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东北饮食习俗看满、蒙、汉、朝鲜族的文化融合——以兴安盟地区为例

2013-08-15季文慧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兴安盟朝鲜族满族

季文慧

(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与民俗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东北地区历来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据史料记载,3000多年前满族先人在该区域内活动。1635年皇太极继位改女真为满族,并与科尔沁的蒙古部落通婚,促进了满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的融合;1636年10月,科尔沁部六旗之一的札萨克多罗札萨克图郡王旗管辖区域就包括现今科尔沁右翼前旗大部分、乌兰浩特市、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县以及通榆县东部等地区均为蒙古族活动区域;清政府初期,鼓励辽东农民到东北开荒种田,从“招民开垦”到后期的“闯关东”再到“开荒移民”均以山东农民为多,因此影响东北地区的汉族文化更确切的说是山东地区文化;后金政权兴起后,皇太极分别于1627年和1636年两次入侵朝鲜,对朝鲜军民进行人国掳掠,共掳朝鲜军民不下几万。自此,东北地区的民族结构已初步形成,多元文化结构随之形成,也构成了多元食俗的文化基础。

一、满族、蒙族、鲁系、朝鲜族饮食习俗概述

1.满族食俗

满族人以面食为主,满语称为饽饽,品种繁多。其中粘食是满族最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满族人还有吃炒米、炒面等干粮的习惯。此外,副食中酱是满族生活中的主要调味品,有吃生菜蘸酱的习惯;酸菜、猪肉也是满族食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猪肉和渍酸菜也形成了独具满族特色的食俗文化,如白肉血肠、杀猪菜等;火锅是满族人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满汉全席中的“御龙火锅”以猪五花肉和酸菜为主料。

2.蒙古族食俗

蒙古族以肉食(红食)、奶食(白食)为主食,但也有少量的面食作为辅助食物,面食中荞面为主要原料。奶茶是蒙古族日常主要饮品。

腌肉、肉干、烤肉、成吉思汗火锅、手把肉、烤全羊等肉食均为蒙古族传统食品。其中,成吉思汗火锅与满族火锅之间的区别是:蒙古族火锅以羊肉为主,而满族的火锅中以猪肉和各种野生动物肉为主,且有以酸菜为主的多种蔬菜。

蒙古族奶食主要包括白油、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等。奶茶也是蒙古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3.鲁系食俗文化

山东地区是以小麦、玉米为主要农作物,因此主食以面食为主,日常的主食有馒头、包子、饺子、煎饼等。

鲁菜以其味咸鲜、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而闻名。制作方法主要有爆、炒、溜、烧、塌、蒸、扒、炸、烤,尤其以爆、炒、烧、塌等最有特色。鲁菜善用葱、姜、蒜调味,精于制汤、善于用汤,以汤提鲜。

鲁菜以鲜咸适度、清爽脆嫩为特点,而且分量足、容器大是其重要特色,菜肴量大,用料足,使用的碗、盘以及主食中的馒头、蒸包等都很大。

4.朝鲜族食俗

传统的朝鲜族日常爱吃凉食,如冷面、凉粉、凉拌菜等。以辛辣、酸甜为主味。饭食主要有各种拌饭、炒饭、包饭等,此外朝鲜族人喜欢吃打糕。副食有酱汤、凉拌菜、泡菜、辣酱等。围绕这些饮食构成了朝鲜族独具特色的食俗文化。

此外,狗肉是独具朝鲜族特色的食品。传统的吃法有狗肉汤、狗肉火锅和狗肉豆腐等。传统的朝鲜族除婚嫁、节日外,平日里非常喜欢吃狗肉。

二、兴安盟饮食文化融合现状

从整体上看,兴安盟的饮食文化的状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了解:

首先,满族饮食文化韵味浓厚。兴安盟地区日常饮食和节日饮食均富含满族文化元素,如普遍存在喜欢吃粘食、渍酸菜、做豆酱、杀年猪、冬季实行两餐制等较为明显的满族饮食风俗习惯。白肉血肠、杀猪菜及围绕酸菜和猪肉制成的各种炖菜等均体现着满族传统食俗文化内容。此外,各种食品的名称与满族食俗文化之间也有密切联系,如该地区面食均称为“饽饽”。此外,兴安盟广大地区现在冬季仍实行两餐制。

