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唐山市生态立市的全面推进战略

2013-08-15任庆海王兴业董艳娇

唐山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唐山市文明生态

任庆海,王兴业,董艳娇

(1.唐山市政协 农业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河北 唐山063000;2.唐山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系,河北 唐山063000;3.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编辑部,河北 唐山063000)

唐山市具有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依山傍海的自然优势、工农业发达的产业优势。借此优势,唐山市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整体推进发展战略,优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并重,潜心打造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靓丽宜居生活舒适福地、投资兴业自主创新高地,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永续发展。

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走在河北省前列,是以依托相对的资源优势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2011年,唐山市GDP约占全省的1/5,财政收入约占1/4,但资源能耗却占全省的1/3,占全国能耗的0.75%。对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找差距,理应重新确立发展定位,既要发挥资源优势,更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重视生态修复,走生态发展之路,树立生态立市理念。

一、唐山市实施生态立市全面推进战略的必要性

(一)生态立市是唐山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了新要求,将生态文明列为评价的一项硬指标。河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2017年全省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唐山市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完成5 750亿元,全部财政收入622.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 08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 356元和10 500元。[1]这些经济建设成就为唐山市在全省提前进入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唐山市的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已经成为制约其“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短板。因此,当前应在唐山市大力倡导旨在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经济绿色增长的生态立市理念,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生态立市是唐山市落实调结构转方式的重大举措

唐山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资源投入,钢铁独大,长期粗放式经营,能源和其他资源消耗增长很快,环境污染严重,现阶段生态环境恶化更为凸显。调结构,转方式,实现绿色增长,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着力推进循环、低碳经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这是破解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生态立市,是旨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以环境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生态立市是唐山市积极探索生态发展新路径,真正保护环境,让绿色产生效益,全面落实调结构转方式的重大举措。

(三)生态立市是唐山市提高人民福祉的有力保障

唐山市自然禀赋优越,但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突出,这必然会制约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而要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优化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都能够享受蔚蓝天空、新鲜空气、纯净水质,享受和谐健康、温馨宁静的美好生活。大力推进生态立市,就是要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水秀山清。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生态立市就是唐山市建设美好家园,提高人民福祉的最有力的保证。

二、唐山市全面推进生态立市战略当前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一)缺乏生态环境总体发展规划

目前,唐山市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只是在“十二五”规划中简单概述和出台了一些政策性文件,尚缺乏生态文明总体发展规划,致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缺乏刚性依据。这必然导致缺乏全市一盘棋的布局思路的弊端,区域生态保护存在随意性,发展不平衡,规划空间结构、开发强度、重大项目摆布、生态安全保障、灾害防御、污染源治理、管理体制机制、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等方面不合拍,出现了沿海生态绿化、北部矿区生态恢复的短板。

(二)生态基础要素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1.水源污染

生态水源污染主要是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三部分。许多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河流坑塘,加剧了内陆及外域海区水域生态环境的恶化。沙河、陡河、煤河、津唐运河、还乡河水质为4-5类,亟待改善。

2.大气污染

2010年唐山市污染源普查动态数据,四项主要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分别占河北省排放总量的12.3%,12.5%,23.53%,22.2%。城市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值分别为0.08毫克/立方米,0.055毫克/立方米,0.029毫克/立方米。按照我国首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唐山市很难达标。

3.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包括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工业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废渣治理未达标就偷排偷放;农业污染源主要包括种植业的化肥、农药、地膜三大面源,致使土地污染,农田重金属超标,土地板结,农业减产,地力下降。

4.城乡环境污染严重

城镇化加速使人口迅速增加,生活固体垃圾数量增长很快,焚烧垃圾带来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塑料包装导致“白色污染”。原有五小企业旧址也造成土地污染。农村焚烧秸秆,厕所粪便排向街道还未能彻底解决,有的地方是家里干净街道脏,杂物乱放,污水横流,仍存有卫生死角。

5.海洋生态退化

陆地面源污染物的排放使近海水域环境逐渐恶化,唐山市未达到一类水质清洁标准的海域面积约377平方千米,占全部海域面积的8.44%。沿海湿地面积随着沿海开发建设逐渐萎缩,沿海湿地滩涂减少,21世纪以来,唐山市滩涂面积大约减少1/2,芦苇沼泽减少2/3。

