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新闻语篇汉译过程中衔接手段的转译

2013-08-15辽宁孙云朋丛玉珠

职业技术 2013年2期
关键词:英汉省略语篇

辽宁 孙云朋 丛玉珠

引言

作为媒体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语篇的翻译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新闻语篇翻译的使命便是迅速传播来自另一语言的国家或民族的信息,从而为本国或本民族的受众提供一个很好地了解国际新闻及其文化背景的平台。

自Halliday和Hasan在《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中提出衔接理论以来,对语篇衔接手段的分析研究已经成为语篇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国内外相关研究也层出不穷。本文拟通过对汉英部分新闻语篇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英汉新闻语篇的衔接手段各自呈现出哪些特点;(2)英汉新闻语篇所采用的衔接手段是否相同,每种衔接手段使用频率是否存在差异;(3)如果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英汉新闻语篇的翻译中该怎样处理。

一、衔接手段

19世纪70年代Halliday提出的语篇衔接理论在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在这个理论中,Halliday将语篇交际活动划分为七个要素,分别为:衔接(Cohesion)、连贯(Coherence)、意图性(Intentiona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信息性(Informativity)、情境性(Situationality)和互文性(Intertextuality)。衔接是这七个要素之一,而且它被认为是其它六个要素的基础,因为没有了衔接文本将会失去它交流的意义。

接下来,Halliday和Hasan在《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将衔接手段大致划分为: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逻辑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五种。

虽然汉英语篇衔接手段可粗略地划分为以上五种,但在具体运用上二者却各具特点。本文选取《纽约时报》上的一篇英文语篇Dispute Between Chinaand PhilippinesOver Island BecomesMore Heated和《人民日报》上一篇中英文双语语篇“菲律宾《马尼拉标准今日报》:黄岩岛确实属于中国”,分别对比双语语篇两者之间的差别以及英文原文和中译本所用的衔接手段的差异,对新闻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作进一步研究。

二、新闻语篇衔接对比

(一)照应(Reference)

照应是一种语义关系,它指的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做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即语篇中的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在语篇的生成过程中,照应性使发话者通过语言手段来指代语篇中所涉及的实体、概念或事态。根据Halliday和Hasan的划分,照应可以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

分析两篇文章翻译显示:1.英语译文中使用的照应手段略多于汉语原文中的照应手段,主要是因为,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在译为英语时需要将汉语中“意合”的衔接手段翻译出来。这种现象被胡壮麟看作是“零照应”的情况。胡壮麟认为,“零照应是指在语篇中本该出现的照应词被省略了,在汉语中零照应的使用频率远高于英语”。2.而在另外一篇英语原文的新闻语篇中,它所使用的照应手段比汉语中多,尤其是指示照应和人称照应。其主要原因是英语中由于语法规则的要求必须把指代关系交代清楚,而汉语中则不同。在同等的情况下,汉语往往使用原词重复或省略的手段来达到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目的。

(二)替代(Substitution)

替代指用替代形式指代上下文出现的词语,可以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

替代手段在新闻语篇中的应用很少见。本文选取的三篇语篇中,汉语原文的替代应用频率为0;英语译文中的替代只有一个词“one”;而英语原文中的替代也只有一个词“one”。三者的差异很小,这与新闻语篇的写作特点是密切相关的。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严谨、简明扼要,而且新闻语篇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客观地对某一事实进行报道,其主要手法是叙述。这就限制了替代手段在新闻语篇中的大量运用,尤其是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性替代,因为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性替代无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主要是运用在描写和对话中。

(三)省略(Ellipsis)

省略指某结构中未出现的词语可以从语篇的小句或句子中回找。省略有助于话语的语义结构并且建立了一种词汇语法关系。省略也可分为名词省略,动词省略和小句省略。

在省略这个方面,不论是英语的译文还是英语新闻语篇的原文它们中的省略手段的运用都明显少于汉语语篇,尤其是主语的省略。英汉两种语言在省略这一衔接手段上之所以呈现明显的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申小龙指出:汉民族一向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因而汉语注重意合;而西方语言注重形合,因为西方人注重形式逻辑。作为意合为主的语言,汉语中的主语出现后,在以后的句子中多数情况是可以省略掉的。而作为形合为主的语言,英语对句子结构有着严格的要求,句子的组织必须遵循严格的语法规则,主语是不能轻易省略的。

(四)逻辑连接(Conjunction)

逻辑连接按连接语义可以区分为四个大类:即添加、转折、因果和时空。

分析两篇文章翻译显示:英汉新闻语篇在连接这一衔接手段上的差异并不明显。这主要是受文体的影响。新闻语篇,尤其是关于政治、经济的新闻语篇,其措辞严肃、简洁、准确,较少描写。同时受篇幅的限制,一般都比较简短。这使得英汉两种语言不约而同地借助逻辑连接的手段来实现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五)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词汇衔接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替代或共同出现。

分析两篇文章翻译显示:英汉新闻语篇中原词重复这一手段的运用情况与前面的分析是吻合的,即英语中使用照应手段时,汉语可能使用原词重复的手段,从而使得汉语中原词重复这一手段的运用明显多于英语。而词语搭配的情况则相反,英语新闻语篇对此手段的运用明显多于汉语。

三、结语

两个因素可能解释这种英汉衔接手段使用频率上的差异。第一个是语言上的差异。在汉语中,文章连贯性主要是通过句子内部结构,汉语字里行间存在隐性的逻辑关系。而在英语中,文章的连贯性需要通过一定的连接词体现。第二个是文化和思维模式上的差异。英语有明显的形态标记,严密的句法规则和执着于知性、理性的精神同西方民族比较发达的形式逻辑思维有密切的联系,而汉语语法的非形态特征、句法的灵活性,又往往同汉民族思维的整体性、辨证性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对英汉新闻语篇中所使用的衔接手段进行的对比分析,发现:就新闻语篇而言,两种语言所使用的衔接手段大体相同;但在人称照应、指示照应、省略、原词重复、词语搭配等方面存在着使用频率的差异。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要求:一方面,译者要同源新闻语篇的作者进行对话,以求得对源新闻语篇的准确解读;另一方面,译者要同译文读者进行对话,以便用适合于译语读者文化背景、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译语构建译语语篇。

由于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新闻语篇主要是政治方面的,对于其他新闻语篇未加涉及,日后我们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Halliday&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d Research Press,2001:2-326.

[2]Halliday&Hasan,R.Language,Contextand Text[M].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3]Peter Newmark,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Eugene A.Nida&Charles 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3-4.

[5]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6]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英汉省略语篇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中间的省略
英汉汉英商务口译学习词典编纂原则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英汉校园小幽默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