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攻心为上”构建“90后”大学生的人格品质

2013-08-15王文鹏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王文鹏

(辽宁科技大学软件学院,辽宁 鞍山 114051)

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如今的高校已经完全被“90后”占据,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与“80后”差别很大。“攻心为上”是“以人为本”开展“90后”大学生育人工作的实战攻略。

一、大学“90后”时代

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伴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成长;他们享受着父母的关爱、时代的娇宠;手机、电脑、品牌服饰……他们拥有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NBA、宽带、报刊电视、美国大片……人们将这个特殊的一代冠以“90后”;他们个性独立,思想早熟,自主张扬,个人发展有计划性、更注重实际”;他们喜欢网上聊天,使用“火星文”——“90后”大学生擅长并广泛使用的一种网络语言,它包括各种生僻文字、符号,成年人一般很难理解其含义。做好“90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了挑战,首先要知己知彼,正如世界著名人际关系大师哈维·麦凯所说:“谈判和打扑克牌一样,一副好牌不如摸清对手底牌。”

二、“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点

“90后”大学生是经济发展的充分受益者和网络时代的充分体验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1.网络利用率高,见多识广,但网络科学意识淡薄,警惕用之不察

个人电脑、手机、学校的微机实验室都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上网条件。以辽宁省部分高校为例,我们的调查问卷显示,“网络对你的学习生活”“很有帮助”和“有一定帮助”占93.3%,可见网络利用率之高。有专家考证,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80至90年翻一番;19世纪60年代知识更新速度为5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网络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拓展了人们的思维,加速了知识的大融合。

网络媒介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少。其一,一些学生“吃惯了现成的”,小到总结、报告,大到论文,download(下载)、copy(复制)成风;其二,网络上的某些内容鱼龙混杂,用之不察容易造成大学生缺乏实证精神,甚至以讹传讹;其三,一些网络商家只求物质利益、不顾社会效益的媒介引领,对大学正能量教育产生巨大冲击;其四,强烈的网络依赖感将导致个体行为的异化。

2.活跃自信,乐于展示自我,但抗挫折能力弱

73.5%的大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23.3%“个人发展计划较为明确”,其他主要为“有计划但不明确”或“计划时有时无”,“无计划”的微乎其微;他们乐于自我展示,学生干部竞选以及校园文体活动参与率明显高于“80后”;他们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掺杂使用“火星文”。

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90后”大学生有时很不理智,情绪化严重,甚至表现出“不堪一击”的脆弱或者不计后果的冲动。很多学生拥有的是风筝般的自由,脱离了后台控制,他们依然迷失方向。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的心里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

3.物质条件优于以往,缺乏劳动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自律性不强

倍受两代人呵护的“独苗”在物质生活方面比以往宽裕多了,很多人不同意“劳动光荣”,一些大学生宿舍脏乱到让人呕吐,但他们仍能泰然处之。学生的自律性不强,得过且过的大有人在,诸如旷课、不文明行为频频发生,且诚信缺失,因此督促和鞭策是必须的。只有10%的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为“勤工俭学”,反映出“90后”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性很强。我们鼓励“90后”大学生自立自强,树立成年人应当具有的吃苦耐劳和独立品质。

4.比较注重实际,感性认识成熟,但理性认识不足,有浮躁情绪

“心目中合理的消费状态”是“每月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的占60%,“购物时更注重货比三家,经济实用”的高达90%,说明“90后”的主流消费观比较注重实际。另外,“90后”在一定层面上说不是盲从的一代,一定的“叛逆”意识和敢于表达自己的正义呼声正是注重实际的表现。

各式媒体的熏陶让“90后”显得老于世故,表现出丰富的感性认识。例如对待谈恋爱,有52.6%的“90后”大学生对谈恋爱和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一部分人同时表示应慎重行事),坚决反对的不到三成。很多人的恋爱观甚至是“不合适就分手”,表明对恋爱缺乏理性思考,对恋爱、婚姻、家庭的责任感认识不够深刻。社会上对物质利益的过度重视,容易使人滋生浮躁情绪,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对个体和谐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

5.多以自我为中心,现实人际沟通能力弱

“90后”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不会替别人考虑。63.7%的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是聊QQ,77.4%感到缺知心朋友,莫名空虚无助。“90后”用在网络人机交流中的时间远远超过现实的人际交流时间,在现实中与他人合作及沟通的能力普遍不强,以寝室为单位的小团体意识强烈。正因为如此,更多“90后”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的表达,放任甚至是放弃了自己的宝贵的情感,而选择去麻痹甚至是戕害自己的情感,这是“90后”对待情感的一种趋势。“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论的自然法则,“90后”因网络交流的便利而衍生的“现实交流危机”应提起重视。