(三)生态文明意识不强

由于唯GDP论政绩和财政分灶吃饭,有些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开绿灯上项目,忽视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轻视生态方面的重要价值,出现资本和污染赛跑现象。大众传媒很少开设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和讲座,没有像宣传经济发展那样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宣传。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强,规避环保成本,追求企业利益。生活垃圾乱扔乱放,忽视垃圾分类问题,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氛围弱化。

(四)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缺失

近年来,唐山市各有关部门相继编制了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及相关专项规划,但对生态环境容量、自然自净能力、生态安全保障、灾害防御监测、环境质量调控、生态系统修复等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承载力缺乏研究。承载力研究薄弱必然导致各类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数据不准确,主体功能区分化,预留修复空间欠缺,生态安全、灾害防御对策滞后。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开展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应是唐山市推行生态立市的当务之急。

三、全面推进唐山市生态立市战略的对策建议

科学发展不是以资源消耗、生态破坏为代价的,而是要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并举,走全面协调永续发展道路。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发展态势,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落实生态立市规划,打造美丽宜居城市

生态立市,规划先行。遵照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应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规范开发秩序。

1.明确生态立市的总体目标,各项任务分阶段推进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是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依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应确立生态立市的总体目标,具体可以划分为“十二五”和“十三五”两个阶段,分别制定考核指标体系。要立足市情,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分类指导区域发展。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要求,实施各类功能区域差异化分类管理的政策:优化开发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城市功能核心区;重点开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功能拓展区;着力开发农业生产条件好、以提供农产品为主的城镇发展新区。要探索区县功能定位,专项规划与功能区规划相协调。在生态立市战略规划的引导下,研究、论证、制定《县区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体系》,深化各县区功能区域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和发展任务,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控。区域定位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各自特点更加鲜明,促使差距拉大的势头得到遏制,加强内部互动,深化外部合作,增强功能区域间发展的协调性。

2.依据生态立市总体目标,实施生态修复保护工程

就唐山市而言,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就是要打造好沿海、平原、山区三个稳定良好的生态空间。建立海洋生态隔离带。加大沿海湿地、沙滩、岛屿等多样性资源的保护,要对海岸线进行功能划分,建立滩涂围垦生态红线制度,筑起绿色生态屏障,留足永续空间。保护湿地和自然生态区,扩大山林、水库、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明确划定禁止开发区域,建立多层次的生态网络格局,完善全市湿地系统,发挥湿地生态功能。培植山区生态防护林,全力推进山区绿化工程,扩大林木覆盖面积,建设好用材林基地、农田林网、沿海名优果品基地和森林公园,构建以林为主,林、灌、草有机结合的绿色生态屏障。这些都是生态立市的必然要求。

(二)推进产业生态化,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使这一局面发生急剧改变,促进了循环经济长足发展,使产业生态化建设之路越走越宽。进一步努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一要全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要从控制钢铁、重化工污染着手,推进清洁化生产,发展格局应从建立企业“小循环”,构筑产业“中循环”,形成区域“大循环”着手。今后在确定钢铁、冶金、石化、机械制造、电力等行业新建项目时必须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和标准。二要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在规范农业清洁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生态农业新技术,加强种植业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落实生物、物理、化学相配套的高效低毒农作物病虫害综防技术,加大新型高效持续性复合性肥料的引进和农作物的灾害天气预测预报的力度,推广高效低毒生物型农药新品种,打造农业生态产品。三要着力发展清洁能源。把开发使用清洁能源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全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有序推进生物质直燃和生物质气化发电,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支持大型畜牧养殖企业建设沼气发电装置;鼓励生产企业研制、使用清洁燃料,交通运输行业使用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在农村推广沼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综合利用,逐步实现农村用能清洁化。四是要全力发展海洋生态产品。加快渔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渔业生产结构,推广生态型海水养殖模式,建设海洋牧场;在滩涂、浅海养殖区实施立体生态的人工养殖,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高优特种类,提高经济效益;加强近、内海渔业资源普查,控制捕捞强度,引导部分渔民转产,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发展外海生产,拓展远洋捕捞渔业,开发新渔场。

