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筝教学“四部曲”

2013-08-15叶明予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13期
关键词:四部曲学琴音高

◆叶明予

(张家港市少年宫)

近年来,学习各种乐器的学生逐年增多,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学习乐器能受到高雅音乐的熏陶,从而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但部分家长对于学习目的并不明确,无视孩子的兴趣爱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在培养孩子。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常会看到学生为弹琴而弹琴,缺乏思维、缺乏情感、缺乏韵味,演奏出来的音乐没有感染力。

一、依据孩子的特点——循序渐进

一些学艺心切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身体发育不太成熟的情况下,就让孩子学习各种乐器,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今后的学习。一般情况下,从幼儿园中、大班时开始学习古筝会比较合适,这时孩子的指关节相对来将已经发育到一定阶段,弹弦的力度能基本体现,学琴的技艺能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得以计划地进行。在孩子学琴前,可以先通过听和玩让孩子在音乐素养方面得到一定的熏陶,然后着力让孩子在触摸琴弦的过程中产生对于音乐的兴趣,让孩子在玩筝中学习。

学习乐器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练习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完成阶段性的任务,进入更高一级的学习。当孩子对教材内容仍然一知半解、技巧只能勉强完成的情况下,有些老师便急于求成,又开始教新曲子。这无疑是拔苗助长,背离了可接受性、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表面看,孩子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很多知识,可是,当孩子学到一定阶段需要突破时,却因为基本功不扎实徘徊不前,没有办法实现质的飞跃。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堪重负,导致琴没学成反而扼杀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其实,器乐学习中,每个阶段都有其难点、要点、音乐风格需要掌握,学生、家长、老师要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地、系统地、科学地进行学习。当孩子因为基本功练习的内容单调,而产生厌倦情绪时,教师可以尝试将基本功练习编成有趣的旋律乐谱,或者用有趣的形象比喻,激发孩子的兴趣,从而完成练习任务。比如,教孩子弹奏《勾托音阶练习》时,我经常比作手指走楼梯,让孩子们比比谁的手指走得又稳又准,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掌握科学的方法——温故而知新

一种良好的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琴的关键,首先要能合理安排练习时间,按时定点训练可以养成感受音乐的习惯,能够让练习者快速进入状态。并且要有明确练习目的,在每次练习前都要思考一下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练习才有价值。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将慢练与快练相结合。特别是练习速度快、技巧较复杂的乐段、乐句时,要先把速度放慢一倍或二倍来练习,熟练以后,再开始用原速进行练习。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只重视乐曲,忽视练习曲的现象。但练习曲一般都具有针对性,通过反复、专门的某种单项练习,可以从中学会、巩固或改进某种弹奏技巧和方法。加上训练练习曲通常是纯技巧练习,没有旋律和乐曲表现方面的负担,就能更好的把握技术要求,效率也高。因此,练习曲的训练也是我们提高演奏技巧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孩子们掌握了一定数量的乐曲后,应该把复习一些经典的曲目作为不断提升的重要手段,这样不但可以积累大量的表演曲目,还能够训练和提高孩子们的记忆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复习可以在那些旧曲目中得到新的体会和认识,从而掌握演奏技巧,提高乐曲的理解能力。

三、培养音乐的感觉——听唱“养”乐感

乐感是在聆听音乐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是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音乐基本素质和能力。只有内心积累了丰富的音乐音响,才能形成对音乐的直觉感受和体验,在音乐音响作用于人的听觉的过程中,领略音乐的美。为此,教师应该从简单的练习曲、乐曲开始,注重对学生音乐审美感受的培养。用手势、图形、想象等各种方式对孩子进行音高、节奏、综合的训练,让孩子在学习掌握演奏技巧的过程中直接感受音乐,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内心音乐感觉。

比如,跟琴练唱音阶(古筝是五声音阶)。首先,聆听琴音do的音高,用听觉感受音高、记忆音高,再准确地跟琴唱出音高。唱出音高的同时还应继续注意聆听,听自己唱出的音高是否与琴的音高完全相同。这一步是锻炼音高听觉记忆能力的关键点,同时体会唱名与音高的对应关系。然后,弹出相邻的下一个音级re用同样的方式练习直至唱准,再按柯达伊教学法做出相关的音高手势,唱出do、re的音高。接着,弹奏do,让学生凭借听觉记忆去回想古筝发出的re的音高,再用唱名re唱出这个音高。以此类推,逐步获得每个音级的正确的音高听觉记忆,在听和唱之间建立思维联系。

再如,在学琴初期,可以像铃木教学法所提倡的那样,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像听家人谈话那样听他要学习的音乐。每次在孩子学习新的乐曲之前,让他先去反复的聆听音乐,可以在吃饭、睡前、做游戏等放松、自然的状态下听。在孩子潜移默化的熟悉了那首乐曲后,再让他在老师指导下凭记忆把乐曲在乐器上奏出,整个过程就像小孩子学说话一样由听到模仿。孩子学弹乐曲的过程其实就像在用最舒适的方法把脑海中的乐曲奏出,而不是学那首乐曲的本身,所以往往事半功倍。

当然,也可以通过歌唱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内心的音乐感觉,古筝是富有歌唱性的一种乐器,它的演奏伴随着内心歌唱。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都不爱唱谱,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多唱谱可以提高乐感、节奏感和旋律感,让自己对乐曲的每个细节都做到心中有数。因此,我一般都要求孩子在学乐曲之前先要有感情地学唱乐谱,心里有音乐的流动性和自然性,然后再把内心情感和器乐演奏贯穿起来,这样,才真正演奏出充满感情的、美的音乐。

四、启发思维的想象力——巧练长心智

在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孩子具备了熟练的音乐技能,但他们的弹琴过程其实只是“手指体操”的过程,正如著名波兰钢琴家霍夫曼曾经忧虑地指出:“现代技巧中有种令人遗憾的倾向,就是技巧本身成了目的。”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教学生技巧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启发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授其以渔,在练习中要求孩子每一次重复都有新的感觉和发现,都要解决一些过去没有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把握音乐,进而产生新的技能或更深的音乐体会。

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器乐学习中的倾听、视谱、演奏等都与想象力有关,因此在器乐教学中更要注重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比如,《瑶族舞曲》的第一段,就给了孩子们充分想象的空间。舞蹈性的低音节奏,犹如姑娘们敲起了心爱的长鼓→柔和委婉的主题,如一位少女翩翩起舞,婀娜多姿→流动的旋律,仿佛姑娘们纷纷加入舞队,人群活跃了起来,年轻的小伙子也情不自禁地闯入了舞蹈的行列欢跳起来→快板旋律的不断重复,通过力度的增强,渲染了热烈欢快的舞蹈气氛……在教学中教师还应给学生发挥创造的机会。比如当孩子们熟悉《瑶族舞曲》的主旋律以后,我会要求他们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或者为音乐填词、或者编创一段舞蹈、或者创作一幅画卷……在古筝教学中,让孩子自己去探索音乐、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

器乐学习应该是座通往音乐世界的桥梁,我们要在“艺术教育艺术化”理念的指引下,讲究教学方法,正确地指导孩子学习乐器,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水平,发展孩子的音乐思维,提高孩子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猜你喜欢

四部曲学琴音高
乔治·克拉姆《螺旋的银河系》的镜像世界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孔子学琴
论高平钢琴奏鸣曲《浮影》中纵向音高组织的逻辑运用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遗传概率计算题解法技巧“四部曲”
作文教学“四部曲”
奏响低年级节奏教学“四部曲”
炀炀的“三心二意”学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