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2013-08-15王旭东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13期
关键词:教师应新课程情境

◆王旭东

(唐山市丰润区泉河头镇中学)

一、当前数学课堂提问面临的问题

1.追求形式主义的现状。前几年全体初中推进新课改,我们的教师为了达到所谓的“课堂气氛”,在新课程的光环下,过多的提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这样的问题,表面上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并无实效。

2.忽视学生的终生发展。新旧课程进行交替后,我们有不少实施新课程的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为什么学生仍觉得学数学很枯燥?在课堂提问中,过多集中在记忆型知识。这使得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感到枯燥,激发不起学习的热情。因为缺少真实生活的体验,所以不能满足他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二、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的几点实践

1.尊重学生的想法。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决定着一切。教学往往是教师向学生单方面的灌输知识。然而,实质上的教学应以教师教为中心,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为前提。教学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生才能不断的激发出创造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才能,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大胆求异,提出自己的见解。

2.巧选角度,激活思维。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跟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分不开的。要激活学生的思维,不仅要注意提问的方式,还要注意掌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在学生思维不畅或有可能受阻的时候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在设计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多角度的提问,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佳角度,进而激活学生多方面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设计情境式提问,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以疑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初中学生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富有新鲜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兴趣点出发,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思维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

4.设计发散式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分析。在平时教学时有意识有目的地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使思维处于积极开放的状态。思维的灵活性不仅体现在解题的思路上,教师若能引导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大胆的设想或质疑。这种发散思维使课堂增添了许多生机和精彩,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多向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的设计直接或间接决定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课前精心设计问题,授课时还要启发学生巧思。对错误的要善于诱导,使他们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深化,受到锻炼。

猜你喜欢

教师应新课程情境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