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山西大院民居的木雕装饰艺术
2013-08-15要晶晶
要晶晶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纵观历史,我国的建筑历朝历代都有着自己的民族特点。当宫廷建筑逐渐走向规格化的时候,民间的四合院、进深房、围屋、吊脚楼和窑洞等却是大放异彩。而山西民居又是这些建筑形式的集中体现,例如山西中部地区的祁县、灵石、太谷、平遥等地,这些地方除了有完整的村落宅院外,还延续了独特的晋商文化和传统习俗,最具代表性的有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常家庄园。大院中结构布局严谨,房屋建筑排列有序,装饰风也独具匠心,有“皇家看故宫,民居数晋商”之说。
我们从艺术的角度研究晋商大院的木雕装饰,除了注重木雕本身的审美特征、造型规律等艺术特征外,更应当了解其背后的传统文化背景。也就是说,只有重视传统建筑木雕的文化生态环境,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这种艺术样式的特征。
一、追溯木雕艺术
在我国,传统木雕技术早在《周礼·考工记》中就有记载。宋代李诫著有《营造法式》一书,其内容将木雕按雕刻工艺分为混雕、隐雕、线雕、透雕和剔雕五种。而建筑木雕的题材和纹样则种类繁多,大都借用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来表达一定的寓意内涵。题材和纹样的不同,也反映出地域、风俗及文化的不同。概括来说,建筑木雕的题材内容包括伦理教化、祈福盼祥、民风民俗等方面。伦理教化是建筑木雕中颇具教育意义的题材,多为历史故事、戏文故事、神话传说等内容,借以弘扬人伦之规、儒家之礼;祈福盼祥则主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祝福,大多体现在福、禄、寿、喜、财等几个方面;民俗民风则以表现地域文化和百姓生活为题材,一般是一些民间流传盛行的市井生活等。
传统木雕从其风格上,主要分为南派和北派两大派系。南北地区木雕风格在形式上的差异主要是由南北地区的地域文化不同所造成的。南方大多以民间的木雕形式为主,而北方的木雕则是以皇家的园林和景观建筑为主。山西晋中的建筑木雕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在中华民族的木雕装饰艺术史上保持了自己永恒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二、晋商大院的建筑木雕装饰艺术
1.乔家大院
山西的乔家大院位于晋中祁县的乔家堡村,是一座雄伟壮观的院落式建筑群体。说到大院的独特之处,当数随处可见的精美绝伦的木雕艺术和技艺精湛的彩绘艺术。木雕艺术品风格各有千秋,又具有其独有的民俗寓意。这里每个院的正门上都雕刻有各种不同的人物、动物、花果等吉祥图案,无不体现当时修葺大院时主人对家人的祈福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院随处可见精致的板绘工艺和木雕艺术,所雕图案个个经典雅致,又无不蕴含深刻的传统寓意。如一院正门的滚檩门楼,有垂柱麻叶,垂柱上月梁斗子,卡风云子,十三个头的旱斗子,当中有柱斗子、角斗子、混斗子,还有九只乌鸦,可称上等的好工艺。二进门和一门一样,为菊花卡口,窗上有旱纹,中间为草龙旋板。三门的木雕卡口为葡萄百子图。
二院正门的木雕形式为“八骏图”和福、禄、寿“三星图”(又称三星高照图)。二院二进门木雕图案为花博古和财喜神。花博古是杂画的一种,北宋时宋徽宗命人编绘宣和殿所藏古物,后人便称其为“博古图”。随后将图形纹样描绘或雕刻在器物上,形成具有装饰意味的工艺品,泛称”博古“。如“博古图”加上花卉、果品作为点缀而完成画幅的叫“花博古”。正房门楼为南极仙骑鹿和百子图。大院其他地方的木雕还有天官赐福、麒麟送子、招财进宝、日升月垣、福禄寿三星及和合二仙等(和合二仙亦称“和合二圣”,是一种民间神话故事画题)。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宋随杭城以腊月祀万回哥哥,其像蓬头笑面,身穿绿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万里之外亦能回家,故曰万回。”后分为二神,称“和合二仙”。二仙亦蓬头笑面,一持荷花,一捧圆合,取“和谐合好”之意,旧时一般在婚礼时悬挂厅堂,以示吉利。
