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壶的起源初探

2013-08-15苗淑芬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3年4期
关键词:兔毫起源宜兴

苗淑芬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1、前言

中国的陶瓷是融汇中华文明的载体,是工艺品类最悠久的文化,它典型的文化现象在长久的成长和发展中,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刻印上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印迹。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陶器。这种以土和水黏合形成的器物,在古代先民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为我们今后的陶瓷创作起到了借鉴和推动作用。中国彩陶起源的时间与世界上最早的两河流域同步,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起源地之一。

2、紫砂壶起源宋代说

紫砂壶起源有多种说法,目前普遍认为起源于北宋,这也仅仅是一种推测。依据北宋梅尧臣《宛陵集》中的诗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诗中明确说了用紫泥做的茶具泡茶。“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这是北宋欧阳修在《和梅公仪尝茶》所写的诗句,其中也说到品茶的器具“紫瓯”。这两位诗人彼此同朝为官,是北宋文坛名冠天下的领袖,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北宋书画家米芾《满庭芳》中也写道:“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这三位大诗人吟诵的千古名句,也成为流传至今歌颂紫砂的最美妙诗篇。但这里诗词中的“紫瓯”、“紫泥”,有人认为是紫砂壶,也有人认为是斗茶的茶碗,北宋茶学专家蔡襄的《试茶》诗中就有:“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诗中说的“紫瓯”即指宋兔毫天目碗,为北宋斗茶茶具名品。斗茶是始于晚唐,盛于宋的,宋以后,斗茶逐渐消亡。宋代是极其讲究茶道的时代,斗茶使用为时人所崇尚的兔毫盏。学术界以紫砂是否出自宋代有极大分歧,但我们来看与宜兴、茶以及历史故事有着特殊关系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虽说东坡提梁壶的故事是否为人们杜撰的传说,但东坡提梁壶的造型与苏东坡诗中“松风竹炉,提壶相呼”还是存在相似之处的,我们还是不能抹灭其在宜兴的历史上所留下的足迹,元代王仁辅编著的《无锡县志》中,收录有两首苏东坡的诗,《游惠山诗》中诗曰:“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寄伯强知县求惠山泉》诗曰:“赤泥开方印,紫瓶截团玉。倾瓯共叹赏,窃语笑僮仆。”这两句也被后人看作是宋代已有紫砂壶的史料依据。

即使前面我们提到的“紫泥新品”、“紫瓯”不是后来意义的紫砂器,但是在1976年,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古窑址的发现,发掘出大量紫砂陶片,其断代时间为北宋中期,这也是紫砂器始于北宋的证据。紫砂器有多种,当时多作煮水器、茶叶罐、水罐等但不足以证明其为紫砂壶。

3、紫砂壶起源明代说

而说紫砂壶起源于明代,许多文献都是有明确记载的,紫砂陶器创始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金沙寺僧所创。《骨董琐记》记述:“砂壶始于金沙僧,团此泥作壶具,以指螺纹为标识,供夫见之遂习其技。”如果说金沙寺僧时期就有了砂壶,那么在他之前,也必然是有其传承的,当然紫砂器前期的发展其器形也必然是粗糙的。说宜兴紫砂壶起源于明代,文献记载其鼻祖为供春,其供春壶作树瘤状,流传至今,目前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树瘿壶也可能是后人仿照的,已难辨真伪。明代蔡司霑在《荠园丛话》中写道:“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士之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至于孙高士是谁,有记载说其为孙道明,号为清隐,为元末明初人。1965年南京中华门外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中出土的紫砂提梁壶却是我国目前已知有纪年可考的最早紫砂壶。

4、结语

陶瓷的繁荣与茶文化的升华发展把宜兴推向了中国的陶都地位,把宜兴的紫砂又推向了陶瓷发展史的最为光辉的篇章,紫砂业的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使得紫砂成为各种文化与艺术交融的交点,成为文化交流的纽带,把紫砂文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作努力。紫砂壶发掘和考古也在不断的进行中,但紫砂壶的创作不管起于何处都无法掩盖其历史地位和艺术魅力。

[1]《品茶诗逊》周雷 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

[2]《宜兴紫砂》文物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0年版

[3]《中华文物鉴赏》 罗宗真、秦浩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年版

[4]《中国茶道》 黄墩岩 台湾文畅出版社1982年版

猜你喜欢

兔毫起源宜兴
探析宋代斗茶文化对兔毫盏的影响
兔毫建盏的鉴赏*
圣诞节的起源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奥运会的起源
黄色兔毫釉的研制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