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3-08-15黑龙江姜峰

职业技术 2013年2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学

黑龙江 姜峰

学生是自己活动的主体,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自觉产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动机的激活及学习兴趣的调动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主要是由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使学生已形成的动机不断的巩固、加强和提高,最后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钻研数学知识。因此,要使学生自觉地产生学习兴趣,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亲历数学构建过程,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产生了许许多多值得赞扬、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在设计数学教学情境时,可充分挖掘数学史料,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数学情境,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如高斯、笛卡儿、牛顿及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都有很多故事可以用来设计数学情境,又如:通过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来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点情景对比。总之,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教师必须对数学教学充满兴趣,让数学课堂充满激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感染着学生。教师的兴趣必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激情必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只有教师对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真正地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投其所好”,使之更好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学习,学生会不喜欢吗?

二、主动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思维

数学的学习活动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积极参与探究的活动。在数学学习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能打破学生的模式化思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经历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才深刻,才能真正内化新知、掌握新知,从而完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模。

数学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等差数列求和学习时我设计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说完题目,高斯就回答出了正确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算的这么快呢?有些同学读过这个小故事知道方法,就七嘴八舌的回答算法。而有些同学就仔细地听,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等差数列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三、小组合作式学习

小组合作式学习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1.为学生提供消化课业、发展兴趣的时空条件;2.合乎人际交往的心理,扭转教学过程中垂直交往不畅和水平交往缺乏、信息反馈网络不健全的状况,在改革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变沉闷的学习生活为富有人情味的学习生活;3.发挥小组群体固有的活动主体功能,诱导学生以群体形式参与教学过程,扭转青少年学生普遍被排斥于教学过程之外的现状,变被动的学习生活为自主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生活。由此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交往的能力,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并最终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更主动、更广泛的发展。

四、正确的示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对于提供的认知材料,由于呈现的形式不同,认识和理解的速度也就不同,只有当学生对所呈现的材料与呈现的方式发生兴趣时,才能最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适当讨论推敲、学生大体掌握解答方法后,教师再给出标准解答方式,让学生体会方式,掌握解题的标准,能使学生心中有数,有法可依,规范解题,这样学生会更有解题的积极性。

五、明确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激励人为之奋斗,坚持不懈。目标既是学生努力的方向又是评价的标准和学习进步的标志。学习目标有长期的和较高层次的,也有短期的简便易行的。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重要,坚定学生学习数学的决心。许多学生由于对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不重视数学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识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习数学可以锻炼和培养人的各种能力,数学素质是未来公民的基本素质。这样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坚定努力学好数学的决心。

六、适时地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在数学学习中,充分利用好学生求知欲旺、好胜心强的特点,引入竞争机制,适当适时地开展一些数学竞赛评比活动,将激发学生们的上进心及探求欲,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从而激发并形成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了有分数指数幂的运算,可随堂搞些速算比赛,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将知识的检测赋予智力竞赛形式,让学生们在竞争中体会收获的刺激与喜悦;还可针对数学兴趣小组及能力提高小组的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先组织小规模的校内数学竞赛活动,发现有数学才能的学生,进而给他们较高难度的培训,组织他们参加较大规模(如省、市级、国家级)的数学竞赛,既为学校选拔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提供了依据,又通过数学竞赛中的成功刺激着学生对数学的钻研兴趣。

七、以数学的应用来刺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既有其独立性,又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它的产生及发展来源于人们的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进而运用数学知识去解释、说明或解决问题,突出数学的广泛应用,强化学生思想方法:生活处处有哲学,最佳方法需数学。如:足球射门的最佳位置及角度等运用了二次函数知识;股票、债券的最佳投资方案等运用了代数中线性规划、一次函数知识;江湖骗子的猜数(猜姓)游戏用到的数学方法等等。教师要做有心人,深入挖掘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使他们看到数学在广阔的现实中所闪现的巨大价值,并以此来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

通过上述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巴浦洛夫研究表明,健康的人都有好奇心,好奇心又会引发求知欲。学生有了求知欲,如果能经常从成功中使求知欲获得满足,从而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求知欲便会转化为学习兴趣。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心理学说明,青少年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要求——渴望有尝试和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取得成功,会带来内心的无比快乐和自豪,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这有助于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