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文辉教授针灸临床经验拾萃

2013-08-15杨晓军杨晓光

吉林中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肌无力帕金森病头部

杨晓军,杨晓光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广州510240)

杨文辉教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40余年,擅长针法及灸法治疗疑难疾病,并配合中医药治疗,尤精于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肌肉疾病。笔者根据杨文辉教授多年的临床,总结出杨文辉教授的部分经验,以供大家分享。

杨教授提出“头部CT定位围针”[1]治疗脑梗塞、痴呆。他认为脑梗塞、痴呆在中医学中属“痴呆”“呆病”等范畴,并参照《本草备要》曰:“人之记性,皆在脑中,……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皆会于头,根据标本学说,头在上为标部,十二条经脉中有八条经脉的标部在头,且头部也为根结所在处;《标幽赋》里的“四根三结”,其中头部为“三结之一”;《灵枢·根结》也记载了3条阳经的结在头部。由于“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因此头部CT定位围针能广泛影响上述经络部位,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补益脑髓、启智开窍的目的。此外,取肾经原穴太溪、髓会、悬钟及肾俞以补肾填精;取督脉经穴人中、百会、神庭、大椎、命门以醒脑益智;针刺百会穴可提高人及动物的记忆力,艾灸大椎、足三里等穴有延缓衰老的作用;本神、神庭与神志关系密切,位于额叶,大脑额叶与智力有关,针之可增强健脑益智之功,刺人中尚可改善舌肌运动,有利于语言及流涎;肝俞、肾俞、足三里具有补肝肾、益气血作用,是防老抗衰的常用穴。以上诸穴合用,共奏补肾填精,健脑益智、补益气血之功,从而达到改善智能,延缓衰老的作用。中药治疗以鹿茸、人参、枸杞子、益智仁、黄精、熟地黄、丹参等药物,以增补气活血、益肾健脑之功。

杨文辉教授对于治疗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重症肌无力等神经肌肉疾病亦有独到的见解。杨文辉教授认为该病属于中医“痿证”范畴。杨教授认为痿证的发生主要与脾、肾、肝三脏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同意郭氏意见[2],脾肾肝是该病发病的内在原因。《素问·痿论篇》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针对痿证的治疗,又曰:“治痿独取阳明”,《灵枢·经脉》曰:“陷下则灸之”。根据这些原则,杨教授认为针灸取穴以多气多血的阳明经穴及调补脾、肝、肾的相应背俞穴为主,配合“阳脉之海”的督脉经穴和邻近督脉、脊髓的华佗夹脊穴,再辨证选取相关的穴位,以灸为主,针灸并用,补虚泻实,疏通经脉。正如《素问·痿论篇》指出:“各补其荣,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诸穴合用共奏疗疴起痿之功效。杨教授认为临证时还应灵活辨证施治,或攻或补,或温或清,或攻补兼施,温清并用。另外,杨教授除针灸外常配合捏脊疗法,及按摩等方法,以培补和调节经气,恢复其对正经筋经的调节荣养功能,增强肌肉筋经的荣养,以利于控制和缓解病情。杨教授指出重症肌无力亦属“痿证”范畴。重症肌无力以脾胃虚弱为本,日久由虚致损,并渐而延及他脏。损及肝肾则肝血不足,肝窍失养,肾精亏损而致复视、斜视;肝郁痰结则情绪不稳,烦躁不安,颈前结块肿大;损及肺肾可加重构音不清,声音嘶哑,呼吸气短;胸中大气下陷则呼吸困难,危象出现。主要病机是脾胃虚损,故主要以“补脾补肾益气”为法。针刺常用穴:攒竹、阳白、合谷、百会;备用穴:眼肌下垂加鱼尾透攒竹、三阴交;复视加睛明、风池、内关、中脘、足三里;配合梅花针治疗,亦可取得一定的疗效[3]。除针灸方法外,杨文辉教授同意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诊治重症肌无力的意见[4],重症肌无力不是一般的虚证或脾虚证,其实质应该是虚损性疾患。杨文辉教授认为中药治疗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主要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中重用黄芪以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人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健脾益胃,陈皮理气行滞,升麻、柴胡协同黄芪、人参升举下陷之阳气,当归补血和营;肾阳虚者,加菟丝子、枸杞子、巴戟天、淫羊藿、牛大力或千斤拔等;兼痰浊者,加茯苓、浙贝母、陈皮改橘络;兼外邪者,党参、黄芪、白术均改为三分之一量,加桑叶、签草。杨教授同时指出病人出现危象、呼吸困难,仍然需要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胆碱酯酶药物、抗感染等西药治疗,配合中医中药可以取得协同疗效。

杨文辉教授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5]。杨教授认为帕金森病目前主要在于控制临床症状,尽可能的维持病人独立的生活能力和良好的生活质量,尚无办法根治。认为帕金森病中医属于“颤证”“痉病”范畴,病因多为肝肾亏虚、阴不制阳、水不涵木、虚风扰动,流窜四肢所致;亦可因肝血不足,加之抑郁伤肝,郁而生痰,化热动风,扰乱经络,肢体不能自主而震颤。故针灸治疗的原则是滋补肝肾,育阴息风,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穴位为主,通常选用涌泉、太溪、照海、太冲、足五里;足太阳膀胱经取穴,选用肾俞、脾俞、委中;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和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穴等;配合震颤区、运动区进针,手法采用补阴泻阳,往往取得良好的效果。

病案举例:患者陈某,68岁,因左侧肢体乏力1周入院,体查左侧上肢肌力Ⅱ级,左下肢肌力Ⅲ级,鼻唇沟变浅,舌质淡暗,苔黄腻,脉弦数;头颅CT提示“右侧大脑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杨文辉教授根据患者CT提示的病变部位,按照“头部CT定位围针”对头部CT所示病灶在同侧头皮的投射区周边行电针刺激,并取人中、肝俞、肾俞、足三里、曲池等穴位针刺以及艾灸治疗。治疗1周后检查患者肌力有明显改善,左侧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可下地扶行。针对患者记忆力下降,杨文辉教授调整针灸穴位,继续对头部CT所示病灶在同侧头皮的投射区周边行电针刺激,并改肝俞、肾俞为百会、神庭,并根据患者舌苔、脉象,考虑为痰瘀阻络,处方选用涤痰汤加丹参、桃仁、益智仁等中药治疗,经治疗4周后患者明显好转,左侧上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可下地行走。随访半年后患者病情无复发,生活可自理。

[1]江钢辉,许辛寅,任玉乐,等.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50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12,53(1):42-44.

[2]郭帆,董梦久.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4):3-4.

[3]唐飞舟,吕娜,董秀娟,等.推拿配合梅花针治疗重症肌无力31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0,42(7):90-91.

[4]邓铁涛.重症肌无力治验案[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5):1.

[5]朱晓颖,顾锡镇,刘卫国.帕金森病中医证型的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1,31(4):300-301.

猜你喜欢

肌无力帕金森病头部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六)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Titin抗体检测在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帕金森病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