(三)创新发展机制,强化安全监管

创新发展机制,强化安全监管,营造良好建设环境,是落实生态立市规划,建设美丽唐山的根本保障:一是建立完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市政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负责组织、协调、实施本行政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工作。政府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二是建立完善环境保护联动机制。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通过日常监测监管,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危机防范。健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联动机制,建立例会制度,加强全市经常性的联系与协作,提高对生态环境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三是建立完善环保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最严格的耕地、水源、大气环境保护制度和追究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列入政府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建立新的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四是建立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政府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加大投入力度,运用财政贴息、投资补助、减免行政收费等手段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公共财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导向作用。要拓宽投资渠道,通过政府财政拨款、个人和社会捐赠、国际组织和国际金融机构及国际友人资助、长期优惠性环保贷款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还可以设立生态环保基金,保证资金使用的效率,解决实施生态环境综合管理面临的资金困难。五是建立完善环境保护补偿机制。按照政府投入为主、污染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专项补助范围和数额,包括对退耕还林还草的补贴,对公益性项目的配套补助,对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专项补助以及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循环型企业的贷款贴息等。鼓励探索区域合作、市场运作等生态补偿形式,推动建立生态补偿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四)实施专项行动,攻坚根治污染源头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对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环境治理问题,应实施专项治理行动,根治污染源头:一是水资源综合治理。水污染是指农药化肥使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有害物质进入河渠及水库、地下水等水源地,超过其自净能力,引起水体物理、化学上的变化。要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要加快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达标严禁排放;要积极推广节水设施和节水技术,倡导科学用水,节约工农业生产用水,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加强滦河、双龙河、沙河、还乡河等主要河流的污染治理,加大执法力度,对废水污染源坚决查处,不留死角。二是改善空气质量。专项行动要着力抓好矿山开发、燃煤和工业污染源、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扬尘、露天烧烤等的综合治理,严格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和预报,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标准,确保全市人民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三是开展土地治理。保护每一寸耕地,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控制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化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征用土地时,国土部门与用地方应以要约形式对项目投资强度、产出税收、开竣工等实施指标进行量化,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实现土地综合产出率、利润率同步增长。四是强化物种管理。物种管理事关农业生产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种子工程是由品种培育和种子生产、加工、营销等环节组成的系统工程,要加强种子科研、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实现育、繁、销一体化,确保农业良种普及;从国外引进鱼、虾、贝类等生物物种要严格把关。同时鉴于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可能给农林生产带来危害,必须加强外来物种管理;唐海湿地发现世界濒危物种——遗鸥在这里越冬,全世界只有3 000对,需要特别加以保护。五是治理海洋污染。海洋污染主要发生在靠近大陆的近海海湾和港口,人类改变海洋原来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严格搞好海域使用管理和资源环境保护,科学整治陆源面源污染、船舶污染和海洋及海岸工程污染,坚决制止各种污染海洋环境的行为。

(五)夯实生态立市理念,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取决于人的素质,要通过生态立市实践,提升人的素质,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使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为此,应在制度创新和公众参与上下功夫:一是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党要大兴学习之风,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开学典礼上指出:“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能力来自书本、来自实践、来自社会,不断克服知识能力不足和政治信仰弱化的问题,不断强化看家本领。”[2]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真抓实干作表率。按照服务型政党和政府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应统一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上来,树立生态立市理念,树立忧患意识,转变作风,率先垂范,杜绝政绩工程,将生态文明意识变为自觉行动,为全市人民作表率。三是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要从基层抓起。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是广大人民群众,只有让每一个人都懂得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认识到生态立市、美丽唐山连接着你我他,才能真正夯实生态立市的社会基础。四是企业要自律,树立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绿色经济给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企业家肩负时代责任和使命,理应率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推进科技创新,自觉发展循环经济,用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条,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实现企业经济绿色升级。五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生态立市社会氛围。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目的在于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和法律常识纳入宣传计划,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加大新闻媒体宣传生态文明知识和生态立市意义的力度,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念。让生态文明知识进课堂,将与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有关的课程纳入各级党校、院校培训内容,增强生态立市的责任意识,在全市营造生态文明浓厚氛围,形成建设美丽唐山的共识。

[1]王雪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朝着科学发展争先进位 走在全省前面目标奋勇前进[N].唐山劳动日报,2013-01-15.

[2]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1.

猜你喜欢

唐山市文明生态
请文明演绎
中国人民银行唐山市中心支行
唐山市
“生态养生”娱晚年
唐山市还乡河水污染综合治理
唐山市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