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语授课中小学女生的创造性学习研究

2013-08-15朱乌英嘎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蒙古族创造性思维

◆朱乌英嘎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今时代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急切要求。中小学教育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为宗旨,以创建思维型课堂为主要目标,大力推进创造性课堂教学的同时,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蒙古族小学在基础教育改革号召下,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努力建设着思维型课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蒙古族小学女生的创造性学习影响不容乐观。课堂互动中她们过于安静的表现,不仅不能达到对所学知识方法的反思与迁移,还有碍于自我监控能的形成。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几点分析。

一、教师话语评价的影响

从古至今,人类对男女两性的刻板印象,导致对男女教育的不同认识;且在词的运用上已经开始区分两种性别的含义。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评价方式会使学生产生种种心理上的压抑感,从而阻碍他们创造力的发展。因女生受教师评价的影响较大,负性认识无疑对创造性学习带来阻碍。

学校教育中,教师经常会评价学生“不想学”或“不会学”,这两种不科学的评价便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问题。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导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即是直接的,又是直观的。其中,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言语最具典型性。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惯用强制性的话语来维持课堂秩序,显然会对学生产生负性强化。课堂教学是师生思维互动的主要场所,但往往因教师的抑制性话语,使得多数女生的思维处于安静状态。这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课堂教学理论以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为基础,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思维活动,意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女生人格心理特征的干扰

学校教育是学生形成稳定人格的主要场所,小学生的人格特质在学校教育环境中逐步形成。但因蒙古族小学女生受传统教育所导致的人格心理特征影响,使其创造性学习能力表现不佳。

创造性教学主要培养创造性人才,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性人格。Tardif和Sternberg(1988)将不同心理学家关于创造性的人格特点概括为19个方面。根据以上研究,蒙古族小学女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人格表现是:很少提出反对意见,冒险精神不足;即便有很大的好奇心,对新的事物不敢以开放的态度探索;课堂精力不够集中,习惯顺从于外部加强的限制;从众心理较为明显,退缩挑战,惯于守旧。所以,面对创造性课堂教学,多数蒙古族小学女生表现不足。其中,缺乏信心与胆怯是影响创造性人格形成的关键性因素。

教师面对学生不同的答案,应进行积极的关注与引导。这不仅利于激发多数女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还能有效促进她们认知结构的发展,以此形成创造性人格特征,加强创造性学习能力。

三、传统文化环境的制约

文化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二者的相互兼容是无法比拟的历史载体。文化赋予教育以内涵,赋予教育以品质;教育则通过自己的文化功能作用于文化,使文化得以升华。

传统文化是聚焦一个民族的历史精髓,但随着社会发展演变,它具有强烈的时间性与独特性。这对蒙古族女子的言谈举止具有较高的要求与严格的规范:在公众场合多数女生表现含蓄、内敛;言吐不得大声,举止不得散漫。由于传统教育对蒙古族女子仪姿的要求,使蒙古族女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冒险性不够、自信心不佳;易守旧、难突破。创造性课堂教学,需要学生积极地探索与主动地学习。蒙古族女生受传统教育观的束缚,不利于她们在课堂上的知识获取,不利于她们生活中的经验积累,更不利于创造性的思维形成。

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保持原有特色的同时,也在被现代文明所冲击着。如何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如何紧随社会脚步是民族学校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急切考虑的问题之一。所以,蒙古族女生的创造性学习情况,不仅是课堂教学转型的直接表现,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间接反馈。

四、对蒙古族女生创造性学习的思考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深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教师重于“讲”,学生重于“听”。蒙古族学校在教学中,只是在师生间的互动方面多了几种形式,却没有真正创建让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的教学环境。教师一味的灌输与无意的忽略,造成了多数女生懒于思考的现状。学校因追求升学率,大量施加语数外等科目的复习时间,导致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厌学情绪。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严重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此,笔者认为,

第一,教师要关注、了解班内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因为有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需要对学生进行具体的了解与掌握。尤其是对女生,在“话语权”的合理渲染下,增加她们的自信与勇气。第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发主动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反思性关注,不仅对教学是一种改变,更是对课堂实施的一种提升。第三,根据学生心理、人格特征,做好教学工作。女生与男生之间因性别的不同,在感知事物的思维过程上存有差异。合理的设置问题,积极地进行引导是促进女生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方式。第四,摆脱传统文化对教育观的影响,结合教学内容,创建师生共鸣的思维型课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此为考虑点,结合学生的性别特征实施创造性教学。

通过探讨蒙古族女生创造性学习现状,可以得出:教师的话语强化使多数女生产生刻板意识,其课堂表现过于“安静”;师生间的互动只是停留在行为表面,未能达到思维沟通。课堂是学生衔接新旧知识、重组认知系统、提高思维能力的平台。因而,特此呼吁教师对蒙古族女生课堂表现要积极关注与有效指导!

[1]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85.

[2]武宝军,隋欣.关注思维能力训练 促进创新素质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12,(3):14.

[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趋向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4]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5]林崇德,胡卫平.创造性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9).

[6]胡卫平,魏运华.思维结构与课堂教学——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J].课程·教材·教法,2010,(6).

猜你喜欢

蒙古族创造性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