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财务素养及其培养途径
2013-08-15蒋国发
蒋国发
领导干部是行政事业单位承担引领和导向作用的公职人员,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毛泽东同志精辟地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领导干部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的领路人和坚强核心,领导干部素质的高低,将对党的各项事业的成败产生决定的影响,并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兴衰与成败。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对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负有管理权力,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财务素养的高低,必将对其领导能力的强弱和领导工作的成效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财务素养的现状分析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对领导干部提出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新要求,这对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综合素养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政府机构和干部人事制度等相关改革的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综合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财务素养作为领导干部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财务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队伍整体财务素养不高,集中体现在:单位领导干部多数不懂财务知识,不熟悉财务工作,不按规定理财,对违规违纪的收支单据仍然签字同意报销;单位民主理财活动不正常、不严肃,多数单位不按期甚至不开展民主理财活动;单位的财务公开搞形式、走过场,搞半公开、假公开;对财务工作重视不够,单位的财务人员在履行财务会计的职责特别是财务监督职责时,基本上无法获得单位领导干部的认同理解和支持;在进行决策、执行等活动过程中领导仍然不能主动地、全面地与财务部门沟通,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拍脑袋”式的管理决策、经济建设中的“一窝蜂”、不知法或知法犯法等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领导干部财务道德仍然令人担忧。不少领导干部不但不遵守“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而且在工作中也不征求财会人员意见,更听不进财会人员的建议,搞个人说了算,以权代法、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工作;更有个别领导干部为了个人利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弄虚作假,只顾对已有利,不顾单位集体利益,凭自己的意愿行事;还有的单位领导干部为了自己办事方便,频繁地调换财会人员,造成财会人员业务不熟悉、工作不衔接,钻空子干违反财经纪律的事,导致违法违纪经济案件不断增多。
二、培养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财务素养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财务素养不仅关系到自身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而且能促进其全面履行职责,促使领导干部进行自我约束,不断提高单位的理财水平,从而避免或减少因管理不善或决策失误给国家、单位乃至领导干部自身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财务素养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大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财务素养是极其重要的。
(一)培养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财务素养是履行我国法律赋予的职责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根据《会计法》第四条的有关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就从法律上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质量负主要责任。此外,《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也明确指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履行职责义务,承担经济责任。”因此,不管你是否懂得财务会计知识,也不管你是否分管财务会计工作,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都是财务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这是我国法律赋予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财务素养是法律赋予的职责之一。
(二)培养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财务素养是提高单位理财水平的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与单位领导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和认识程度密切相关。培养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的财务素养是解决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理财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明确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并不是要求单位负责人事必躬亲、直接代替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而是要求单位负责人应当根据《会计法》认真组织好、管理好本单位的财务核算和监督工作,支持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证单位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因此,单位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财务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素养,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监督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和财务控制,实行必要的委托授权,充分发挥财务会计人员和其它人员的职能作用,才能负起财务责任,履行好法定职责,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理财水平的提高。
(三)培养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财务素养是规避自身责任风险的关键
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如何加强行政事业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让其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从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重要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被审计领导干部对下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等方面认定的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直接监督对象是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明确规定:“领导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要承担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并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和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此外,一些重大的专项检查发现的财务违规违纪问题,也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直接责任或领导责任。因此,领导干部如果具备较高的财务素养,能在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和管理的过程中,认真考虑其合规性和实际效果,就必然会慎重行使手中的权力,及时发现和纠正一些不良的倾向性问题,从而达到规避或减少自身经济责任风险的目的。
