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快乐的翅膀——关注初中生在音乐课堂的发展
2013-08-15谢建平
◆谢建平
(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
初中生的年龄是花季的年龄,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龄,如何让每个孩子都快乐地成长,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音乐能够使人快乐,能够让我们的审美情趣得以发展和提高;音乐能够拓展我们的思维,丰富我们无限的想象力,能够让我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快乐地展示。而音乐课堂是学生们快乐的天堂(尤其是学业负担很重的今天),在音乐课堂里孩子们可以自由驰骋,自由翱翔,让他们开心快乐是我们音乐老师最大的希望。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音乐课堂里能够快乐呢,笔者有如下一些感想,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让学生用快乐拥抱音乐课堂
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是我们音乐课堂重要而又有效的目标,而音乐课堂中的动与静的把握和正确处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之一。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需要,有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可以是整个身体的律动,这样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有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安静,如欣赏音乐时。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才能够真正达到学习知识和快乐的有机统一。
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离开板凳“动”起来
传统的音乐课堂和其他的课堂几乎没什么区别,一节课下来,学生也不兴奋,平平淡淡,那种教学就像填鸭子,为教学而教学。其实,音乐课堂教学应该有别于其他的课程,特别对于音乐节奏和韵律的学习和把握方面,更应该是“寓动于乐,乐学交融”。记得,有次参加省级音乐课程培训会,有幸欣赏了一节音乐课,教学内容是音乐的节奏。与众不同的是,课堂上学生带没有凳子,学生随着音乐走进教室,在老师的引领下做着各种动作,算是准备活动吧。开始上课了,老师请同学们首先聆听音乐,然后用身体的律动来表现音乐的节奏特点。当然,这节新课内容还是有难度的,因为其中的弱起切分是个非常难把握的节奏,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们边听音乐边做着各种动作,拍手的、跺脚的、拍腿的,等等,大部分同学还是没有能够准确地表现出来,这时候老师没有去说教,他请学生跟着他排着队,边行走边或拍大腿、或拍小腿、或拍手臂、或摸耳朵来表现音乐,学生跟着老师,模仿老师的动作,可想而知,学生非常开心,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当然不用说了,问题也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
2.让“静”陪伴欣赏的左右,让“情”渗透完整的音乐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要养成完整聆听音乐的习惯,因为只有完整的体验,才会有完整的感受。在我们的新课标中,再一次强调关于学生对音乐情感体验的重要意义,我认为“静”是音乐情感体验的关键。记得刚工作那会儿,给学生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学生边听音乐,边听我讲解,生怕漏了什么知识学生不懂。有的时候是学生边听边讨论听到的东西,结果,等听完了音乐,我再问学生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学生的回答令我很失望,现在想来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老师的问题。所以,现在的音乐欣赏课上,我预先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或者说,是引领学生从什么角度去欣赏音乐),学生可以闭目聆听,整个欣赏过程中老师不说一句话,和学生一起在安静聆听中感受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神奇与美妙。然后再提问问题,学生的回答就非常精彩,他们各抒己见,也非常地愿意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悟与大家分享。学生在安静、完整的聆听中,审美情趣得到培养,情感体验也得到了升华。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动和静有时候不是独立存在的,有的时候需要动静结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才是我们的有效教学。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确立相应的教学手法。
二、优化音乐课堂,关爱学生的发展
初中学生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看待事物时,心理的承受力和敏感度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初中生对知识的渴求非常强烈,他们已经不能满足比较浅层面知识的了解了,对课堂上的“花架子”,一些“摆设”(无效教学手段),学生并不喜欢,同时,他们也需要自我展示的舞台,他们有“攀比”的欲望。因此,关爱学生首先应该优化音乐课堂,让学生快乐地成长。
1.远离“空心课堂”,感受科学、技术和艺术的课堂
何为“空心课堂”?即课堂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模糊教学。这是今年暑期教师培训时,我听到的一个新鲜词语,虽然说法新鲜,但是做法并不新鲜。笔者曾经观摩过不少音乐课,有的课看起来很热闹,课堂中似乎形式多样,内容丰满,音乐课上把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知识讲的头头是道,脱离了音乐学科的本体,实际上学生并未真正学到东西,我觉得那就是“空心教学”,是无效的课堂教学。
