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2013-08-15俞惠霞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31期
关键词:想象绘画幼儿

◆俞惠霞

(江苏省大丰市幼儿园)

幼儿绘画活动是指幼儿用笔、颜料等工具材料,在纸、墙壁等平面上塑造形象的艺术活动。绘画是所有孩子都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当孩子能用笔在纸下留痕迹之时,就会力图把自己所认为的形象表现出来(如画一个大圆、里面画两个小圆,表示这就是妈妈等),可以说,绘画这种艺术形式所具有的线条、形状、颜色等艺术要素不仅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从而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孩子对绘画活动不感兴趣,有的孩子即使感兴趣,其作品缺乏幼儿应有的童真,成人指导的痕迹明显,还有的作品内容大都雷同,缺乏创意,所有这些,都与老师或家长不正确的指导方式有着必然的联系。而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正确的指导,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我们知道,虽然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十分有限,但却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能力,他们会将有限的经验进行超常规的组合,以达到表现自己心中世界的目的,因而常常会表现出神奇的创造力。然而,“作为生命特定时期的产物,儿童美术短暂而炫丽,失去珍爱与引导就会自生自灭。”因此,幼儿的绘画活动不仅是孩子自我本能的一种活动,而且还是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反映,同时又是孩子表达情感、态度、创造力的手段。它在“引领孩子感悟美的同时也为他们开启了心智之门,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获得的审美体验、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思维方式和人格特征。”

然而,在当前的幼儿园绘画教育实践中,有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老师讲、幼儿倾听,老师示范、幼儿模仿;表现在教学结果方面,往往是重视绘画的结果——作品,而忽视让孩子在绘画活动过程中获得快乐、美感、创造,将绘画活动功利化,以绘画考级活动取代一所幼儿园绘画教育教学的质量,甚至提高到素质教育水平的高度。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往往会发现,在一些看似生动的幼儿绘画作品中常常会不自觉地看到一些成人的笔迹;而一些所谓的幼儿绘画大赛似乎已经陷入了某种特定的模式而不能自拨。这些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教育者在观念上忽视了绘画这种教学形式对孩子在个性乃至全面发展方面独特的影响作用。

由此可见,我们在指导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时,要将绘画活动作为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确立“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画家”的教育理念,不要随意扼杀孩子的创造意识,注重孩子通过绘画活动来认识事物,促进智力的发展,同时让孩子通过绘画活动感受美、发现美和表现美。

二、要为幼儿选择适合的绘画内容

1.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绘画内容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幼儿对学习对象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进一步使其进行丰富的想象,从而发展其创造力。《纲要》在艺术教育改革中强调“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感兴趣的一般是他们周围所熟悉的事物,如水果、蔬菜、小动物、家人、班上的小朋友、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等等。作为教育者,要以这些孩子所熟悉的事物作为绘画的基本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丰富的想象、创造。而假如教师让孩子一开始就画一些几何图形,以让孩子接受正规绘画训练,势必抑制孩子们学画的兴趣,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甚至会对学画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感。

2.选择能够给幼儿以想象空间的绘画命题

幼儿绘画注重想象、创造的特点决定了在决定绘画命题时必需将这个命题是否有利于进行丰富的想象、创造作为选择的重要依据。根据这一依据,我们在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时,往往会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幼儿选择诸如“未来的房子”“会变的饼干”“我喜欢的糖果”等命题,这些命题虽然具有不确定性,却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依据,他们既不受具体某一事物的限制,又不是凭空想象,也不受是否对错和是否像与不像的局限,极大地拓展了幼儿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幼儿的创造能力。