三、“攻心为上”构建“90后”大学生人格品质的实施方案

“90后”大学生承载着国之大任,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流砥柱,应当在学习和实践中激发他们“为人民服务”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构建乐观向上的“90后”大学生人格品质,提升社会期望值。

1.政府、家庭、高校联手,重视“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强化社会服务基本职能,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永远都不能糊涂,事关社会形象的大举永远都不能草率,事关诚实守信的大义永远都不能苟且,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人民政府为人民”。

家庭重点从情感上的关心入手,让子女懂得感恩,懂得关爱他人,有责任感,不骄不躁,不卑不亢,自强进取,端正个人心态,养成独立品格。

首先,高校应强化“两课”教育,弘扬社会文化主旋律,在意识形态领域培养志存高远的有为青年。其次,高校应全面提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意识与管理水平。例如,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做生动的心理讲座;鼓励学生参加校园联谊活动锻炼交际能力;引导有一定心理压力的学生拜访心理诊室;高校之间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年会,高校内部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及问题交流会,探索创新工作新途径;尽可能创造条件,组织全体一线辅导员进行系统的心理咨询业务学习,提高专业素质,每学期完成定量心理咨询工作任务。再次,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努力消除网络媒介的负面影响。例如,通过专题报告、大学生辩论赛及征文比赛、校园宣传栏公益海报、班团会等形式,引领“90后”大学生正确理解网络等媒介资源,合理利用优秀的媒介资源(如“网易公开课”)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警惕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损人利己、不劳而获的思想侵蚀,通过建立大学生诚信缺失档案来规范他们相应的行为,作为考核合格毕业生的必要指标。最后,高校还要重视和谐教育,例如研究和创新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体系。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实践型研究家与研究型实践家兼为一身者,有效疏通学生的心理压力,确定合理的目标方向;高校辅导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做好“90后”大学生在高校的第一心理健康监护人。

2.培养“90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抗挫折性和独立性

提供多样化的社会实践主题,供“90后”大学生选择。我们曾组织过“空中教师——大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三下乡”“雷锋岗”“红色之旅”“社区功能研究”“了解企业文化”“学会感恩”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让学生领悟踏实学习和勤于实践的重要性,比老师的课堂教诲更有说服力。

勤工助学是另一种社会实践,它以“求收入”区别于前面提到的“求认识”的实践,重在锻炼吃苦耐劳的性格以及养成勤俭节约和经济独立的优秀品质。实践中遇到挫折是常有的事,但坚持下来就有收获。韩国一句谚语说“遭人践踏是做人必须经历的洗礼”,这是成长的代价。

3.培养“90后”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学习团队合作。例如,笔者的学生们参加了“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ACM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创办了“校园魔方协会”“校园双截棍协会”,有的还当上了武馆兼职教练并有望在这方面大展身手,他们都拥有了一大批自己的“粉丝”,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了自己的空间和梦想。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是培养90后大学生的活力品质的关键,团队合作是加强人际交往的最有效渠道。超越了自我就可以视为创新,与他人取长补短、相互“成全”即可视为团队合作,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团队合作是社会和谐长河的涓涓细流。

4.培养90后大学生的正义感和对社会负责的精神

通俗地理解,正义感就是要弃恶扬善,知荣明耻;社会负责精神就是所作所为不损害社会利益,进而有利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推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涵着世界上最优秀的精神文明遗产;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们国家在物质文明方面的成就同样举世瞩目。“90后”大学生应当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读史明智,格物致知,辅以各个时期典型人物的榜样宣传,明确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使“90后”大学生以饱满的激情和勇气担当社会发展之重任,以“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的气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5.辅导员老师以身作则,重视谈心引导,春风化雨完成攻心大计

能够欣赏学生的长处,是老师至高无上的美德。学生有性格、爱出风头不必去打压,引导他们走上服务同学、服务社会的道路,是很有成就感的事。在课堂上与生活中,师生的位置不是绝对的,不要在“90后”大学生面前摆出权威的架子和一副高尚的面孔,这个时代已经没有谁有这样的特权,谨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真心的朋友不会遭到拒绝,我们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要得到他们的信任,教育理念的送达就不成问题。《圣经》上讲“即使没有人追赶,坏人也会仓皇逃窜”,提示做人要心地澄明。辅导员必须先正己后树人,名正言顺地完成言传身教,使学生不为眼前利益所迷惑,不为不正之风所感染,顾全国家大局,关注社会进步,充分利用畅通的知识渠道和活跃自信的性格特点,培养勤奋求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优秀人格,让高校里的株株幼苗逐渐长成社会栋梁。

[1]卢浩浩等.这一代大学生更“自主”[N].扬子晚报,2008-8-2(A4).

[2]戴长澜.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N].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2008-11-12.

[3]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4]刘兴凡,李建民,俞婷婕.和谐社会,和谐教育,和谐发展 [J].比较教育研究,2007,(4):90-92.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