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声乐艺术内涵的对比研究
2013-08-15焦娟美
焦娟美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 3 0 0 3 2)
声乐艺术是最直接的表达情感的艺术方式。声乐艺术作为一种集合了音乐、语言、动作造型等诸多因素的艺术表达形式,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声乐艺术是一个巨大的范畴,歌唱方法只是它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声乐研究领域有着极深造诣的石惟正教授曾经说过:“说到唱法,它只是声乐艺术的一个末梢。经济、文化是土壤,作品是主干,政治经济生活是气候。主干有内容和风格、形式。这些风格、内容,形式才决定使用方法。”但是现在有些人舍本逐末,过分关注艺术唱法,而忽略了声乐艺术的内涵,这对声乐艺术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我们要加深对艺术内涵的研究,在研究艺术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中西方声乐表现技术,这样才能够有所依据。
一、中西声乐文化背景的差异
如果把声乐艺术的艺术形态比作蒲公英的种子,正如石教授所说,经济文化为土壤,政治经济生活是气候,那么当种子在不同的土壤和不同的气候中生长起来,它们的形态就会出现差别。不同的文化决定了声乐发展道路和声乐艺术内涵的不同。因而,要想研究声乐文化,首先就要从声乐所处的文化背景入手。
1.西方声乐文化背景及发展
西方文化起始于狩猎、游牧生活。随着西方文化的发展,宗教出现,且宗教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宗教信仰成为西方人的最高行为准则,宗教领导者成为他们的最高领导。因此声乐发展就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在各个教堂,都会有唱诗班,把宗教的思想通过声乐的形式向宗教信徒传播。由于人们认为与宗教有关的东西都是神圣的,因而这时的声乐艺术有明显的规律性、艺术性和严谨性。1 3世纪,西方的声乐还处在比较单一的时期,但从1 3世纪后,欧洲各地声乐艺术迅速崛起。当时的罗马是欧洲最大的音乐中心,于是在意大利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艺术家。这些艺术家用他们的才华丰富了声乐的形式,也促进了复调音乐的产生。复调产生后,音乐显得更具华丽性、装饰性,在音乐唱法和艺术造诣上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文艺复兴后,人们的思想开始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这也促使了歌剧的产生。歌剧艺术在西方声乐中具有崇高地位 大批声乐艺术家在创作歌剧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总结,为西方声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中国声乐艺术的背景及发展
中国声乐艺术大约从公元前2 1世纪开始萌芽,在4 0 0 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声乐艺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到现在已经积淀成为宝贵的艺术精华。众所周知的诗经,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最早的声乐表现形式。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声乐艺术形式已经开始多样化。诸子百家时代,随着各种思想的激烈碰撞,声乐艺术也开始迎来了自己的发展。在那个时候,领导阶级就已经开始形成严格的礼乐制度,就算在战场上,也常有军乐以鼓舞士气。到秦汉时候,声乐艺术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乐府诗的诞生,成为中国声乐历史的一个里程碑。到了唐代,社会进入到了一个太平盛世,这也给了声乐艺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声乐形式更为丰富。到了宋代的时候,开始出现宋词,它成为一种新的声乐艺术表现形式,许多文人以填词抒发自己内心的各种情感,一时间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词人,包括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陆游,更有世界公认的影响世界的中国文人——苏轼。作为声乐艺术在宋代的代表,宋词把声乐艺术释放情感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元代又出现了元杂剧、元曲,更丰富了中国声乐的艺术表现形式。明清时期,中国的传统声乐艺术达到巅峰,昆曲开始出现,并且逐渐出现了后世公认的国粹——京剧。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中国声乐艺术在表现形式、艺术内涵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飞速发展。
二、中西声乐审美特征的比较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巨大,中西方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人文习惯、个人信仰的差异导致了中西声乐对于美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而中西声乐的审美特征也会完全不同。
1.中西声乐审美价值取向的特点
中西声乐的审美价值取向与中西文化的审美价值取向是有一定联系的。正如中国国画注重的是作品的“神”,希望表现出一种意境美,于是才有独特的留白首发,以供人感受、想象。而西方油画则是注重恢复艺术作品的全貌,认为形象地画出自己所要画的东西才是真的美,于是西方的价值取向更趋近于理性 规矩 中西声乐审美的价值取向,也是相似的道理。
西方的古典哲学认为,艺术源于模仿。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西方声乐更注重模仿和再现,致力于用声乐艺术形象地描述事物,注重艺术形式的统一,即感官美与内心真相的统一。正如我们听到班得瑞的《微风山谷》,就仿佛真的到了一片寂静的山谷中,听着风吹鸟鸣一样;听到《日光水岸》,仿佛就静静仰卧在沙滩上,眯着眼享受阳光。为了能够准确地把握这种真实的描述,西方声乐致力于做到声乐技巧的提升,于是产生了华丽的复调音乐。歌剧艺术的产生对人类声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 7世纪的歌剧注重艺术的娱乐性和技巧性,开始出现一种脱离剧情的“号码歌剧”。1 9世纪,“辉煌唱法”以其华丽的唱腔、激昂的唱法成为歌剧的主流。这些都体现了西方声乐擅于模仿的特征。
