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学生个性,展现学生自我风采——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2013-08-15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路井中学申会萍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路井中学 申会萍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学生自我风采
——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路井中学 申会萍
本文介绍了怎样才能乘课改之东风创建自主,高效,和谐,快乐的英语课堂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现自我风采,感受到知识的甘甜,体会到合作探究的乐趣的。
课改 激发学生潜能 角色扮演
“那该多么好啊,多么好,能够得到理解该多好。”一首校园歌曲《理解多好》道出了多少学生的心声:学生渴望理解,渴望自由,渴望张扬自己的个性。那么我们如何乘课改之东风创建自主,高效,和谐,快乐的英语课堂使学生在这样的英语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现自我风采,感受到知识的甘甜,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呢?
在英语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创造的的自由,当我们无视学生的潜能,把他们当做被动的接收器进行注入时,学生的表现也许让我们不满意,甚至是失望。但是一旦我们充分信任学生,把他们看作学习的主人并以此激发其潜能时,学生们迸发出来的思维的火花常常会令我们惊喜。那么如何做到这点呢?
一、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一堂课的开头如同给一首歌定调,课堂的基调决定着课堂节奏的快慢及教学效果的好坏。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高中生们,年轻气盛,充满活力,有极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都想在自己的同学和老师面前体现自己个性的气质,敏捷的思维,丰富的知识,出众的口才和很好的组织才能,以此来博得同学的好评,老师的赞赏。如果我们将这种张扬与英语教学内容相结合多采用形象,直观,贴近学生生活的表演法,让学生身临其境,那么我们在教学中所需要的学生的那种在英语课堂上的积极向上的求知欲就会因兴奋而被激发出来,学生的那种极想张扬的个性也会被张扬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英语这门语言,要比我们教师的说教式教育的效果好几倍。
笔者每节课前都让学生提前准备五分钟的Role play角色扮演,而且一般都是两组。一组是关于前一单元的谈论话题;一组是关于所学单元的谈论话题。之所以让学生谈论前一单元的内容,是因为前一单元刚刚学过,所学内容应及时巩固,而巩固时纯粹的听写单词,短语,句型和做习题太枯草乏味。角色扮演一来复习巩固了所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二来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第二组谈论本单元的内容原因就不言而喻了。
二、课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地合作着探索问题的学习过程。是让学生对所给材料,所做学案或者要学新课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work in pairs的形式或者以discuss in groups的形式进行查资料,讨论,互相给出观点,最后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即所谓的讨论式教学的延伸。如何才能搞好合作探究式教学呢?
2.1 教师精心备课设计学案是合作探究的前提
首先教师对所教的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要求,重难点,教材的整合及删减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对课时的具体安排要详细。比如:设计问题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把问题建立在学生注意力和兴趣之上。对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要设置什么样的活动,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怎样做既让学生省时省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又能使效果达到最佳等问题要进行精心策划。否则学生的合作探究就会偏离课堂的主题。
2.2 自主预习是合作探究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习新课的基础。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程度。而该环节却往往是很多老师和学生最容易忽视的一个学习环节。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定要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并且要有指导,有目的地进行新课预习。
2.3 自信心,积极参与是合作探究的关键
自信心是每个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象征,是每个学生发挥内在潜能,实现人生理想和目标的内在动力。笔者认为,对学生的赞赏和鼓励是一条能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上要学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有意识得去忽略学生的一些缺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求知欲望的强弱,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任何一种教学手段如果总是千篇一律地重复,学生都会感到厌烦。所以只有创设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新颖感,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
三、结束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要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能给学生思想的自由,创造的自由就是好法。只要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在课堂中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感受到英语课堂的乐趣的教学法都是值得借鉴的。
[1]郭跃进.高中英语新课程高中创新教学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郭文龙.探索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能力[J].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2011(02).
[3]曹雪玲.谈新课程改革中的英语教学[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