一堂融科学、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课堂教学,会让学生受益终身,会让他们的灵感得以充分施展,学生能不快乐吗?笔者曾经执教过过一节课:《多彩的音乐世界》,这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模拟的音乐手法,并且能够学会用模拟的手法表现一定的情境。首先,学生在歌曲《森林中的回声》里走进教室,我发现学生在听歌曲的时候,表情先是好奇,再是惊奇(初步感受模拟的手法,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接着新课教学,首先带着老师的问题,欣赏了教材中的两首乐曲,《百鸟朝凤》《羊肠小道》,两首乐曲分别是用中国民族乐器和外国西洋乐器模拟表现了两个不同的情境,当然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学生很是兴奋,争着举手要谈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同学们一个比一个说得精彩(攀比),课堂中掌声不断(和谐),自然教学目标之一顺利完成。接着到了第二目标,是实现学生合作、实践的目标,因为学生们明白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要干什么,所以这个环节的顺利完成也就是水到渠成了,学生有的用塑料袋模拟下雨,下大雨,下小雨,狂风大作……可以说,这节音乐课,孩子们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他们的灵感和想象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所以他们快乐,寓学于乐。
2.关注课堂中的每个细节表现,让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
课堂观察是对课堂进行多个角度的、系统的分析,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得出结论,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渗透理论,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课堂观察,这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从细节上关心学生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前面提到过,中学生处于心理的敏感期,任何不小心或者无意的言语,都有可能伤害他们的心灵。班级里离异家庭的孩子不少,他们对父爱母爱这样平常的词语也敏感,有次我讲课时涉及到这个内容,很多同学都表达了内心的真情实感,当我喊道一个学生,请他也来谈谈时,我看到他低着头,手握拳头微微颤抖,脸上露出伤心的表情,这时候其他学生也都安静而又好奇地看着他。凭着我的经验,这孩子心里一定有事,于是我轻轻拍着他的肩膀说:哦,没有来得及考虑好,没关系,下次还有机会(中学生要面子,自尊心极强)。课后我找了他,经过了解,这个学生因为家庭变故的原因,孩子有心理阴影。这个时候只有关心、开导学生,才是对他最大的帮助。在我的关心和帮助下,这个学生慢慢地变得开朗起来,后来毕业了还来看过我几次。显然,对于老师的关爱,学生感受到了快乐。
课堂提问是门艺术,怎样对待学生的回答更是一门学问,善于抓住细节及时表扬和激励学生,是一个聪明的老师、成功教者的做法。有时候,学生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话而喜欢或者讨厌你的学科,因为你的一个表扬、一个鼓励而对生活坚定信心,充满自信;有的时候,哪怕因为你的一个不屑的眼神,也会深深刺痛学生敏感的心,从此在你的课堂里跟你“对着干”,成为了你眼中的“后进生”。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通过观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音乐课上请学生唱歌,是很多初中同学都不太愿意的事情,他们不是不会唱,而是不好意思,缺少自信,当我对学生的演唱点评时,我总不忘记适当对他们激励和表扬,甚至略带点夸张,不难发现,得到鼓励的同学连演唱的声音也变得响亮了。我认为,关注学生发展中的每个细节,是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具体表现,是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源泉。
三、用真情实感的教学态度打动学生
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在教学中非常重要和必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情,奉献自己的爱心,与学生建立起平等而深厚的感情,让学生能够感受老师的期望,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和信任,从而把这种感动转换成学习的动力。
1.善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须以学生为主体,要转换或者淡化师生间的角色,教师要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当中,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师生的平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够使我们教学任务的完成是建立在学生快乐的基础上。感受流行音乐的美是初中教学的一部分,而学生对流行音乐的了解,在某种程度上要比老师了解得更多,课堂上如果老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多倾听他们的感想,或许我们的教学效果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当教师被学生看成是“贴心人”的时候,学生才会真心对你,才会真正尊重和信任你。
2.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感动学生
学生们都很喜欢音乐老师,有的是因为老师的歌声传情,钦佩不已;有的是因为老师会很多的乐器,佩服得五体投地;有的因为音乐老师的语言亲切优美,打动了他们;有的被老师美妙的舞姿所折服……这些都是音乐老师的优势,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优势,抓住学生的心理,开展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以上是笔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关于关爱学生发展方面的一点体验和感受。“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学习,改变自己,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拉近师生的距离,关心和爱护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双“快乐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