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代理成本问题的研究综述
2013-08-15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张静敏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张静敏
1 代理成本的界定
代理成本(Agensy Costs)源于代理理论(Agensy Theory),代理理论研究当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存在冲突时,如何设计合同激励理性的代理人按委托人的利益行事。如果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那么就有理由相信代理人不会总是按照委托人的利益行事,为了保证双方利益一致,委托人就需要签订适当的契约来限制代理人行为和利益上的偏差,而签订这种契约所承担的成本就是“代理成本”。詹森和麦克林将其定义为:为设计、监督和约束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而签订契约所付出的成本,再加上执行该契约时超过利益所造成的剩余损失。
2 代理成本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代理成本是公司发展演变的必然产物,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经济资源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Berle和Means,1976),两者掌握的信息不对称,理性的代理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萌生机会主义行为动机,从而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利益行事,使得委托人的利益受损,最终产生代理成本问题。
由于国有股的产权残缺和承担政府行为的特征,造成国有股产权模糊、多重代理链条,使得所有者并不能有效地监督管理者(肖作平,2005),管理层常由政府任命,其主要对政府负责而非对全体股东负责,其治理带有明显的政府干预色彩,使得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更具偏差,因此,随着国有股比例的上升,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就越大(高雷等,2010)。另外,由于大股东相对于小股东拥有实质上的决策权,倾向于占用公司资源、侵害小股东的利益,但是,大股东的存在对降低代理成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股东比小股东具有更大的动机去监督管理层,小股东更乐于“搭便车”,没有动机去监督管理层,因此,股权越集中,代理成本就越低(高雷等,2010)。此外,研究发现,当高管持股比例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降低代理成本(Jensen和Meckling,1976)。
3 代理成本的计量
詹森和麦克林将代理成本分为三部分:(1)监督成本,即委托人监督代理人所发生的成本;(2)担保成本,即代理人保证不从事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费用,以及如果从事了这些活动,代理人应向委托人赔偿的金额;(3)剩余成本,即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利益最大化决策之间的偏差而给委托人带来的利益损失。
他们只是对代理成本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并未给出代理成本的具体计量方法。Ang(2000)提出了两种计量方法:一种是从投入的角度计量代理成本的营业费用率法;另一种是从产出的角度计量的资产周转率法。部分国外文献用影响代理成本的公司特征变量代表代理成本,典型的替代变量有:公司规模(Chow,1982;Jensen,1986)、财务杠杆(Jesen和Meckling,1976)、增长性(Jensen,1986)、管理层持股(Ang,2000;Jensen,1993)、股利支付率(Belden,2005)、股权集中度(Inderst和Muller,1999)、应计项目(Francis et al.,1999)等。
4 代理成本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4.1 代理成本与信息披露
为了降低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管理层会有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机,但是,信息披露是有成本(信息收集和管理层的声誉、诉讼成本等)的,因此,管理层在决定披露信息之前,会权衡其成本和收益。研究发现:当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的程度增加,管理层自愿披露的程度也会增加(Decumes et al.,2008)。但是,管理者的自利倾向越严重,代理成本就越高,其更倾向于减少甚至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披露(罗炜等,2010),杨玉凤等研究学者在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代理成本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先有代理成本的产生,后有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4.2 代理成本与审计选择
由于理性的小股东和潜在投资者会预期到大股东的行为可能会损害其利益,因而会选择折价购买或不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导致公司价值降低以及融资成本提高,最终导致大股东价值下降,因此,大股东具有引进监督或保证机制来缓解两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以使小股东和潜在投资者确信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保护(Jensen和Meckling,1976);Fan和Wong(2005)也认为,审计可以作为一种监督机制,能够有效缓解控股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从而降低代理成本。
5 基于代理成本问题研究的政策建议
Jensen和Meckling强调改善改善治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降低代理成本?方法一:鼓励管理层持有公司股份,研究发现,对高管层进行股权激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代理成本;方法二:改变融资方式,但无论采用哪种融资方式,都会造成代理成本,而资本结构的设置,就是要权衡两种融资的代理成本,使得总的代理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就是最优的资本结构(Jensen和Meckling,1976);此外,李明辉研究发现,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提高股权集中度,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代理成本。
大量研究文献指出,外部治理的改善有助于缓解代理冲突,降低代理成本。Easterbrook认为股利分配能够有效地降低股权代理成本;La Porta等指出股利支付可以缓解控股股东和外部投资者间的代理问题,并且当外部投资者要求改善内部以现金股利形式分配盈余得到法律的保障时,股利支付减少代理成本的效果将会更显著。此外,公司治理的完善、代理成本的降低也离不开法律制度的完善,基本理念之一:股东平等。大股东与小股东应当享有同样的权利,具体表现为“公司的股票表面上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但必须明确的是股东平等虽然建立在股份平等的基础上,但绝不是股份的平等,而是公司与股东间在基于股东地位而发生关系的场合给予股东平等的待遇,以实现大小股东实质上的公平。
[1]高雷,高田.信息披露、代理成本与公司治理[J].财经科学,2010(12).
[2]高雷,张杰.代理成本、管理层持股与审计质量[J].财经研究,2011(1).
[3]李明辉.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9(2).
[4]罗炜,朱春艳.代理成本与公司自愿性披露[J].经济研究,2010(10).
[5]杨玉凤,王火欣.曹琼.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代理成本相关性研究[J].审计研究,2010(1).
[6]Ang,J.S.,R.A.Cole and J.W.Lin.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e,2000,55(1).
[7]Chow,C.W.The Demand for External Auditing:Size,Debt and Ownership Influences[J].Accounting Review,1982,57(2).
[8]Jensen,M.C.And W.H.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c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4).
[9]Jensen,M.C.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and Takeover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