态,双方就这一问题的争议导致20世纪60年代的部分运动员无法获得训练的收益,这种窘境迫使部分国家在不公开的前提下违反相关规定。至此,田径走向职业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在国际田联的极力促成下,国际田径的职业化道路发展相对迅猛。国际田联通过与国际体育娱乐公司(ISL)密切合作,将运动赛事推向市场,与众多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倾力合作,利用各个公司的知名度打开赛事市场。世界范围内的田径项目职业化极大地推动了田径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扩大了田径运动的影响力,并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提供了田径职业化的经验与有效途径。

4、我国田径职业化发展策略

4.1、实现业余、专业、职业田径的共同发展

业余田径、专业田径、职业田径是运动员参与田径运动训练和竞赛的三个层面。业余田径的参与者不以此为谋生方式,专业田径的参与者主要以执行国家赋予的特殊任务展现国家意志为特征,职业田径的运动员以此为谋生方式,在市场经济的规律中一个人竞技运动成绩作为获得劳动所得的筹码。尽管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职业田径是田径运动最为主要和现实的组成,但依然存在自身不足与无法弥补的短板。业余田径和专业田径恰能弥补职业田径的劣势,能够更好地吸引来自社会的目光,为职业田径的发展提供肥沃的群众土壤。因此,只有将业余、专业和职业三个层面的田径发展融为一体,统筹规划,才能保证田径运动职业化的顺利推进,促成田径在我国的进一步兴盛与繁荣。

4.2、以竞赛制度改革推动田径运动的职业化发展

在田径运动竞赛中,竞赛制度是组织和具体落实田径比赛的行动指南,是所以相应活动应遵循的中心原则。近年来,我国的田径竞技运动赛事经过变革与洗礼,已初步形成以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系列、全国田径大奖赛系列、全国田径锦标赛三大系列赛事为主的赛事编排,并确立了与之相关的新规章制度与组织模式。运动员每年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和训练情况,自主安排参加约20场次的全国性比赛,在不断突破自身运动成绩的同时,通过取得优异比赛成绩获得相应奖金,为个人职业生涯的延续提供物质基础。这种循环模式是实现田径职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在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现代经济生活中,田径赛事在参与经济活动时必须在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同时,迎合市场经济的各种准绳。变革后的田径竞赛体制,应以服务运动员为前提,以服务于田径项目爱好者为重要目标,同时保障新闻媒体、投资商家和企业的各方利益,为田径运动的职业化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

4.3、拓宽资金来源,挖掘市场潜力

无论是哪项运动,在其职业化的过程中,都有一个硬性指标需要完成,那就是实现充分的市场化。对田径运动而言,充分运用经济中的杠杆调节作用和优胜劣汰的准则,从而为优秀运动员的成长打造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社会条件,是吸引更多人参与田径并充分挖掘田径市场潜力的有效途径。对于观众而言,能够在高水平的田径竞赛中观看到运动员更为精彩的表现,获得更好的感官享受,是激发他们消费于田径的极佳方式。市场化迫使田径竞赛中的竞争性与竞技水平不断提高,从侧面促进着田径运动自身的完善。竞技运动水平飞速提升,赛事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企业的投资赞助热情也必然随之高涨。

[1]詹建国.我国田径运动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

[2]杨桦,孙淑惠,舒为平等.坚持和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5).

[3]向南.美国田径职业联赛出笼——运动员身份和比赛观念发生变化[J].田径,1999,(9).

猜你喜欢

职业化田径竞技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竞技精神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花与竞技少女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