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择科学教学策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013-08-15奚苏娇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13期
关键词:容量课文语文

◆奚苏娇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外国语学校)

有人把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形象地比喻为“口香糖课堂”,即“香喷喷,甜津津,有点嚼头,完了还能吹个泡泡玩玩”。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闻到香,感觉甜,却无营养;可以嚼,可以玩,却不能当餐。纵观实际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表演。同时,在课堂上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学生死记硬背、疲于应付的做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共同的关注与思考。

问题出在哪里呢?是我们的老师没有尽力,还是我们的老师没有水平,抑或是我们的语文学科真的是这么的难教?我想这些都不是,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老师上课的立足点没有改变,我们的教学策略没有改变,以往的许多改革,都是从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上作出的改变,没能彻底改变语文教学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根本问题。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策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精神力量,是语文学习的动力之一。成功的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对学习这一节课的学习兴趣,更要在教学中把这种兴趣延伸到对语文这门学科的钻研兴趣,形成一种持久的动力基因。只有达到这样的目的,才可成功地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发学生的新鲜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期待感,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注意设置必要的学习障碍,让学生感受到逾越障碍的欢乐;促使学生不断地调整学习动机。

教学时,我经常通过锤炼语言、描绘情境。联系实际、展现情境,运用实物演示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种乐学的情境,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乐趣和愿望。比如,在某些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于学生来说是常见而不去加以注意的,运用实物演示法,把生活中常见的实物纳入教学的情景之中,可以使学生豁然开朗,眼前一亮。我在教学《落花生》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更多地了解花生的外表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我提前准备一点花生和花生的茎叶,学生兴趣盎然,联系生活实际竟然说出了花生皮、花生果、花生茎许多的用途。于是,我“趁热打铁”,鼓励他们课后通过问家人、去阅览室、上网等方式了解花生的其他用途。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他们主动求知的欲望。

二、有效指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小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能在课堂传授教材时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联系点,全面辐射,巧妙拓展,必然会让课堂充满无限生机,“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为了让学生能自然地读,有目的地读,就要以课文为本,向课外辐射,以一篇带多篇甚至多本,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厚加宽。

1.在文本空白处拓展阅读

课本中有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读者去感悟。如果我们的老师有激活学生课外储存作补充,恰到好处地“补白”,就能促进学生感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学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当学生为五壮士的英勇无畏所感动时,我向学生介绍,向五壮士一样的英雄还有许多,有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小雨来,等等,他们的精神流芳千古,课下搜集读一读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用心感受他们的精神品质。这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在认识不全时拓展阅读

文本所提及的内容,有些与学生有着巨大的时空差距。教学时,当学生无法理解文本的内涵或者对文本的内涵只是“浅尝”时,教师要及时补充相关的材料。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伊始,学生对于“日寇”的理解,他们只知道这是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称呼,却并不十分清楚为什么这样称呼?于是,我让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有关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罪行的资料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理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痛,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日寇”这个词,这样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3.对课文作者的拓展阅读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文质兼美,不乏名家名篇。学生正是在品味语文魅力的同时,与作家进行着亲密的接触。从《草原》中认识作家老舍,以《生命 生命》中初识台湾作家杏林子,从《珍珠鸟》中熟识冯骥才……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深入了解名家奠定了基础。每一个作家成功的背后,都有许多动人心弦的故事,在学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引领学生拓展阅读作者自传以及作者其他作品。

在学完《松鼠》这篇课文后,我向学生推荐了作家布封的巨著《自然史》,在学完《触摸春天》这课后,我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这是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写的一段文字,写得非常美,而后,又向孩子们推荐了她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名家名作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扎根。

4.对课文原著的拓展阅读

面对着这一帮天真活泼的孩子,我们总是放不开手,认为他们的阅读能力有限,担心他们读不懂原著,其实不然。像《爱的教育》《西游记》《水浒传》等许多原著,学生都能读懂。读整本的书有利于扩充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学完了《景阳冈》后,我指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学完了《草船借箭》后,我带领学生拓展阅读原著《三国演义》。通过阅读原著,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既巩固了课内知识,又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三、确定恰当的教学容量

教学容量主要是指有效的信息量和学生思维的容量,评价课堂教学容量是否恰当,主要看有效信息是否足够,学生的思维容量是否足够。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数课文都比较长,尤其是在中高年级,大部分课文一般需要两节课乃至稍多的时间完成。但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合理分配课时,往往在公开教学时一课时的容量很大,求多、求全、求完整,想把课文所有的内容都学完,语言文字训练不落实,如蜻蜓点水,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明显,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很多公开教学都超时,也剥夺了学生休息的权利;而日常教学时,第一课时的容量又比较小,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课时分配不均,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以下是我在试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后,和师傅的一段对话:

“你这节课上的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

“是第二课时。”“既然是第二课时,那怎么对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介绍放在这节课呢?是否在第一课时就呈现呢?”

“我觉得把这个环节放在这一课时,

教学效果会更出彩。”

“那你第一课时都上些什么呢?”

“……”

“那你觉得,你的教学设计科学吗?课时容量合理吗?”

我支吾着不知如何作答。

那么,怎样合理地分配好教学时间,使两课时的容量适中,合理分配好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呢?

2005年,南京市的小语界就率先提出“一篇课文两课时”的教学思想,目的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要求是合理地安排两个课时的教学任务。因此,应该强调课时意识,合理地划分任务。课后,我思考了很多。的确,一节课的容量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只有合理地安排,合理地把握,才能使我们教学的双边活动——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落到实处。

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质疑……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是否注意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否注意了学生的独到见解,是否注意了学生向权威挑战的意识。

我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学生深刻感悟到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的结构特点是“总——分”,知道分述部分又紧紧围绕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展开描述。学生在读中自然感悟到两段文章结构上的相似之处。但有学生提出“课题是‘桂林山水’,理应先写山,再写水,而文中恰恰相反。是不是像这种部分的前后顺序可以调换?”这时,我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桂林山水》开头写到:“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所以分述自然先写水,再写山。

著名教育改革家李希贵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学生的潜能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它就有多大的发展。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放手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放手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当然,在选择教学策略时,还必须考虑教师本人的能力与经验,因为教师要带到课堂上的是教师个人独到的长处、弱点、经验、能力和兴趣,这就是“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的道理。所以,教师的教学应当区别与他人的教学,要应用多样的教学策略,适应学生的需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小而言之,一种知识要转化为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应相机点拨、循环往复。小而言之,一堂课要使学生学有所得,不能面面俱到,而要相互联系、彼此补充;大而言之,一个阶段的教学计划要落实,不能浅尝辄止,而要能左右逢源、融会贯通。每一堂语文课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语文教育中的一环,是整个语文教育阶梯中的一级造梯。语文教学既要体现教学过程,又要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既知学习之然,又知学习之所以然,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用。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万明华.有效的语文教学[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12.

[3]姜玲玲,刘大伟.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现代教育科学,2011,(1).

[4]张和忠.谨防语文课堂游走于“有效”与“无效”间[J].语文教学通讯,2011,(2).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6.

猜你喜欢

容量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水瓶的容量
背课文
小桶装水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鼹鼠牌游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