此外,柱头上的木雕也是种类繁多。如八骏、松竹、葡萄,寓意蔓长多子、挺拨、健壮;芙蓉、桂花、万年青,寓意长寿、富贵;过厅的木夹扇上刻有大型浮雕“四季花卉”、“八仙献寿”,其中又以“八仙献寿”极富盛名,是传说中的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李铁拐、吕洞宾、曹国舅、蓝彩和、何仙姑八仙赴会瑶池,为西王母祝寿,以此组成的画面纹样,造形优美,栩栩如生。全院现存有木雕艺术品共三百余件,件件做工精良、样式考究,集传统装饰纹样与传统地域文化为一身,是山西晋商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
2.渠家大院与常家庄园
渠家大院,又称“渠半城”,整座大院宏伟庄重,高峻威严,气象森然。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形式各异,主次分明。院落之间,牌楼与过厅相连接,形成院套院、门连门的建筑格局。大院中五进式穿堂院、牌楼院、石雕栏杆院、戏台院,堪称渠家大院的四大建筑特色。
大院的牌楼院垂花门头,门楣下挂落雕有拐子纹和花草纹,雕工精湛,美观实用;主院正房抱厦门楼,下有挂落花和帽翅,造型优美,色泽自然,朴素淡雅;主院院门门楣镂空雕花及博古挂落,花心为“麒麟送子图”,正房檐柱挂落,拐子纹装饰,皆为象征多子、多福、多寿图案;栏杆院正房前檐若虚斋匾额,荷叶造型,湖绿色调,双层镂空雕刻,别出心裁,令人叹服。
常家庄园位于榆次的车辋村,从清康熙到光绪年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堪称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常家大院的木雕主要体现在宅第中的窗户、门框、家具等处,其图案千变万化,雕刻手法多样,木质取材广泛,恰似木雕展览,使游人叹为观止。可惜木质易腐,完好所存已寥寥无几。石芸轩书院的听雨楼,上下两层大型的雕花骑马雀替,对称构图,镂空雕刻,能使人联想到早期的廊檐下的弧形帷幕,精美绝伦;宗祠侧殿骑马雀替,拐子纹间饰以柔和的莲花图案,正中为富有吉祥寓意的莲花与鹤,整体端庄雅致;宗祠寝殿挂落,方格内雕有造型各异的宝瓶,既隐含大族之意,又象征平平安安;宗祠门楼的大雀替,方格内为花草和鹤图案,纹样严谨庄重,朴实无华,是北方民间的典型风格。
纵观渠家大院和常家大院的木雕艺术风格,虽不及乔家那样富丽堂皇,但是从审美的艺术角度欣赏也毫不逊色,再辅以色彩绚丽的精美彩绘,更加烘托了建筑的整体艺术氛围,代表了我国北方明清时期木雕艺术及技艺的高超水平,堪称我国木雕艺术中的精品。
三、民间的建筑木雕装饰
山西传统的民间建筑木雕装饰遍布于全省各个地方,地方差异性及地域文化特征相差无几,虽然选料与雕刻工艺上无法与宫廷的木雕工艺相媲美,但其形式的多样和雕工的精美在民间实属罕见。其雕风时而细腻、时而豪放,雕刻手法或浮雕或镂空,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山水、花鸟、人物和民间流行的简朴装饰纹样,无不表达当时民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以山西襄汾丁村明清建筑为例,雕花额枋上的花棱格衬底和高浮雕,工艺极为精湛,处理手法也非常高超;培世泽门楼额枋及在梁枋之间起支托作用的雕花斗拱“隔架科”雕刻及其细腻,透着高压的品味和灵气;镂空的雕额枋上,贴金画面为祥云中的人物、宝塔、凤凰和麒麟缠绕其中,虽历经风雨,仍闪烁着黄金般的光泽,是深藏晋中贫瘠村庄中的雕刻瑰宝。丁村民宅中的鎏金柁墩与檐柱顶部的抱头梁梁头结合为一体,虽然已经金彩剥落,但造型非常优美,形象丰富,雕刻十分精美。
我们从晋商大院到民间分别来研究山西民居的传统建筑木雕装饰,不难看出它们在异曲同工之外,又有着各自的艺术形态和美学特征。商家的建筑木雕装饰主要体现了主人富甲一方的恢弘气势以及中国儒家的官商文化思想;民间的建筑木雕装饰则主要体现人们最古朴醇厚的审美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西民居中的建筑木雕装饰,如雕梁画栋,雕饰门楣、窗棱、栏杆、雀替、飞罩挂络等,其风格淳朴雅致,造型惟妙惟肖,无不显示了木雕艺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所独具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底蕴。今天,随着旅游事业的欣欣向荣,人们对于精神和文化的需求不断地提高,木雕在建筑中作为一门传统的装饰艺术,更具有其可观、可赏性,同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