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是“目击者”型的圆形人物①
2013-08-15毛嘉岳
毛嘉岳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美国小说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Scott◦Fitzgerald)被文学评论界公认为美国19 世纪20 年代即“爵士时代”的小说家、短篇故事创作家、散文家及剧作家。他用笔尖记录下那个时代的纸醉金迷,同时镌刻出“失落的一代”的思想意识。在1922 年致著名的斯科利布纳出版社(The Scribner’ s)的主编马科斯韦尔◦伯金斯的一封信中,菲茨杰拉德写道:“我要写一些新的东西,一些特别的、美丽而简洁的、结构既复杂又精致的东西。”[1]《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后,得到了著名的文学评论家T◦S◦艾略特的高度评价,被视为“美国小说自从亨利◦詹姆斯以来所向前迈出的第一步”。[2]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成功的用一种全新的叙述视角将“美国梦”的幻灭这一主题思想演绎的淋漓尽致。这部充满浓郁现实主义气息的作品,不仅成就菲茨杰拉德创作的巅峰,也在美国小说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个为追逐梦中情人而导致最后悲剧的盖茨比、那个说话充满金钱味道的黛西、那个粗鲁又放荡的汤姆,每个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扼腕叹息,只能在义愤中发出一声叹息。一直觉得作为小说的叙述者,尼克◦卡洛维(Nick Carraway)应是这个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因为他在所有故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衔接作用。
一、“目击者”型的叙事角度
根据弗里德曼的观点,叙事角度可分为八种类型:1.编辑性全知(editorial omniscience);2.中性的全知(neutral omniscience);3.第一人称目击者叙述(“I” as witness);4.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I”as protagonist);5.多重选择性的全知(multiple selective omniscience);6.选择性的全知(selective omniscience);7.戏剧的方式(the dramatic mode);8.摄像方式(the camera)[3]。在第一人称叙事角度中又分为“目击者”和“主人公”两种类型。在“目击者”类型中,“叙述者的工作由一个‘我’全面接管过来,目击者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他多少卷入故事的行动,与主人公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联系。”[4]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中创造了一个“目击者”型的叙述人,即尼克◦卡洛维,他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进行“目击”讲述整个故事。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利用尼克的回忆以倒叙的形式展开所有的故事。尼克作为目击者见证并讲述盖茨比生前及死后的多数场景。在其无法目击的时间阶段,便倾听并转述出他人关于盖茨比的描述;最关键的是,作为“目击者”型第一人称叙述者,“较之主人公来说,目击者的视野宽广、灵活, ……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他还可以通自已的推测、猜度来描写人物心理。”[4]因此,尼克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推测人物的心理,从而使整个故事丰满符合逻辑。如同尼克在盖茨比死后猜测他死前的心情,“没有人打电话来, ……我猜想盖茨比本人也不相信会有电话来, ……觉得他长久以来只为了一个梦想而活着,因此而付出高昂的代价。”[5]作为“目击者”型第一人称叙述者,尼克是无法知晓盖茨比的内心活动,但是通过视角越界对盖茨比的心理活动进行透视,获取读者对悲惨的盖茨比的深切同情,与对一个时代的反思。
作为“目击者”型的第一人称叙述者, 尼克这样一个“叙述者与人物合一,就使读者如听当事人侃侃而谈,内容均为叙述者的亲见、亲闻、亲感,故鲜明生动,真切感人”[7]。简言之,尼克在整个故事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枢纽作用,如果没有他的存在,整个故事将会索然无味,甚至无法延续。“盖茨比中的叙述者尼克使整部作品的结构相当紧凑,小说其实是他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6]。
二、丰满的圆形人物
在整个作品中,尼克无论是对待黛西、汤姆夫妇,还是盖茨比,甚至是乔丹的印象评价都始终是随着故事情节而发展变化的。根据E◦M◦福斯特对小说中人物的分类,可以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其中,扁平人物是基于单一的观念或品质塑造出来的。并且真正的扁平人物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相反,圆形人物就是赋予人物多种观念或品质,并且不断盈缺,无法用一句话概括的人物形象”[8]。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故事情节的发展推动着尼克形象的不断成长、丰满。
1.圆形人物的定义
E◦M◦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检验一个人物是否圆形的标准,是看他能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8]。那么,参考着《了不起的盖茨比》,我们就能逐步证明尼克的圆形人物身份。
2.尼克作为圆形人物的依据
