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3-08-15曲中元
◆曲中元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太平川镇第一小学)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的需要。
一、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1.立足于教,着眼于放。“教师为了不教,教师为了用不着讲”这是叶老的一句名言,他要求我们做教师的要教得得法,讲得适度。这学期结合课文,我首先交给他们如何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去理解句子和段落,进而根据课后的揭示,教给学生如何从问题到课文内容,从阅读思考到组织语言进行表达。
在讲读中放手让学生讨论、研究,然后把自己的理解组织好语言说出来。接着引导学生在逐层阅读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这样,每遇到一种不同类型的文章、我都在阅读中教方法,在讲解中指导学生组织语言,把从问题出发进行阅读、思考、组织语言的全过程,教给学生,在遇到同类文章时,要求学生试着用讨论、研究或独立思考的方法去组织语言,使广大学生在多次的听、读、思、说的综合训练中、掌握阅读的方法和组织规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2.慢中求快,鼓励为上。学生上路是件难事,要让他们想得准、记得好,就更难了。这就要靠教师耐心的启发诱导,决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高年级学生顾虑多,胆子也就小了,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一方面要教好知识,另一方面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交给读书方法疏通思路,这就花费一定的时间,但又必须认真对待,如象对那些基础差,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我尽量给他们说读的机会,除课堂多提问外,还每天给他们一篇文章,让他们分段练习读,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我都给予及时的鼓励。
3.面向全体学生,激励同学之间互相促进。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基础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既不能率少数骨干前进,置大多数而不顾,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也不能迁就少数后进生,挫伤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我一般采取两种形式组织学生讨论,一是指表达式,根据学生水平由差到好,组织学生分层次的回答问题,逐层补充,逐渐加深理解,既照顾了后进生,也调动了中上等生的积极性。二是抢答式,学生不需举手想好后主动站起来发言,学生感到情绪轻松,加快了课堂节奏。
二、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写作能力
兴趣是培养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引力,也要感知事物的动力,为了启发学生领会观察和写作的要领,我们在重点课文中讲授作文知识,例如,“我和狮子”一课,作者通过大量事实,感人至深地表达了他对小狮子爱尔莎的喜爱和小狮子对主人的眷恋。分析这篇课文时,同学们都说作者很会观察,课上大家重点讨论了这样几个问题:(1)从全文看分几大部分写出我和狮子的相依之情?(2)哪些是属于细致观察和简练的表达的?
通过讨论,学生感到教师的观察真细呀!文中时常是一两句话,一个感人的镜头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总之,课堂上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讨论,再与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作业配合,学生对怎样进行观察和写作有了一定的体会。在作文课上,为了巩固阅读课上学到的知识,针对学生爱追根问底的特点,带领学生去观察社会生活,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如观察长安大街的新变化,写美丽的蛟河,看松花湖景色,看日出日落,写日出日落的变化,利用假日去观察家乡的美丽景物,观察家乡的丰收景象,并通过写日记、读书笔记、一天一闻、影评等形式进行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