三、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开展创造性绘画教学活动

1.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幼儿的绘画活动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积极重构的活动,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则有赖于我们成人的帮助与引导。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体现在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更是如此。大自然和大社会中美丽的景物、美好的事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有一次,外面飘起了雪花,对于中班的孩子们来说,看到雪花的经历不是很多,因此,我当机立断,中断了当时的教育活动,而让孩子们走到户外,与雪花来一个“亲密接触”:看一看,雪花长什么样子,是什么颜色;接一接雪花,雪花变成了什么;尝一尝,雪花是什么味道;学一学,表现出雪花在天空里飘落时优美的舞姿;一起堆个小雪人,和小朋友们交朋友。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对雪花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有了深厚的感情,然后在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时,孩子们对绘画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画面内容丰富,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有自己的特色,在组织作品讲评时,孩子们畅所欲言,充分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

2.适当运用范画

从幼儿园绘画教育目标来看,绘画活动应当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活动,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启发、鼓励幼儿画出富有创造性的作品,而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有好多老师习惯性地先出示教师的范画,再一笔一画地进行讲解画法,然后再让幼儿进行自己的绘画活动,结果便是三十几个幼儿的绘画作品如出一辙,毫无创造性可言。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幼儿对教师范画的依赖、绘画手法上的放不开和构图布局方面的固定模式,从而抵制了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应当承认,范画对幼儿掌握绘画技能是有帮助的,因此,笔者认为,首先,是当幼儿绘画过程中出现难度较大的细节时可以适当使用范画,以让幼儿掌握绘画技能;其次,是可以出示多幅不同风格的范画让幼儿欣赏,以起到拓展幼儿的思路、丰富幼儿的想象的作用;最后,切不可以幼儿的作品与教师的范画是否相似作为评价幼儿作品好坏的标准。

3.运用游戏的方法组织绘画教学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虽然绘画活动主要是一种动手操作的活动,但同样可以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来参与或完成这个活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中班绘画活动《有趣的饼干》中,教师与幼儿每人都手拿一块圆圆的饼干,让幼儿想象圆圆的饼干象什么?孩子会说出如“太阳”“镜子”“泡泡”“月饼”等物品;教师然后毫不犹豫地在饼干上咬了一口,也要求幼儿也在饼干咬上一口,然后又让幼儿进行自由想象,现在的饼干的样子象什么?幼儿这时会想象出如“月亮”“叶子”“嘴巴”等物品。连续三四次的活动过程进行后,直到饼干不见,幼儿一边吃着饼干,一边进行着自由的想象,觉得新鲜刺激又好玩,在这样的情绪带动下,教师要求孩子将想象出来的各种形状画下来,并互相连接起来,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最后每个孩子都能画出一幅富有特色的画面。

4.鼓励幼儿进行幼儿自由创作

绘画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启发、鼓励幼儿创造新异的作品。因此,在组织绘画教学时,首先,是在绘画的内容上鼓励幼儿进行丰富的想象和创造。要不断开阔幼儿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创造想象,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是在绘画的形式上,可以为幼儿提供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自由选择,从而使幼儿不受特定绘画手法的限制而进行自由大胆的表现。再次,可以在作画的方式上有所变化,如让幼儿自由组合进行合作作画,或是教师讲一个故事的前半部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故事的后半部分,这样的绘画形式为幼儿所感兴趣,也使幼儿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发展。

5.重视教师的巡视指导

教师的巡回指导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激发幼儿再创作的兴趣,充分唤醒幼儿潜在的创造意识,渗透审美意识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师的巡回指导是绘画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在发现幼儿绘画中存在的问题时,要注意用得当的启发性语言,随时引导幼儿回忆、提取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经验,运用已有的相关技能,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同时,要及时帮助幼儿解决操作活动中遇到的技能障碍。

6.让孩子在绘画过程中获得快乐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画画,他们喜欢在毫无约束的氛围中,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常常喜欢用画笔把看到的美景画下来,在绘画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还锻炼了动手的能力,感到绘画既好玩又开心,得到了最大的快乐。“喜欢”是想学的动力,“兴趣”是喜欢的升华,从兴趣到乐趣是成功的必经途径,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让孩子通过绘画活动使孩子获得最大的快乐,在绘画中快乐成长,而不是把孩子参加绘画大赛、绘画考级作为绘画教学的目标。

