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渗透教育研究
2013-08-15刘安
刘 安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建立的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教学体系,把培养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摆在突出的位置。但是,随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片面强调职业素质教育,轻视人文素质、创新意识与合作意识教育,导致了许多高职毕业生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强化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如何在专业课中进行渗透教育,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1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的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强化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大学计算机基础虽然是公共基础课程,但是由于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高素质的人才和计算机基础工具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挥出人才和技术相结合的优势。无论学生的专业是什么,都会遇到与计算机相融合的问题,计算机无论作为基础工具还是专业工具,对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扩展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1]。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渗透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在课程中选择适当的渗透点进行爱国主义等教育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第二,在专业系统知识的讲授中适当地进行渗透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情感和职业道德,树立健康向上的职业理想;第三,通过实验实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人文素质和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
2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2.1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渗透德育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的迅猛发展,社会中的一些不良观念和思潮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作为计算机教育者就有必要思考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要从学科和知识的实际出发,在知识的讲授和实践训练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使之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方向[2]。
例如,目前市场上较为普及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大多数都是国外生产,联系到有不少年轻人,对国货表现出一贯的不信任,尤其数码产品,针对此现象,我们在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了解联想对IBM的业务收购,曙光系列计算机的研制成功等,这都标志着我国正在逐步迈向高性能计算技术和应用的强国;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的通用CPU-龙芯的问世,其意义不仅在于中国自主研发出了自己的CPU产品,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说明了,凭借着自身的技术研发实力,中国同样可以自己研发生产出被国外垄断的产品。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介绍,积极引导学生正视目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与国外的差距,使学生明确责任,产生危机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为振兴我国的计算机产业作贡献。
2.2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
在讲授计算机硬件知识时,结合不同硬件的特点,不仅向学生介绍相关硬件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等,还应向学生介绍目前这些设备的发展现状,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选购,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保养等,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硬件常用故障及解决办法,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更使学生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硬件维护的基本技能。在向学生介绍软件与程序的相关知识时,我们应当使学生明确,当今社会是一个注重团结协作的社会,一个优秀的程序编写者应当具有自己良好的编程风格,以保证程序代码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这样无论是自己修改还是别人阅读你的程序,都会一目了然,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当讲授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时,应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积极的网络道德,让学生全面地了解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技术,使其懂得利用网络去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懂得利用网络去获取知识、搜索信息。使学生了解网络社会的复杂性,认识到网络对人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懂得网络是一个共享的社会,也需要规则和美德。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对待电脑游戏,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杜绝不文明的网上行为。培养学生鉴别与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能自觉选择正确信息,抵制各种垃圾信息的侵害,让学生自觉意识到维护信息活动正常秩序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利益的信息道德观念,让学生知道个人的信息活动应以不损害他人的正当利益为原则,信守社会公德,不损人利己。同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理解资源共享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2]。
2.3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综合表现出来的气质素养。企业对员工人文素质的要求是:具有比较广博的人文知识面,能够掌握包括我国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历史重大事件、文学艺术、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了解一些公务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快地适应企业文化和企业环境,熟悉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企业管理制度,能得心应手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的能力[3]。因此,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如在进行项目实训时,由于实训指导书上已经给出了较为详细的项目解决方案,因此,学生往往只局限于按照书本内容一步步地操作,这样完成的结果就是千篇一律,学生完全成为了一个有用的“机器”。在指导学生完成论文排版编辑的实训项目时,应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设计独特的排版风格,并将一些好的作品进行展示,通过和别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吸收别人的长处,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效率,更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2.4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和社会能力教育
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不创新,就会灭亡。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保障。计算机专业教学,正是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创造的空间。计算机是门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培养学生自身创造力的学科,要培养和造就大批计算机行业的创造型人才就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以及独立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此进行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动力。
如在进行PowerPoint答辩演讲稿制作实训项目时,可以把社会能力和创新意识教育融入到专业能力的教学中去。首先,在实训之前,让学生明确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是当今社会所必须的社会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其次,根据项目需求,对每个小组的组员进行任务分工,要求学生利用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信息途径进行资料搜集;最后,由每组学生在完成项目指导书规定的实训项目以外,结合学校正在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制作出完整的作品。最终,由教师与学生一起,对不同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这样,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了如何做事,小组中不同能力的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满足。
3 以专业教育为核心,渗透教育为重点,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较长,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等方面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专业课教育教学中,专业课程教师具备优越的条件。
3.1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第一,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教师应首先端正自己的言行,希望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教师只有深爱自己的专业,对自己的专业充满感情,才能有激情教好学生,培养出热爱专业的学生。
第二,教师要深入学生,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不能只在课堂上教学生,在课外也应当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有意识地将素质教育的要素渗透到教育环境中去,使学生真正“亲其师而信其道”。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人际交往原则,教育学生“学会生活”。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教育,使学生关注专业发展方向,关心行业发展大事,激发专业学习兴趣[5]。
3.2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对教学的
要求
第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真研究与素质教育相关的知识体系,对教学中的渗透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做到渗透教育进行有条不紊,层次清楚;渗透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第二,要找准渗透点,选择教学的某一环节、某一知识点或训练点作为突破口,适当、适时、适量地进行渗透教育,做到专业知识教学与渗透教育水乳交融、水到渠成。
4 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专业教师应当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有机结合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创新能力、社会能力等教育,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人必备的综合素质。在专业课中进行渗透教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李希敏.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J].时代教育,2010,(8):83,85.
[2]张爱丽.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华章,2010(5):91,95.
[3] 刘富文.大爱育人——创新高职人才培养之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陈利.创造性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6,(1):17-19.
[5] 秦步祥.浅谈专业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的措施和途径[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