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双证融通”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3-08-15陈建芳
□陈建芳 吴 飓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双证融通”课程改革与实践
□陈建芳 吴 飓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理论和操作方法。
职教;双证融通;课程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职业教育提升为整个国民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力推动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并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双证融通”教育就是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围绕就业导向而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江西现代技师学院将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相衔接,对“双证融通”教育进行积极探索,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双证融通”是指相应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互相衔接,以学历证书为基准指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其职业资格证书为基准标识,将两类证书的内涵相结合的一种表现。按照“双证融通”的思路,对职业院校学生实行“一教双证”,即同一种教育形式下同时颁发两种证书: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融通”是将我国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其中的一种课程体系,而课程体系中所指的“双证”是将学生的相关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为目的构建的一种专业课程体系的总称。 “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够满足我国当前相关学历教育指标的要求和我国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的基准要求,能将其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实用性完善而形象地表现出来。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思路
首先,从国家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出发,进行“工作岗位分析”,确定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群;其次,对工作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进行认证分析,设计本专业的典型任务;再次,由典型工作任务导出行动领域,然后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最后,制定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并使之融入国家职业标准。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流程可简述为“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其流程中的分析、设计、导出及转换等任务由学校、企业及职业资格鉴定部门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认证后完成,是整个流程的关键;工作过程的分析是典型的工作任务开发的重点和焦点,也是课程体系设计的关键性依据。课程体系教学文件要明确专业面向的岗位和岗位群,明确核心岗位技能,列出专业必需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及其等级。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实践
(一)构建“校内实训+企业轮训+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江西现代技师学院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特点,与企业合作构建了“校内实训+企业轮训+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4学期,以校内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实训基地(室)为教学场所,进行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基本技能课程及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培养学生岗位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为第5学期,以订单企业为教学场所,要求学生完成面向订单企业的典型设备操作技能、现场设备的管理规定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为顶岗实习“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阶段为第6学期,以订单企业为教学场所,进行订单企业顶岗实习,实现“预就业”与岗位零距离对接,让学生提早熟悉工作岗位,获得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及职业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
首先,进行工作岗位分析。学院组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合作企业进行调研,并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与企业、职业资格鉴定部门的技术专家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行业企业中与网络技术有关的工作进行“工作岗位分析”,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和网站设计师。
其次,由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通过企业调研、企业技术人员访谈、毕业生反馈等方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了解三个岗位共97项实际工作任务,并对这97项实际工作任务进行认证分析,归纳出本专业10项典型工作任务: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综合布线、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与配置、网络工程项目开发、服务器搭建与管理、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Web站点规划、网络数据库开发与网络编程、电子商务与安全等。
再次,由典型工作任务导出行动领域。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10项典型工作任务经过认证、分析及归纳,确定12项行动领域:网络工程需求分析、网络规划与设计、文档的编写、施工与检测、网络管理需求分析、服务器的搭建、网络故障排除、网络安全措施、网站设计需求分析、站点规划与实现、网络编程与开发、信息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的实现等。由典型工作任务导出行动领域需要完成工作过程的分析并细化到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完整的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所完成的工作任务是不相同的,因而形成不同的行动领域。
最后,转换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结合行业、企业特点和学生职业能力拓展的需要,按照职业技能发展的规律,将12项行动领域转换为11个学习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结构化综合布线、网络操作系统、网络互联设备安装配置管理与维护、服务器配置与维护、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技术、网站规划与设计、网络编程技术、网络数据库、电子商务与安全等,再设计每个学习领域的学习情景。
(三)校企合作制订课程标准
江西现代技师学院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这个桥梁,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制定专业课程标准。首先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每一学习领域的目标;其次是设计每个学习领域的学习情景,包括其学习目标、参考学时、各学习任务相应的任务载体的确立、各学习任务实施过程、教学方法和建议及教师要求等内容;第三通过对各个学习情景中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授课方式、师生要求等内容的具体描述,不断规范课程所要求的内容,使之与国家职业标准相互融通,并将国家职业标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通过对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整合,确定一个完整的项目为载体,进而完成课程的实施。课程可以直接选用职业资格培训的教材,也可以将其作为教学的辅助教材,以保证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或工作实际中的标准一致。
(四)教学管理和组织实施
在“校内实训+企业轮训+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下,根据课程标准,专业课程的教学管理和组织实施要与职业岗位、生产过程始终保持相一致;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要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利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顶岗实习等教学手段营造出实际工作的职业氛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逐步融为“一体”,使教学过程与实际生产过程保持同步,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各课程组与企业合作,共建“过程化+项目化”综合考核模式,以提升学习质量和项目设计创新的能动性。“过程化”考核属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平时学习跟踪考核,教师按教学进程中的项目如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校内外实训实习报告以及各单元技能要点等按照权重进行综合考核;“项目化”考核就是与工作过程相关项目题材的设计,使其随着相关教学内容地深入逐步完成项目题材的构建,最后以项目题材的形式来提交相关资料数据。
[1]黄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马树超.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互通”[N].中国教育报,2005-01-30.
[3]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8(21).
[4]高奇.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功能及其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1).
陈建芳(1969-),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现代技师学院,中级职称,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基础与计算机网络管理。吴飓(1968-),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基础。
本文系2008年江西省省级教学研究重点课题“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职业技能鉴定与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G172
B
1001-7518(2013)26-0058-03
责任编辑 蔡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