三、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财务素养的构成体系
财务素养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所谓的财务素养,是指在社会经济管理过程中,个体成员所应具有的各种财务观念、财务意识、财务知识、财务道德和财务能力的统称。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财务素养是领导干部根据社会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从事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管理、重大事项决策和提高自我综合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财务会计工作的态度,以及利用财务会计法律法规、财务会计管理工具和财务会计信息资源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既应该包括领导干部对国家财经法规的了解,对财务会计管理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工作中所要求的财政财务、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传递能力,以及对财务会计信息的选择、获取、识别能力,以及了解与遵守财务会计的职业道德。具体来说,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财务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正确的财务观念
领导干部的财务观念,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初步认识以及在其经济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工作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财务会计价值的总体印象。财务观念在领导干部财务素养中居于先导地位,它关系到领导干部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理解和重视程度。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具备良好的财务观念,就是要在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基础上,树立起“财政是国家的神经”、“社会经济越发展,财务会计越重要”、“财务管理是单位经济管理的中心”、“财务信息是经济管理决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的价值观,而且还要树立货币时间价值、风险收益均衡和成本效益权衡等理财观念。
(二)强烈的财务意识
领导干部的财务意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对财务会计工作的敏感程度,它主要反映领导干部在思想和行动中对重视财务工作、以及获取、鉴别和利用财务会计信息的自觉程度。强烈的财务意识对一个领导干部而言首先表现为能够敏锐地感受到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对领导工作产生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只有具有强烈的财务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挖掘、搜集、过滤和利用有利于领导决策和领导工作开展的各种财务会计信息,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管理能力;其次表现为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关注,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不能处于忙于应付事务的状态,而要形成一种对财务会计工作主动了解的良好习惯,并主动通过阅读财务报表获取财务信息,并与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思考,从而更好地开展领导工作。
(三)扎实的财务知识
领导干部的财务知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需要了解的与财务会计有关的基本常识,包括财务法规、财政管理体制、财务报表阅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它是财务素养包含的最基本内容。一般来说,财务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领导干部财务意识和财务能力的高低产生会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领导干部的财务知识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切记不可违背的财经法规。财经法规是不可触碰的红线,诸如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擅自提高单位职工的津贴补贴标准、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不得超标准配置小汽车等。领导干部必须对此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警觉性,否则会首先对单位的领导干部给予处分和处罚。二是熟悉财政体制改革的情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内容与财政体制改革是密切关联的,领导干部熟悉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情况,有助于其准确把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总体要求。三是具备财务报表的阅读能力。根据会计法规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必须单位负责人的签字并盖章后才能对外报送,签字并盖章就意味着必须承担相应的财务责任。因此,领导干部的签字并盖章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个审核把关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具备财务报表的阅读能力,不仅要弄清财务报表中会计要素的内涵和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还要理解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所反映的财务信息等。
(四)必要的财务能力
领导干部的财务能力,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在工作实践活动中协调、控制企业财务管理循环过程,整合完整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能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财务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一是财务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应该是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一种重要的“软能力”。在单位制定出有效的财务计划之后,需要合理、适度地传导财务目标给单位组织内部各部门,关键一步是要完成单位、部门与个人三者之间对于财务计划承诺的一致性。因此,单位领导干部要与财务主管领导、其他管理者、员工应就财务指标的确定、考核的标准、存在的疑惑、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的支持等多个方面进行沟通。二是财务管理实施能力。财务管理实施效果的好坏,与单位领导的财务素养的高低密不可分。具有较高的财务素养的领导干部,不会将财务计划束之高阁,也不会事必躬亲,而是在整个过程中与财务主管、其他管理者、员工充分地沟通,认真地提示、指导单位的财务预测、决策与控制,发现偏差,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三是财务评估能力。单位领导干部要提高单位财务评估的有效性,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财务素养,抛开个人感情、抛开个体差异,不受财务绩效考核过程中容易犯的晕轮效应、近期效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公正客观地对各部门进行财务评估,实现财务考核的公平公正。四是财务分析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作用的效果。领导干部需要学会阅读财务报表的能力,如何将财务数据变为对领导决策的有用信息,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并通过财务部门将决策以信息方式付诸于实践行动。
(五)良好的财务道德
财务道德是指领导干部在指导和参与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财务道德不仅是财务素养的准则和保证,也是构建诚信社会的基本要求,它是我国道德建设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公正、公平、公开”原则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正义力量的源泉,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在指导和参与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必须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其次,“谁授权,就要为谁服务、对谁负责”这是政治学的一条普遍原理,也是权力运行的一条基本法则,在单位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领导干部必须勇于承担法律赋予的财务责任与义务,如保证财务收支的公开度、财务预算的透明度,财务报表的客观性,或会计核算的合法性等。
