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思——创设课堂情境的有效策略

2013-08-15乔丰波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探究

乔丰波

(江汉油田教育实业集团,湖北 潜江 433124)

课堂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而设定,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使其产生情感反应,主动积极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和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

目前,思想政治课堂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以特定的情境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思想政治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那么应该如何评价一个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是否有效呢?首先,要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看教师创设的情境是否紧扣核心问题,是否引发学生层层剖析,是否实现了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其次,要看学生的表现:看活动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活动中每个学生是否都有体验与表现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开朗、自信、敢想、敢说、敢做;看学生在思维冲突中,是否启迪了思维,培养了能力,转变了观念,升华了情感。下面笔者就创设有效课堂情境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1 一思:情境创设的内容选择是否有效

1.1 价值性

价值性,即所选材料是否能够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意识形态目标的达成。现代社会倡导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选择一定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分析、探究情境材料的过程中学习、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培养相应的能力;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原则、方向。所以,情境创设的材料既要满足课堂教育需要,还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还担负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重要责任。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不失时机地将思想性与知识性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寓思想性于知识性之中,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如谈到爱国,教师可以选择钓鱼岛作为材料,引导学生搜索、选择相关历史材料、现实材料,谈爱国传统与爱国情感的发展,谈爱国激情与理性爱国的辩证关系。这个话题关涉政治、外交、历史、爱国、民族意识诸多方面,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

1.2 经验性

经验性,即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好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是学生乐于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是能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设置难易适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心求通而未得”的认知冲突的问题。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那些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联系,并且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强度,学生经过努力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其难度系数h宜在0.3-0.8之间。h=1-p/w(p表示通过人数、w表示全班人数)。让学生在课堂中联系生活,把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迁移、接受、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认知。

例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中,笔者引出湖南一高中生为了买ipad卖肾的新闻,同时指出在学生中间比吃穿,比消费的现象绝非少数,家长们无奈地表示:“孩子们比消费的现象,对家庭有压力。”然后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1)这个事件对当事人今后的一生会有怎样的影响?2)你对这个事件有什么看法?3)这些现象在你的周围的同学中存在吗?4)作为一名学生,你觉得应怎样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由于该素材从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进入高潮。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达成共识,树立理性的消费观,把超出现有水平的“奢侈品”消费欲求变成一种努力向上的动力。

1.3 时效性

时效性,即材料的现实性与新颖性。选择新近发生,具有时代气息的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老百姓关心的社会热点现象、本地区和学校内的大事、学生较感兴趣的身边事例等,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新鲜感,使思想政治课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往往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例如,在组织“文化与社会”教学时,可以以刚刚闭幕的奥运会为情境;在组织“永恒的民族精神”教学时,可以以“中国的航母之路”为情境等,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性,学生熟知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更是引发学生思想共鸣和师生“思维共振”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得到能力上的提升,得到情感上的升华。

2 二思:情境创设组织形式是否有效

2.1 多样化

多样化,即情境创设的组织形式多样化。课堂情境创设的组织形式包括语言描绘类、角色扮演类、媒体展示类和实践体验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材料类型,教师可以采取诗歌朗诵、知识竞赛、新闻播报、小品表演、音乐影视欣赏、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发展,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品质。

2.2 互动性

现代教学提倡开放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勤动口,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勤动手,提高学生的自身实践能力;勤动脑,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例如:在讲《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笔者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正方观点是要加强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反方观点是要坚持独特的民族文化。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和同组的学生交流、讨论,而笔者也加入了其中的一方,和学生们融为一体。经过激烈的争辩,大家最后达成共识:世界文化是多样性的,不同文化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一些好的文化已经和现有社会不适应了。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继承发扬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外来优秀文化。

3 三思:情境创设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否有效

3.1 有效设疑

“善思则得,善诱则通”。教师要将问题化整为零,层层深入设置情境,通过“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的良性循环,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教师还应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发散性,引导学生善于提问,积极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一般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考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如在《政治生活》设置民族题目时,笔者选择在钓鱼岛形势紧张时,各地出现的打砸抢事件。提出题目:“这种爱国形式,大家觉得好不好?”、“这种行为到底会对谁的生活带来影响?”、“为什么日本敢于挑衅中国的主权?”、“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体现我们的爱国之心?”通过层层设疑,帮助学生树立理性爱国,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的价值观。

3.2 科学引导

其一,把握指导的时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把握关键点,适时点拨。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捉住学生课堂讨论的时机,把讨论点放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放在学生思维的敏感区。其二,把握参与的时间。若教师参与的时间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展开讨论,往往会使学生丧失自己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机会,反之,假如教师参与过迟,往往又会使学生处于盲目探究的状态。假如教师对学生不敢放手,参与太多,会剥夺学生探究的机会;反之,教师过于放手,指导不到位、不充分,也常会导致探究活动偏离目标和方向。其三,注意生成问题的及时引导。要依靠教师的教育智慧,巧妙利用生成资源,在呵护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空间的同时,将学生引向正确的方向。其四,要给学生留点时间与空间。从心理学角度看,我们无法要求学生一节课45分钟留意力都在高效运转,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让学生在听过、看过、讨论过后有一个消化、吸收、理解的过程,让学生及时回顾、总结。

3.3 尊重学生主体,摆正教师角色

主体性是问题情境教学的核心,教学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

在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营造一个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环境,注重个体差异,尊重他们、鼓励他们、信任他们,让他们迸发极高的学习热情,哪怕是一个不够全面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教师都要充分肯定和鼓励他们,同时应不失时机地指出努力的正确方向。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去。在教学活动中应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尤其倡导对教师观点的合理“反叛”,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索精神。其次,在问题情境的分析过程中也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其中,一切指导以不破坏学生的自主与自由为前提,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每一位学生主动去感知、去接受、去探求。这样,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主动探究获得新的体验、新的感知,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深刻。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教学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让我们理解、尊重、呵护学生,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不断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品质与实效,让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在现代教学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创造选新的教育价值!

[1]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04):36 -54.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5 -65.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