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化教学走进品德课堂
2013-08-15梁小英
◆梁小英
(甘肃省临洮县南街小学)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品德课堂实现“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让学生通过品德课的学习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过有意义的生活,充分发挥品德课程的价值导向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呢?
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新课导入生活化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导入新课这个教学环节,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知识、生活体验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如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教学时,我用多媒体播放震撼全国的歌曲《千手观音》作为新课导入,并介绍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通过声音的振动来感受他们所不能听到的音乐,并且他们仅能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认识到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人生难免有挫折,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失利和失败。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这样,让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老师立即进入新课教学活动状态。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搭建民主、和谐的互动平台,使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
世界著名教育家保罗·弗德认为,教育活动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性交往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辨论、小品表演、视频播放、课堂小游戏、音乐欣赏、小竞赛等多种丰富多彩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丰富、人格的完善才能得以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才成为可能。例如,教《让世界充满爱》一课时,我除了教授课本上离学生现在的时代比较远的知识外,还注意贴近学生现在的生活,我让学生搜集2008北京奥运和5·12四川大地震的相关资料,在一幕幕的情景、一个个的案例中,无不体现出全世界人民不分彼此,众志成城的真情,人间处处充满爱。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学生体验生活,搭起升华情感的桥梁,使创设的教学情境生活化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是一切问题发生、发现、提出和解决的基础。可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重要性。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生活体验、情感熏陶和良好行为的养成,从而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符合品德教材上所阐述的一些道理,并用它指导自己今后的生活,使他们能够在学中用,在用中思,在思中悟。教师应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比如,在《怎样看电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有很多师生互动的环节,如课前搜集老师、同学、家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小组合作设计电视节目,然后向其他老师进行介绍和拉票活动……在师生互动中,我充分挖掘了教学资源,并对学生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课堂气氛活跃,无形中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四、引导学生探究生活,热爱生活,服务社会,使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生活化
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等作为活动的资源。为了使学生将来能够适应生活和学会生活,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识,生活就是教育,品德课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大量情景、案例、问题,力图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情感,在升华情感中践行。但教材不是教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领会教材,活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如在学习“保护环境”这一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调查活动,看看自己生活的社区有哪些环境问题。想一想这些环境问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什么危害,应该如何解决,并设计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通过这样一个参与的过程,一方面,将社会的鲜活材料请进了学校小课堂,消除学生对学科知识的陌生感,从而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在导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不要回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矛盾,让导行内容接近实际,贴近生活,所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品德课堂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使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并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1]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