在第一章中,尼克通过表述父亲对自己的教育来表明自己对所有人、事的超然态度:“对所有的人都保留判断,这个习惯既让很多有古怪性格的人向我敞开心扉,也使得我成为很多爱发牢骚的惹人厌烦的人的倾诉对象”[5](P5)。尼克凭借这个特质,受到了故事中其他人物的需要,并以此为契机,为后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做好铺垫工作。尼克对盖茨比的印象,就是从轻蔑到同情而后发展为完全的感动崇拜。首先,与盖茨比初次交谈时,尼克觉得盖茨比“说起话来咬文嚼字,近乎滑稽可笑。在他开口介绍自己之前,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觉得他在小心翼翼地遣词造句”[5](P45)。在故事的不断进行中,随着尼克与盖茨比的接触增加,尼克对盖茨比的态度变得清晰起来,觉得盖茨比“充其量不过是隔壁的一家奢华的路边旅馆的主人”[5](P58),对于盖茨比描述自己经历时,尼克表现出“我不相信他说的话,好不容易才忍住没笑出声来,他的话都是陈词滥调”[5](P61)。在短短的几次接触对话中,尼克看不起盖茨比的庸俗与矫饰而显得极度轻视盖茨比。
在尼克得知盖茨比与黛西曾经的感情后,他仿佛看到了盖茨比有情有义的人格魅力“在我眼里,他霎时有了生命,仿佛忽然从那毫无意义的奢华生活中脱胎出来,活生生地浮现在我眼前”[5](P73)。并且感动于盖茨比对爱情的执着,尼克间接的安排了盖茨比与黛西的重逢,展示了尼克对盖茨比深深的同情。
而在目睹了黛西在慌乱之下撞死汤姆的情妇后,盖茨比还为黛西的安危担心彻夜不眠时,尼克对盖茨比说了唯一的一句赞美之词“他们是群坏蛋,他们那帮混蛋加在一块儿也比不上你!”[5](P140)在汤姆挑唆梅特尔先生害死盖茨比后,尼克主动承担起料理盖茨比的后世,在遭遇整个葬礼只有三个人吊唁的凄惨后,尼克对盖茨比的溢美之情达到了空前高的水平。整部作品中,似乎只有盖茨比一个人在用真情真意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而其他人都是虚伪造作自私的人。
而对所谓的上流社会的人,尼克始终是带有一点批判的态度,但是也给予了一些好的评价。就像在描述汤姆的外貌和声音时尼克用了有些刻薄的话语,如“脸上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两只炯炯发亮的眼睛,看上去咄咄逼人。……这是一个力量巨大的身躯——一个残忍的身躯。他说话的声调,沙哑粗暴,音调高亢,加深了他给人的暴躁易怒的印象。即便是面对他喜欢的人,他也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轻蔑口吻——在纽黑文时,就有人对他的粗暴无礼十分厌恶。”[5](P10)而在评价表妹黛西时却显得很是欣赏,如“她的脸庞忧伤而可爱,带有明媚的神采,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张明艳热情的嘴,还有她声音透出的激情,都会令倾心于她的男人难以忘怀。”[5](P12)在故事不断进行中,尼克感动于盖茨比对黛西的痴恋,而促使了两人的重逢,在盖茨比带领黛西和尼克参观自己的房间时,黛西失声恸哭,只是因为“我看了伤心是因为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这么漂亮的衬衣”[5](P86),随后在盖茨比、黛西、汤姆三角关系越演越烈的时候,尼克和盖茨比都发现了黛西“她的声音里充满了金钱味”[5](P111),也就嘲讽的解释了最开始对黛西美妙声音的描述。同样,在尼克目睹了黛西在慌乱之下撞死汤姆的情妇,并在事后与汤姆合谋陷害死盖茨比后,尼克对所谓的上流社会不得不说彻底失望,再与汤姆相遇,尼克甚至都不愿再与汤姆握手,听完汤姆的辩解,尼克只是表示“我无法原谅他,也不喜欢他,但是我明白对他来说,他这么做是完全合情合理的。……汤姆和黛西,他们都是不负责任的人——他们砸了东西,毁灭了人,然后就退缩到自己的金钱或者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么使他们留在一起的东西之中, 让别人去收拾他们的烂摊子……”[5](P164)。而对于小说中另一穿线人物,自己的女朋友乔丹,尼克只说“她的不诚实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5](P53)。可见,尼克在东行之旅中,体会到了富人阶级的冷酷自私和生活中的无聊悲哀。
整个故事梳理下来,尼克的形象变化是令人意外地,却不会让读者觉得突兀不足取信,所以尼克应该属于典型的圆形人物。
三、结论
在小说的最后,盖茨比的悲剧也暗示这终将发展为每个怀有美国梦的人的悲剧,他粉碎了那令人伤心的幻想。这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悲剧意义的中心所在。综上所述,正是由于菲茨杰拉德在作品中塑造了尼克这个采用了全新的“目击者”型的叙事角度,配合上情节的发展,使尼克成为了一位顿悟生活真谛的蕴含盈缺变化的叙述者,才使得这部小说充满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魅力,在两个世纪以来一直保持着稳定且庞大的读者数量。连曾对小说猛烈抨击的批评家门肯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美轮美奂的天才之作”[9]。
[1]Henry Dan Piper.ed.Fitzgerald’ s The Great Gatsby [M] .New York:Charles Scribner’ s Sons,1970:127.
[2]Poupard Dennis &James E.Person (eds ).Twentieth-Literary Criticism [C] .Vol 14 Detroit&London Gale Research Inc,1984:149.
[3] Pilip Stevik.The Theory of the Novel[M] .New York:The Free Press, 1967:119-131.
[4] 罗钢.叙事学导论[ 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199.
[5]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M] .林慧,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
[6] 周汶.一脉相承 异曲同工——《白鲸》和《了不起的盖茨比》比较分析[ 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9,(1):6.
[7] 金健人.小说结构美学[M]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189,198.
[8] 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 .冯涛, 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57-67.
[9] Piper Henry.Fitzgerald’ s The Great Gatsby:The Novel,The Critics, The Background(Scribner Research Anthologies)[ M] .New York:Charles Scribner’ s Sons, 197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