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标准
2013-08-15杨海波
杨海波
(楚雄师范学院思政部,云南 楚雄 675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1]为了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中共中央于2013年6月18日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会议强调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一、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展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的讲话中用三个“必然要求”高度概括了此次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切实改进党的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开展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鱼水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十八大根据国内外新变化对党的群众路线提出的新要求。历史告诉未来:根植人民,是我们党特有的政治优势;现实警醒中国共产党:脱离群众,是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群众路线是党的传家之宝,党成立九十多年、执政六十多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之所以能够带领和团结全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是因为珍惜并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不断密切鱼水关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把实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开展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转变干部作风。当前,一些干部背离党的宗旨,存在“庸、懒、散”和“假、浮、蛮”工作作风,不是想着怎么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而是热衷于追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此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的形成非“一日之寒”,解决“四风”问题,诚然需要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更需要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反对官僚主义要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反对享乐主义要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反对奢靡之风要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2]。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抓住主要矛盾,下大气力甚至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集中解决“四风”问题,才能扶正祛邪,取信于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能没有群众参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反对形式主义,要问问群众弄虚作假是不是少了?反对官僚主义,要问问群众推诿扯皮是不是少了?反对享乐主义,要问问群众娱乐误政是不是少了?反对奢靡之风,要问问群众铺张浪费是不是少了[3]?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在坚持群众路线时不知道“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思想问题,有利于转变干部思想、工作等作风,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造福于民,才能从根源上彻底铲除“四风”,确实转变工作作风。
第三,开展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指出:“只要我们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要靠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党成立九十多年、执政六十多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党紧紧依靠群众、团结群众的结果。因此,全体党员要积极参与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从领导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抓一级,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受群众观教育,增进群众感情。我们党也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同时,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在活动中取得实际成效。这样,才能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主要任务,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深刻理解教育实践活动的内涵,对开展此次教育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民,是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对执政党提出的新要求。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群众。历史经验一再警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我们党尤其需要恪守“为民”的根本宗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掌握群众各种最新动态;必须深入群众,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为民”的宗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自始至终得到体现。
务实,是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也是新的历史条件改进作风的重要任务。要做到务实,就要在行动上真正按照实事求是的要求办事,下大力气破除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等不良风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向是干部作风,干部作风问题的症结又是什么?是导向问题,重对上负责而轻对下负责;是功能错位,重经济增长而轻公共服务;是人文缺失,重权利而轻人文关怀,这是干部作风根源所在。此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集中解决“四风”问题,着眼“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切中的是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的重要根源,解决的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目的是要使全党同志树立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因此,要做到务实,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深入群众,就必须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群众是最讲实际的,当群众真实感受到党员干部是在真心实意为民谋利益,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群众才会对党更加信赖。怎样才能做到务实?一是要在决策过程中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二是要在工作方法上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三是要在工作职责上进一步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础干部的主要职责,同时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育锻炼干部的前沿阵地。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只有我们为群众办实事,群众才会同我们一起把实事办好[4]。
清廉,是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在新时期党要解决的一项紧迫课题。优良作风具有无声的力量,让干部和群众心贴心。不良风气像一座无形的墙,使党和人民产生隔阂。当前,群众对某些党员干部奢靡之风、贪污腐败深恶痛绝,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疏远了党同群众的联系,破坏了鱼水之情。因此,很有必要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集中整治奢靡之风、贪污腐败,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取信于民。群众路线是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而干部素质、能力和作风在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由此决定了干部的道德、品行、操守在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做到干部清廉、政府清正,有利于维护党的形象、密切党同群众血肉联系、增强鱼水之情,这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内涵。
三、衡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评价标准
确保实效、取信于民,这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党集中开展教育活动的一条成功经验。“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在2013年6月18日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体党员发出了行动号召,指明了努力方向,明确了评价标准。但是,目前我国干部的考核评价主要来自于上级领导,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体系中处于严重缺位,已使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揣摩上级领导的心思,不愿意深入细致地做群众工作,这使得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少,因此,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成效评价标准时,必须在制度设计上加大群众参与、群众监督和群众评价的力度。《半月谈》杂志的记者调查了解到,我国一些地方已经意识到群众参与缺位给干群关系带来的不良影响,并尝试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中引入和加强群众监督和群众评价。在山东沂水、湖南、四川盐源等地,群众评价在基层干部考核任用中所占的权重都在不断增加。从记者多地走访调查的情况来看,越是群众话语权大的地方,用人之风就越正,干群关系也越融洽;反之亦然。只有让那些真正愿意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基层干部有盼头、有奔头,群众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产生实效[5]。
党中央此次大规模地集中开展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那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群众满意的成效”?笔者认为,评价标准应该包括组织评价与群众评价两个方面,两者的比重四六开最为合适。本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因而他们是此次活动的“运动员”,而不是“裁判员”,不能让他们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如果是这样,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成效的评价很难让群众信服,难以达到“群众满意的成效”,所以,应该采用组织和群众评价的方式对此次教育实践活动进行评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对下一级政府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进行组织评价,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的带头作用,加强上一级督导组面对面的具体指导,在每个阶段、每个环节进行严格审核把关,认真检查验收,客观公正评价活动取得的成效,不断完善组织评价体系。同时,积极建立科学的群众评价机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以实绩说话、让群众打分”,而群众认不认可、满不满意、高不高兴,应该成为评价教育实践活动的最高标准。各级政府通过回访、公示、通报、测评等形式,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从而形成了群众有效参与、信息渠道通畅、评价客观、党群互动的良好运行局面,这也是本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之一。
[1]施芝鸿等.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8.
[2]人民日报评论员.集中解决“四风”问题[N].人民日报,2013-06-25.
[3]人民日报评论员.用实际成效取信于民[N].人民日报,2013-06-28.
[4]何晏.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强大力量——李君如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J].半月谈,2013,(13):21.
[5]朱国亮.作风好不好群众最知道[J].半月谈,201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