7.组织幼儿进行“讲画”的活动,让幼儿运用自己的语言对绘画作品进行表达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的最美好的映象,是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种体验和感受是成人所体验不到的。在绘画过程中,他们有时会采用将有限的经验进行非常规的组合来表现自己所要表达的愿望,因此他们的作品往往会表现出稚嫩、直白、大胆和神奇,从而在很多时候并不为成人所理解。其实,一幅画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他们的一篇作文,一个故事,因此,如果不将它表达出来,这篇作文或故事也许永远不为其他人所理解,而如果让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达,则不仅可以让成人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还可以激发对绘画活动的兴趣,让他们表达作品所赋予的情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无疑是有益处的。

8.利用艺术作品中审美要素互相贯通的特性开展创造性绘画教学活动

艺术作品中的审美要素是指艺术作品中符合美的规律、能引起主体审美反映或美感体验的那些形象化特征。如文学作品中词汇的优美精巧、句式的整齐连贯、情节的起伏跌宕,音乐作品中旋律的优美动听、节奏的抑扬顿挫、曲式的重复变化,舞蹈艺术中动作的张驰有度,美术作品中色彩的鲜艳夺目、线条的疏密有序、构图的对称均衡,等等,所有这些无不给人以美的感受。而艺术审美要素虽然依托的载体不同,却能表达出相同的审美意境,使人感受到相似的审美情感体验。如绘画中的绿色象征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给人安全、温馨、宁静、纯真的感觉,弯弯的曲线则给人以柔和、流动、委婉、轻盈、优雅的感觉,这种感觉完全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或是舞蹈的动作来进行表现。所以,通过文学、音乐、舞蹈等不同的审美活动来开展创造性绘画活动在幼儿园开展创造性绘画教育活动成为可能。如我们在大班开展了波洛克的印象画《会聚:第十号》的欣赏活动。由于这幅著名的绘画作品中并没有特定的人物形象,有的只是由各种线条、形状、颜色组成的多种不确定的图案,因此,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教师将重点放在如何体验作品所表现出的艺术审美要素上面,如让幼儿用自由创作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这幅画面的色彩和线条、用丰富的词汇来形容这幅画、用合适的音乐来匹配这幅作品等,幼儿通过不同艺术形式来表达出对这幅画的感觉以后,对这幅画的艺术特点有了最直观的体会。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幼儿运用各种绘画材料来创作自己的抽象画。在孩子进行自由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不受材料、形式、构图的局限,每个人都创作出了自己的抽象画。在整个的活动过程中,孩子不仅对艺术的审美要素有了最直接的感受,而且使自己的创造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讲评活动

当幼儿认真地完成了一幅绘画作品时,总是希望老师能给予表扬,因此对于幼儿的作品进行讲评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首先,教师是要怀着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他们的小手还十分稚嫩,画出来的线条不够流畅、完美;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所画的画面往往会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不符合逻辑,但这正是幼儿绘画作品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其次,要会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讲评。如讲评要面向全体幼儿,力争使每个幼儿感到其作品被其他人所认识、所欣赏的快乐,使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讲评时要将重点放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再次,要运用多种讲评方式。如不仅要重视教师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讲评,还要重视幼儿之间的互评,要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集思广益,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或者可以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张贴或悬挂,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上画了些什么内容,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的创造愿望。

[1]陈帼眉.幼儿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陈铁桥.幼儿画创作开智法.辽宁美术出版社,1996.

[3]胡珮.真实的震撼——中国儿童美术的未来思考.美术,2003,(6).

[4]胡珮.根深蒂固——儿童美术与文化传承.美术,2004,(6).

[5]楼必生,屠美茹.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0).

猜你喜欢

想象绘画幼儿
快乐的想象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