中国的文艺美学注重表现不同,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中国的声乐艺术并不过多地在意模仿性的表达,而是更注重抒情和表达内涵。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这样的思想对中国声乐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讲求人的真善美,于是声乐艺术就注重把最美的内涵表现出来,达到艺术思想和文化造诣完美统一的崇高境界。而在古代,古琴古乐不拘泥于形式,向往自由的境界,这更是受了道家无欲无求,自然逍遥的影响。在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声乐艺术审美更注重内敛、含蓄,重感情而轻粉饰。
2.中西声乐审美表现形式的差异
由于西方声乐艺术更注重模仿,所以它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要求与感官形成统一。如果说西方对自由的向往就是自由女神像,那么西方人所期待的音乐就是需要像自由女神像一般的形象感觉。所以,西方的声乐审美表现形式更注重立体感。
中国的文化讲究的是抒情,声乐艺术也是一样。古典声乐以含蓄为美,在声乐风格上讲究绵延飘逸,特色是“中和”“淡雅”“静”。从先秦乐府民歌到后来的宋词元杂剧等等艺术表现形式中,都不乏这一因素。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唱法有行腔、润腔的特色,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一种淡雅灵韵的独特东方气质。
三、中西声乐技术风格的比较
中西声乐在艺术特点、审美取向上的不同,决定了中西声乐的表现技术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对声乐语言的理解、气息吞吐方式、歌唱技巧等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原则,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征。
1.中国声乐的技术风格
中国声乐的艺术特点更趋向于自由,这和中国的文化有很大的共同点,在艺术内涵中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因素,表现出来则更加轻盈、飘逸。与之对应,中国声乐的唱法有着自己的特点。
中国传统声乐并不特别强调模仿性,因此在很多声音的处理上并不是单纯地依靠表演者的纯自然的演唱,而是在各个细节中更加注重技巧的把握。例如,在气息上注重气沉丹田,强调口腔共鸣。在演唱时,经常会用换气、偷气等技巧巧妙地完成演唱,这样细节技巧的处理使得歌唱时有足够的气息进行表演,因而发出来的声音宏亮甜美,唱出来的歌曲能达到轻盈飘逸的效果。又比如在真假声的处理上,更加注重天然的、原生态的特点,而且为了达到一种自由的效果,多数都会用真声演唱。
2.西方声乐的技术风格
西方声乐的主要特点是模仿,讲究的是用声乐把要表达的东西更加真实地呈现出来。西方声乐的唱法也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形成的。
在西方声乐中,在换气时讲究胸腔共鸣,使用胸部圆润饱满的气息进行演唱,从而达到声乐与艺术的统一,这样的声乐更加有穿透性。而在声区的处理上,在许多西方声乐界的创造和总结中,有了一套明显的声区划分的概念。在区分声区、处理换声问题中,都有着严格的规矩。由于西方声乐早期的宗教性以及西方文化的教条性,决定了西方声乐总是会严格地按着规定的唱法进行表演,虽然放弃了自由,但是却产生了西方独有的韵律美。
四、中西声乐文化功能一致性
中西声乐虽然在艺术内涵方面有所区别,但是在全世界声乐的功能都是大同小异的。不论是中国传统声乐还是西方声乐,其努力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声乐文化的功用最好地发挥出来。
1.声乐的审美功能
美的东西是值得所有人追求的。而声乐的审美功能无疑是声乐最重要的功能。音乐家们倾力创造优美动听的音乐,寻找打动人心的旋律,目的都是把声乐美传递给受众,让世人感受到最美的旋律。
2.声乐的娱乐功能
不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声乐都是人们娱乐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声乐文化,每到的节日他们就会载歌载舞,享受声乐的快乐。而在当今娱乐文化空前发展的时代,K T V、演唱会等等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3.声乐的仪式功能
在很早的时候,声乐就被应用于中国帝王以及西方王室的重要仪式当中。而在现在,各国都有国歌作为国家尊严的象征。而在一些重大的盛会,例如世界杯、奥运会等都有自己的主题音乐。我们甚至无法想象在仪式中没有声乐的场景。
声乐的功能体现在方方面面,但这些功能在中西方都是一致的,而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及历史差异,决定了声乐的内涵有所不同。
总而言之,中西声乐虽然发展历程不同,但是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并有一定的共同点。声乐的表现形式能否达到最高水平的标准,是表演者能否将声乐艺术的艺术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因而,研究中西声乐艺术内涵,对于掌握声乐艺术的情感、理解声乐艺术的美感,尤其是对声乐艺术表现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声乐艺术家在探索方法的时候,一定要以满足艺术内涵为出发点,这样我们的声乐艺术才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下去。
[1]许秀君.中西声乐艺术内涵的比较[J].作家,2013,(4):2 0 9-2 1 0.
[2]杨永蕾.中国古典音乐艺术内涵的体现[J].芒种,2 0 1 2,(1 4):2 4 3-2 4 4.
[3]张雯雯.2 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艺术的内涵[J].外国问题研究,2 0 1 2,(3):9 1-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