其次,蒙古族饮食文化元素较为明显。兴安盟地区无论日常生活还是餐饮业中,蒙古族食品均比较普遍,而且在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如蒙古族饮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结合形成了牛犊汤、猫耳朵汤、荞面锅出溜及肉粥等食品,与满族文化融合形成了混合的火锅。同时,传统蒙古族食品的制作工艺也融入了爆、炒、溜、蒸、炸等鲁菜制作工艺,且已成为兴安盟地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鲁系饮食文化的普遍渗透。兴安盟地区以鲜咸为主味的特点是受鲁菜制作工艺的影响。兴安盟地区的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糖醋里脊、干炸里脊、锅包肉等菜肴均是鲁系菜厨艺和满族传统食物原料融合的佳品。同时,兴安盟地区菜肴继承了鲁菜容器大、分量足的特点。此外,兴安盟地区以馒头、煎饼为主食重要组成部分及菜肴以鲜咸为主味的特点也深受鲁系食俗文化的影响。

最后,独树一帜的朝鲜族风味饮食。朝鲜族饮食以辣为主味,所有食品当中均以辣椒为重要调味品之一。当前,朝鲜冷面、凉粉、各种凉拌菜和拌饭等已成为兴安盟地区的日常食物。朝鲜族的泡菜已成家家户户的日常小菜。此外,狗肉、酱汤也逐步成为人们饮食结构当中的组成部分,甚至蒙古族、汉族也有吃狗肉的习惯,且逐步成为婚庆、节日中的必备食料。

综上,当前兴安盟地区的食俗文化是多民族食俗文化融合的结果,各个民族的饮食文化在本地区的食俗文化整体中均占据着重要位置,而且彼此之间相互交融。这种交融不仅体现在突破了原有的地域结构和产业基础,而且各个民族的食俗文化已经跨越了传统的民族界限。在各个民族传统食俗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也创造出了一系列独具东北风味的菜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区域性的食俗文化。从整体上看,以满族传统食俗文化为主体的饮食成为兴安盟农村和林区人们日常饮食的主要内容,而在牧区则以蒙古族食俗文化为主体的饮食为主。朝鲜族的泡菜、冷面、狗肉、拌饭等也成为各个地区人们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朝鲜冷面、朝鲜狗肉等饮食在城镇餐饮业中以快餐的形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鲁系的食俗文化,无论从硬件还是从制作工艺上看,对整个兴安盟地区的影响既普遍又深入。

兴安盟地区满蒙民族的融合由来已久,从17世纪朝鲜族和汉人进入东北地区之后,东北大地就成为了民族文化杂烩的场域。就兴安盟地区的饮食文化来讲,是以汉族中的鲁系饮食文化为背景,以满族饮食文化为主体,以蒙古族饮食文化为特征,并嵌以朝鲜族饮食文化元素所共同组成的食俗文化体系。通过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发展、变迁,文化体系内部的各个部分已经很难清晰地分辨其民族归属,各个民族的文化元素均相互交织,并在多民族的文化土壤中,新的文化内容在不断地形成、发展和变迁。

论文从饮食文化的角度,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现象进行了探讨。这种文化的融合性不仅仅体现在饮食这一个方面,同时在生活的其他各个方面也均有体现。通过研究发现,当前在兴安盟地区各个民族传统的食俗文化已跨越了产业结构所形成的区域结构(农区、牧区、林区),同时也超越了原有的民族界限,而是以一种融合的体系状态被人们所共享。享受文化的主体也已超出了原有的区域界线、产业结构和民族界限,慢慢融合成区域性的食俗文化共同体。

[1]崔明玉,高小岩.试析朝鲜族的饮食文化[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2]王建中.满族饮食文化历史探析[J].边疆历史与文化研究,2003,(6).

[3]白晓清.黑龙江蒙古族饮食习俗述略[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04,(6).

[4]朴莲玉.朝鲜族饮食习俗[D].黑龙江民族丛刊,1993,(4).

猜你喜欢

兴安盟朝鲜族满族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兴安盟大米插上“地标”翅膀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跨界朝鲜族农乐的早期传入、分布及发展研究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KORE A TOWN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原副市长薛培明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满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兴安盟人民医院简介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