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潮州陶瓷的特点

2013-08-15吴燕娟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3年4期
关键词:瓷窑笔架山韩江

吴燕娟

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 潮州 521041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陲潮汕平原的韩江两岸,历史上是瓷器的主要产地和出口地,是著名的“瓷都”。潮州瓷器以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审美情趣的不懈追求的发展历程,不仅给后世留下了精美的瓷器,也对后世的瓷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北宋时,是潮州陶瓷生产的黄金时代,其产量与工艺技术水平均居于岭南前列,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影响,据方志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文物来看,有以下的特点:

一、陶瓷窑址分布甚广,生产规模很大,产量多

潮州宋瓷大致分布为三大区,即韩江东岸的笔架山窑区、韩江西岸的附城窑区和今澄海程洋岗一带的港口窑,方圆约几十公里。其中以东郊笔架山窑址最为密集,是当时潮州最大的制瓷中心,南北长达3公里,民间传说笔架山有窑99条,《三阳志》记载:“郡以东,其地日白窑瓷器”。民间俗称“百窑村”。当时为什么瓷窑比较集中在这里,一是这里有飞天燕瓷土矿,资源丰富,品质优良;二是靠近韩江,水运比较方便;三是东岸柴草等燃料多。

那个时候笔架山瓷窑已经进行了全面改革,从窑体结构上看,普遍采用龙窑和阶级窑烧瓷,规模很大,烧制瓷器数量多。据考古记载:当时笔架山的龙窑,一般长几十米至上百米,每窑烧制的瓷器甚多。以出土的笔架山一号窑为例,窑体长25.64米,宽2.6至2.9米,每窑可烧制瓷器55400件至61600件。据专家估算,该窑每年可烧制碗、碟类皿器60万件以上,火候达到1250摄氏度至此1300摄氏度。是时韩江两岸,烟囱林立,真是“沿江十里,烟火相望”,蔚为壮观。著名陶瓷考古专家曾广亿在《潮州笔架山宋代瓷窑分析研究》一文中说:“潮州早在北宋时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瓷都”。

二、陶瓷品类齐全, 制作技术高,质量上乘

宋朝时潮州的陶瓷产品有碗、盏、茶托、盆、钵、盘、碟、杯、灯、瓶、壶、罐、盂、粉盒、香炉、人物、佛像、玩具等。笔架山瓷窑以烧青白瓷为主(也称影青),也烧制白釉、青釉、酱褐色釉。产品主要有碗、盘、盏等日用器皿和瓶、人物、玩具等美术瓷。美术瓷中还有“洋人”造像及“洋狗”玩具,这应是为了迎合外销地顾客的审美观及消费心理。

笔架山瓷器的主要特点是釉质晶莹润泽,釉水较薄,多为不开片或只是极细的鱼子纹片。其制作及种类有:全部瓷器采用瓷土制坯,瓷胎细密纯净。釉色有白釉、青釉、黄釉和酱褐釉,青白釉数量最多。各种釉色井不单纯一致,有些即使在同一件器形上,釉色也有深浅的差别。白釉的白色并非全白,多数白中泛青或反灰,也有白中泛黄。青白釉最浅色的近于白釉。青釉以青为主,最深的显青褐色。黄釉一般都是黄中泛青,并称青黄釉。酱褐色釉也是深浅各异。还有瓷器的纹饰以划花为主,其次是雕刻和镂孔。可见,潮州陶瓷制作工艺在当时当时是比较先进的。

还有潮州瓷器在烧制技术上,水平也很高,烧制质量好。上面介绍笔架山的龙窑,一般长几十米至上百米,如此超长的龙窑,其燃料的选用和投放、盒钵的放置和摆叠,炉温的控制和保持,还原气焰的运用和掌握(俗称看火),都需要复杂的工艺和技术处理,没有丰富的经验和厚实的物质基础,是难以掌握的。而且这样的窑址,在笔架山还有13条之多。由此也可见潮州窑瓷器不但在烧制上为当时领先,而且质量也是别处瓷窑所不能相比的,因为其胎质坚实细密,极少有铁斑和气孔的存在,可知在制坯前的炼泥操作上已有认真的淘洗和捶压,这也是领先当时的全国同行。

三、陶瓷产品出口外销,产生国际影响

在我国历史上,从唐代开始,中国瓷器大量销往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我国古代对外贸易路线又原来的陆上“丝绸之路”开始转为海上“丝绸之路”。

潮州是宋代对外贸易交通运输点,潮州瓷器出口外销是通过岭港远运外洋,当时潮州外贸易口岸是凤岭港,笔架山的瓷器先用小船载运过韩江运抵凤岭港集中,然后用大船远洋运往上海、广州,以及东南亚、南亚等地销售。数量比较多的是转远到广州,因为宋代广州港的繁荣,各地名瓷纷纷运到广州出口。瓷器外销量的激增,要求广州提供更多产品,但瓷器质脆易碎,故从中原、江浙各地辗转运到广州外销的瓷器数量有限,且成本高,远远不能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在广州附近就地发展外销瓷生产,或仿名窑产品,或自制产品外销。正是适应这种需求,在广州附近以及离广州稍远的沿海地区如潮州、惠州等地,出现了以生产外销瓷为主的瓷器产地。 南宋朱彧《萍洲可谈》记载北宋末年广州商船大量出口瓷器的情况时说:“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近年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越南、日本等国家都有笔架山窑的产品发现。

此外,还有外商直接来潮州采购,宋朝时,不断有外商从海路来到潮州进行商业活动,甚至放舶载物而来。其目的无疑是为了购买和装运潮州瓷器。在潮州窑出土的高鼻卷发瓷西洋人头像和一批瓷西洋狗等文物,雕刻捏造技巧相当高明,造型生动逼真,无疑是为了满足外商的需要而生产的。

1981年10月,中国古外销瓷研究会和十几个省市的文物、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参加的“古代外销陶瓷学术会”上,确认潮州在唐、宋时代,就已经是广东销陶瓷的主要产地。这说明潮州瓷器已在一千多年前就在国外享有盛名。

猜你喜欢

瓷窑笔架山韩江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笔架山探幽
奇奇怪怪儿童乐园
马形笔架山
瓷窑废墟
Characteristic mode analysis of wideband high-gain and low-profile metasurface antenna∗
赦免你的“错”:惩罚的风往爱的方向吹
沙埠青瓷窑探微
书案雅物笔架山
河南禹州神垕镇发现一批瓷窑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