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作品的的二度创作——以《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为例
2013-08-15金平
金平
(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二度创作是指演唱者根据歌曲的思想内容、旋律和风格等特点对乐谱进行适当的创造,给作曲家创作的静止音符创造出实际的音响效果,通俗地讲,就是用歌声将作品表达出来。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也是不能随意添加或更改的,其创作的范围也就是构成音乐作品的基本因素,如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调式、调性、音区、音色、和声以及作曲家的创作背景、作品的区域风格、年代风格和演唱风格等等。这些因素,有的已经在作曲家一度创造而成的乐谱中有所标注,但主要还是要通过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来达到和体现。
因此,在对乐谱细致地研究之后,民族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剩下更多的即是演唱者在音色、速度、力度、咬字吐字和情感等方面的个人润色了。这些都需要演唱者有扎实的演唱技巧、表演功底和文化底蕴、生活经历等。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需要演唱者在长期的演唱经历、练习中不懈地努力坚持、吸收借鉴得来。著名音乐教育家、男中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登营指出:演唱要用一辈子去感悟音乐,因为声乐演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靠的只是自己的听觉和感觉去理解、把握,最后形成一个深刻的印象刻入自己的脑子里。在关于民族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方面,笔者认为演唱者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好音色
一般来说,表现快乐、幸福、天真活泼、奋发向上的情绪情感时,音色偏明亮些;而表现爱情、神圣之类的情绪情感时,音色应该比较圆润和柔美;如果表现悲痛欲绝、黑暗、残暴、死亡、恐惧的情感时,就要采用比较暗淡深沉的音色等。总之,在演唱作品时要根据作品的需要,运用已掌握的声音技巧,调节出比较适合作品内涵的音色。即使是同一首作品,由于作品的需要,各个部分还需要不尽相同的音色,有时明亮饱满,有时暗淡柔和,也只有这样,整个演唱才会更加丰满感人。但人们的嗓音条件各不相同,无论男声还是女声,他们的嗓音条件都会有差异,声音有高有低,音色有亮有暗,音质也分纯净和沙哑。虽说如此,人们仍可以把用以歌唱的男声和女声,依普遍规律分为高音声部、中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三个相对不同特点的声部。所以,也就出现了不同歌曲会有各自适合表现的声部,如《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是一首适合女高音歌唱表现的歌曲,这首充满赞美之情的艺术歌曲就需要音色秀丽甜美的抒情女高音去演绎。其流畅的旋律线条更给了抒情女高音充裕的空间去处理,来充分抒发对家乡肥沃土地、秀丽秋色和安居乐业生活的赞美之情。但在高音区上,在声音的润色上要考虑高亢明亮的音色,特别是高音区小字二组的G,连续四个平进,音色要饱满、明亮,方能表现出对家乡的赞美热爱之情。
二、把握好节奏、速度和力度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节奏、速度、力度也是声乐“二度创作”的把握重点。
将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叫做节奏。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音乐作品中音高固然重要,但它只有和节奏结合起来才能塑造形象,表达情感。音乐进行的快慢叫速度,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音乐元素,影响了作品的情感与演奏难度。标记音乐速度的记号叫速度记号。速度是根据乐曲的内容、风格而决定的,大致可以分为慢速、中速和快速三类。音乐的速度是用文字或速度记号标记,写在乐曲开端的上面。如乐曲中间速度有改变,则要记上新的速度术语。力度指音响强弱的程度。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能简单地用物理学中的分贝单位标准来衡量。通过力度变化产生的音响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力度的表现力是相当丰富的,在歌曲的二度创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中,第一段歌词和曲调所表达的情绪是满怀希望的歌唱和赞美,曲调平稳中又透露着起伏,采用4/4拍的节奏,不仅凸显抒情歌曲优美柔和、婉转动听的特点,富于诗情画意,而且具有号召性,这样的表达也就更加细腻和深刻。这时演唱者在处理时,演唱的速度较慢,节奏感觉平缓舒展,比较适合。第二段情绪更加高涨,愉悦性的感情使歌曲更具有欢快、活泼、热情、跳跃的特点,这样配以7/8的节奏型,节奏性强,力度变化幅度较大,速度较快,更适合表现愉快、喜悦的情绪或欢快、热烈的动人情景。而且7/8拍也是新疆塔吉克族的特有节奏型,正是与歌曲民族风格的巧妙结合。但对于很多演唱者来说,经常会犯的错误就是把7/8拍的节奏唱成6/8拍,这是需要注意改正的。前面也说过,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节奏的不正确会导致音乐生命的扭曲,所以演唱时,应该准确把握节奏,以3+4/8节奏型为准。进入第三段,情感如同开闸的洪水,虽然曲调依旧,但是结尾有所变化,节奏、速度、力度起了内在变化,特别在最后的结尾处,“陶醉”两个字的长音自由婉转,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在全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以字行腔,字正腔圆
在声乐演唱中,清晰的咬字也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音乐作品的呈现。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卡鲁索认为,清晰的咬字不仅不会有害于声音,而且可以帮助其发出更完美的声音。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若要成功地演唱一首声乐曲,首先必须做到发声和吐字的完美结合,即用优美的歌喉和清晰的语言向观众表达声乐的内容。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也需要演唱者通过长期的正确训练和思考才能得来。因为有的时候歌者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发声上,而对于咬字是否清晰、欣赏者是否理解没有做细致的考虑。中国传统歌唱讲究的就是“字正腔圆”,也就是字要正、腔要圆,但在不能很好地二者兼顾的特殊情况下,为了让欣赏者更好地了解内容,我们需要放弃一点声音来达到吐字的清晰和完整。在《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中,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就是开始第一段中“云雀”和“帕米尔”中的“尔”字的发音,而在低音的处理上也要重点把握位置和情感的保持等。还有倚音、波音等装饰音的细致处理,更能增加作品的美感。倚音不但可以调节字调的音高变化,而且能使字的音准与旋律、音调和谐一致,从而达到字正腔圆的要求,同样有表达语气情感的作用。波音是由本音和助音快速进入本音,产生类似“波动”的小曲折,它的使用可使旋律更加细腻、华丽,在抒情民歌中运用较多。
四、句法的控制要合理
歌曲里的句法一般和歌词里的文学规律是统一的。也有那种在音乐上把一个句子陈述得很长的例子,这就需要演唱者在一口气演唱不完的情况下,通过“偷气”的办法在不知不觉中补上气息去完成。也就要求演唱者在句法上做细致的考虑和安排,并克服技巧上的困难。当然这也与之前对作品一度创作的准确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中,句子的换气点,多为一句一换,但在特殊的地方也要特别处理,例如在第三段中“啊”,有些演唱者会处理成两口气去完成,笔者认为应该为一气呵成,因为这个“啊”是连续的感叹,前后是一个整体,而且需要不断上升的情绪,如果断开的话,就会出现“卡壳”的感觉,不利于感情的推进。但在最后一句速度渐慢的情况下,在“来”后面换气,能更加突出无限“陶醉”的程度。这就需要演唱者反复朗读歌词、哼唱旋律,找准换气点。
歌唱艺术的呈现实际上就是作曲家一度创作和演唱者二度创作的结合。作为一名演唱者,要以饱满的热情去演绎作品,要以用心、用脑、用情感为出发点去创造艺术,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巧妙地运用各种演唱技巧,以真实、生动的情绪演唱出作品的内涵,使其完美地实现其创作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