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2013-08-15梁茜
梁 茜
一、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一种监督机制,依法通过检查审核财务收支、资产管理、干部经济责任履行等情况,监督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评价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内部审计机构熟悉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管理情况,对出现的相关问题能够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解决高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聚财节流的保障,在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和效益评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
1.有助于强化内部控制和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规模、教育投资、教育经费的增长客观上要求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职能,高校内审机构是高校的职能部门,加强内审工作是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审核,验证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从而提高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使学校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2.有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从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分析,在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存在挤占、挪用、私设“小金库”等问题,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应该把监督资金使用作为重要任务,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有限经费的合理利用,避免经费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有助于推进干部廉政建设
当前,一些高校制度不严,管理不善,腐败现象侵蚀高校,领导干部涉案数量攀升。缺少相应的制衡机制,容易出现违纪行为。通过高校内部审计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限制和制衡权力运作,打击违法违纪行为,预防腐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三、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内部审计缺少法律规范和审计标准
我国的内部审计方面缺乏权威性的法律规范,国家层面出台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指导高校的内审工作,约束能力低,法律效力不高,大多数高校也没有建立内审方面的相关制度,造成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法律保护,影响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和正确性。
2.对高校内部审计管理决策职能缺乏认识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重点仍是以纠错防弊为目的的事后审计,很少对资源的管理、经费使用的有效性、资金利用率进行审计评价,只关注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而忽视经济评价职能,只重视财务审计而忽视管理审计,对内审部门在高校内部管理方面应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够深刻。高校内部审计的范围及深度远远达不到要求,严重影响了效益审计工作的展开,进而阻碍了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3.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的风险加大,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高校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多层面的管理风险、财务风险、社会风险等相继出现。各项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而相应的控制制度不完善,被审计资料急剧增长而审计技术手段落后,审计方法跟不上信息化步伐,审计信息安全存在各种不确定性,这些新情况使得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审计风险更加隐蔽。长期以来,高校是事业单位管理模式,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审计法规匮乏,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在高校内审工作中如何实施风险管理是一个新的难点。
4.高校内部审计成果落实不到位,忽视后续审计
内部审计工作已逐渐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但是同社会审计相比,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在独立性和强制性上相对较弱,被审的对象对内审部门的建议不够重视,部分领导对内审结果的落实和督促较少,忽视后续审计程序。
5.高校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内部审计》明确,内审队伍应由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建设工程、信息系统等方面专业素质的人员组成,并具备必要的职业资格。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审计人员来自财务会计及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内部审计日益复杂的业务需求,也难以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需要。
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对策
1.健全与高校内部审计相适应的规章制度,规范内审业务的开展
法律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完善内部审计相关法律建设,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高校应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结合高校实际,制度符合自身情况的规章制度,例如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审计人员绩效评价制度等,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的内部监督机制,推动内审工作制度化、法制化的展开。
2.重新定位内部审计职能,实现内部审计全面转型
高校的资金数额不断地增长,内审部门应对学校办学经费的筹集和投入使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性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加强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在高校教育经济活动中,风险是无法完全避免的。风险管理审计更注重审计的事前规划,内审人员应通过规范的审计程序,采用系统的审计方法,对高校管理活动和重大业务活动进行检查,评价其所面临的风险,及时发现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制定风险防范措施,规避可能存在的损失。
4.强化内部审计成果的管理和监督执行力度
内审部门应找准工作定位,创新工作方法,赢得领导重视,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使相关部门认识到审计行为将会帮助他们防止工作中的失误,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审计人员应坚持原则和准则,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独立客观地做出审计结论,对审计监督意见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整改方案落到实处,使内部审计真正产生实效。
5.完善内审人员专业构成,提高业务素质
为创造良好的内审环境,高校应通过优胜劣汰的机制选择优秀相关专业人才加入审计队伍,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内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审计工作专业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因此应注重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从风险意识和业务技能等方面提高业务能力,同时还要注重职业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为审计人员多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重视审计信息化工作,针对会计信息化后新的舞弊手段不断出现的背景,利用审计信息化准确、高效的特点,提高查错防弊能力,改变以往审计工作被动的局面。
[1]刘家义.大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J].中国审计,2009,(17).
[2]蒋峰.以科学发展观再认识高校审计职能的定位[J].中国内部审计,2010(6).
[3]马忠东.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0(03).
[4]左敏.国家审计如何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J].审计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