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财务素养的培养途径
领导干部的财务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经过自身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而逐渐形成的。在领导干部财务素养的形成与提高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外部客观因素和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财务素养的提高,既依托于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也取决于组织的培养和安排,要多管齐下,综合塑造,形成合力。
(一)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培养领导干部财务素养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首先,要着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是一个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型社会对领导干部自主学习提供环境支持,为提高领导干部整体财务素养提供良好的外部保障。
其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是贯穿于人的一生,它要求学习从单纯的求知谋生手段发展成为人们自觉自愿的生活方式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领导干部只有真正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才能够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学习理念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财务素养。
最后,要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习者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它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领导干部为了提高自身的财务素养,应当将学习方法由单一的、被动的学习向自主的、探索和合作型的学习方式转变。领导干部通过自主学习,在实践中获取财务知识和财务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素养。
(二)重视财务素养的考核,为引导领导干部自觉提高财务素养提供动力
首先,在领导干部的任用选拔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财务素养因素。一般来说,组织部门重视领导干部财务素养的考核,对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的财务素养具有重大的引导、促进和推动作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这是党在新时期培养与选拔领导干部的新要求、新导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根据这一新要求,如果组织部门在任用选拔领导干部过程中,明确规定财务素养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必将有利于引导各级干部把学习财务知识作为自觉追求,从根本上提高领导干部的财务素养。
其次,要制定领导干部财务素养的评价标准。由于领导干部财务素养的内容较为繁杂,考核评价标准也难以确定,从而制约了我国领导干部财务素养培养和提高。制定一套合理的领导干部财务素养的评价标准,不仅能对领导干部财务素养的高低做出判断,而且还能弄清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对领导干部的财务素养进行培养和考核。一般来说,可以从了解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或部门财政收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效益性情况入手,考核评价考察对象是否遵纪守法,是否廉洁自律。总而言之,研究制定一套符合我国领导干部财务素养的评价标准,既是理论研究者的义务,更是组织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利于提高领导干部对财务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是客观存在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工作和经营活动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国家与单位、单位与单位以及单位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它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高质量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杜绝浪费现象,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为上级及有关部门提供全面的、系统的财务会计信息,而且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和谐地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因此,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大力宣传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形成重视财务工作的良好氛围,以强化社会成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财务观念和财务意识,促使领导干部重视和支持财务工作。同时,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促使他们树立牢固的财务意识,养成自觉参与财务工作事项、过问财务工作和听取财务部门的意见的良好习惯。
事实上,领导干部是否积极参与财务工作事项,不仅直接体现领导干部对财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程度,而且还反映着领导干部的财务素养水平。因此,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多参与单位财务事项的决策,在进行重大经济决策上,要广泛听取财务部门的意见或建议,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监管和参谋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多过问财务工作,要积极支持财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维护财经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积累必要的财务知识,是切实地提高领导干部财务素养的关键因素
要提高领导干部的财务素养,关键的问题是必须具备相关的财务知识,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相关的财务知识的学习。积累必要的财务知识的基本途径有:
一是读书。领导干部必须勤于读书,认真学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预算法、会计法等财经法规,阅读财务管理学、会计学基础、会计报表分析等有关财务会计专业书籍,初步掌握有关的财务规章制度和财务理论知识。
二是交流。个人再勤奋,能读的书也终究是有限,交流是获取财务知识的另一种有效途径,积极地通过与本单位或其他单位财务人员和其他领导干部探讨和交流财务问题,以分享专业知识,增加对业务的了解,澄清对财务工作的模糊认识,有助于丰富自己参与单位财务管理的经验。
三是实践。要提高自己的财务素养,只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应该付之于实践。只有亲自重视和参与财务管理实践工作,才能发现问题,不断丰富自己的财务知识和经验,才能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自身财务素养。
[1]王从基,黄兵海.培养领导干部财务素养之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1(5):26-28.
[2]张跃胜.领导干部信息素养的培养[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5-16.
[3]付建光.领导干部信息素质及其培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57-63
[4]张忠玲.部门领导干部应重视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DB/OL],http://www.audit.gov.cn/n1057/n1072/n1342/33823.html,2007-8-17.
[5]潘兰妹.对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进行财政财务知识培训势在必行[J],广西审计,2000(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