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如何以人格和学识的魅力感染学生

2013-08-15◆初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31期
关键词:做学问学识学问

◆初 芸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城关中学)

义务教育阶段,学越来越难教了,孩子越来越难管了,而我们教师迫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教学成绩的压力,不得不想方设法的要学生考出好成绩,而现实的情况是,教师纵有千条妙计,也很难让学生买自己的帐。这就使得在教学实际中,教师深陷矛盾冲突的漩涡之中,师生间时常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殊不知这种矛盾的根源是传统的教育理念。

为人师表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必须以人格和学识的双重魅力去感染学生。人格和学识是相辅相成的,人格是做学问的根基,学问是人格的外化,二者不可偏废。只是一味的人格修炼而毫无学识,便是道德的蜡像,大而无当,没有人格的学识,是空中楼阁。培根,虽然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建树,但人品却被人们所诟病。他被后人称为“历史上最见利忘义的、卑鄙的小人兼才子”,纵观历史还真不乏其人。

用人格和学识的魅力感染学生,并不是一己之的发明,从远的说儒家的修身重于做学问,实际上就是兼顾了修身与学问并突出了修身;从近处说,“身正为师,学高是范”,也道出了如何为人师的真谛,身正,说的是教师的品行修养,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人格,学高说的是教师的学问修养,或谓学识,做教师的,就应是本专业的饱学之士,二者兼具做教师也就成功了十之八九。

儒家的学问观是把修身看做与做学问同步进行的,甚至于修身重于做学问。人生修养是儒家学问的本色,我们以《大学》为例,“大学”指的是大人之学,是个人修身和政治素养的学问,主要阐明孔子和孟子的仁政思想,也是个人修养的大节目所在。其作法是我们常讲的三纲八目。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至善。八目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是根本。

南京晓庄陶行知先生墓碑上镌刻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先生一生做人的真实写照。陶行知的儿子陶晓光曾请育才学校副校长开了个假学历证明,陶行知知道后,立即拍电报将假证明索回。同时,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说:“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追求真理做真人”。反观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室里贴着的作息表、课程表是为了应付上边检查用的,教师的任务是封好学生的口,每当上边检查之前,都嘱咐学生不要说漏了嘴,要按照学校布置的统一口径回答;上边有问卷调查,还得经过教师口授真经,按规定的答案照本宣科……这些做法,教师过关了,领导高兴了,试问:对孩子们的污染,这笔帐找谁算呢?又有谁肯做陶行知?

教师要以学识的魅力感染学生,这并不玄乎,教师不仅要有本专业的知识,更要有相近学科的知识,知识从何而来,是靠终生孜孜不倦做学问而得,本专业书籍要钻得深、吃得透,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领域,业精而博学,这就是对教师学识上的要求。

[1]大学.古诗文网.

猜你喜欢

做学问学识学问
为学与做人
比多少的学问
做一个有理想有学识有诗意的教师
“一”的学问
写散文从做学问开始
鸡叫的学问
“贴秋膘”不等于吃肉,秋冬进补有学问
高校教师自我学习的方向探究
熊复的才干与学识——兼及他与胡耀邦的一段交往
做学问像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