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本主义理念的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探析

2013-08-15孟鑫郑益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大学生

◆孟鑫 郑益

(辽宁医学院)

少数民族学生,是维护民族地区稳定的中坚力量,也是促进少数民族进步与发展的核心人才队伍。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习俗、生活方式、社会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在思想品德、心理状态、学习状况等方面表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对于内地高校来说,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十分艰巨的工作。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是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的。

一、认识并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特点

1.深受民族文化影响,民族意识比较强烈

民族意识,是一个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是维系一个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具有民族性和敏感性特点。少数民族学生都保留着自己独有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特点,他们民族情感强烈而纯朴,维护本民族荣誉和传统的心理较强,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问题比较敏感,希望能得到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学生的理解与尊重。

2.心理素质相对脆弱,普遍缺乏沟通、交往能力

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与内地学生相比,心理素质相对脆弱,普遍缺乏与他人的沟通和交往能力。他们社交圈小,思想比较保守,容易自我封闭。突出表现为归属感强烈,小团体现象比较严重,喜欢用民族语言与本民族学生在一起交流,不愿意主动与任课老师和辅导员进行研讨和沟通。在日常学习生活及学生团体活动中,面对相对具有优势的汉族学生,不少民族学生会不自觉地产生自卑、嫉妒、排外等不良情绪。

3.对内地文化了解甚少,汉语应用能力较差

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受地域文化、教师素质及语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内地文化了解甚少,汉语言应用能力较差,日常师生间交际存在困难。再有,由于缺乏有关内地文化必备的知识和素养,他们不能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再加上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汉族教师存在着一定差异,又进一步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学习上普遍存在困难。

4.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存在学习障碍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人文环境及家庭教育等因素,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能力普遍欠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计划不科学,思考问题不主动。此外,内地高校的汉文教材、汉语授课的教学模式,民族学生也很难能在短期内适应,不少民族学生逃避上课或抱着侥幸心理应付考试,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5.普遍具有被“特殊照顾”的优越感

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对民族学生制定了特殊的教育管理政策,其中很多政策都包含对少数民族学生特殊照顾的内容,如适当加分、降低试卷难度等,其根本目的是鼓励民族学生能适应大学学习模式,助其顺利完成学业。然而,不少民族学生却因为这些优惠政策,降低了对自身的要求,在很多方面依赖学校的政策倾斜。

以上是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高校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普遍特点。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是高校管理者面临的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二、积极探索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新思路

1.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大中华意识,加强对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高校管理工作者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带头践行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础上,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宣讲教育,使“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扎根于少数民族学生心中。为此,首先,我们要积极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现状和特点,熟悉他们的风俗习惯,尤其要尊重他们的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建立师生间的信任感。其次,要对全校大学生开展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教育,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2.以学生为本,从多方面关心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秉着“以学生为本”原则,多方面关心他们的成长。比如,经常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他们思想动态和实际需要;在“奖助贷”方面,帮助他们申请优惠政策;要经常来到他们身边,鼓励他们与汉族同学多沟通,多交流;在重大民族节日里,要给予适当假期并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庆祝,让他们身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3.整合育人资源,开展“一帮一”“结对子”的帮扶活动

在帮助少数民族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方面,学校要整合育人资源,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一名教师帮扶一名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业指导;还可以从班级中、寝室中挑选成绩优秀、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在学业、生活等方面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引领、带动少数民族同学共同成长进步。

4.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骨干,全力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少数民族大学生骨干能够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能使老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要全力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吸收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则要分阶段、定目标进行重点考察与培养。

5.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活动,要多走到他们身边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帮助他们疏通思想上的困惑与心理上的障碍,使他们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挑战。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努力优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形成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

总之,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从各个方面关注、关心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研究并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思想、心理等方面的特点,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地高校学习生活的适应性,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意义十分深远。

[1]田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9,(2).

[2]韦国善.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8).

[3]普丽春.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调查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8,(6).

[4]董刚.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机制的探索和构建[J].社科纵横,2009,(6).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大学生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多元民族
大学生之歌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