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创新服务共赢——全国高职创新创业研讨会综述

2013-08-15高文兵,马陆亭,陈锋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大学大学生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探索中发展

高文兵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南大学党委书记)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青年创业。2009年6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湖南考察工作时与大学生座谈,曾强调“创业不仅可以改变大学生的命运,可以改变企业的命运,而且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在与网民在线交流时指出“我们特别希望大学生能够自主创业。”2010年12月2日,袁贵仁部长在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进行调研,高度肯定了基金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推动创新”的理念。强调大学生创业反映了时代的主旋律,“如何开展创业教育,造就人才、培育企业、造福社会”是一项重大的课题。

(一)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与内涵

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尤其是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创业成为可能,并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近年来,创业教育特别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全国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机构正式成立。当“创业”与“教育”相连的时候,就不能仅从“创办企业”这个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创业。“创”应当指的是创造、创新,“业”则指伴随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事业。“创业”即创造新事业:任何人在任何岗位上将个人职业生涯当中的事业推向更新更高的程度。如高校教师牵头申办实验室,打造高水平团队,涌现很多成果,得到同行认可。“创业”首先是一种指向、一种理想、一种信念,然后才是遵循规律、脚踏实地地去实现它。不仅要“创”,要“守”,还要“成”。

传统对创业的解读,认为创业就是创办企业,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出成功创办企业的学生,就创新创业教育而言,不仅是狭义的,而且是狭隘的和有害的。因为,创办企业不是创业的唯一或主要内涵,更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指向。

当前所强调的“创新创业教育”与过去常提的“创新教育”相比,一方面是创新很笼统,创业很具体;另一方面是创新创业教育中包括狭义概念上的创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广义定位的出发点应是不给学生施加压力,不让社会有更多误读我们教育的情况发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恰切内涵应是要给予大学生创造事业的准备,包括意识、勇气、知识以及对事业辉煌的不懈追求,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打下创业知识特别是创业精神的初步基础,将来能够以这种精神凝聚力量,闯出一条成功之路。

(二)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与支撑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一是大学的商学院依托专业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设课程和举办讲座,系统传授企业管理、金融投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分享企业家创业感悟,传播创业文化与精神。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学生从知识报国转向事业报国,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讲授中国近代以来的艰辛历程和志士仁人的爱国事迹,鞭策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通过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讲和传播,激励大学生“顶天立地”,树大志、干实事,为民族复兴和人民福祉添砖加瓦。三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事业发展,引导大学生思考如何结合现实国情与自身条件,把个人职业梦想落到实处,不断开花结果。从职业生涯和就业引导的角度,把创业作为一种可能的就业方式展现给学生。四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养,启发学生在科学研究和项目开发中如何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励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未来事业中攻坚克难、勇创佳绩。五是直接针对创办企业开展实战型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业实训指导课程给学生讲授创办企业的入门知识;举办创业计划大赛让学生在模拟创业中提高创业能力;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积累创业的初步经验。

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必要支撑,一是高校要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跟踪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前沿,把握趋势和规律,围绕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系列研究。系统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途径,将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相衔接,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相协作,队伍建设、条件建设和制度建设相支撑。二是政府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适当宽松的准入条件和成长环境。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在注册资金、税收、经费等各方面创造一系列优惠条件,减少大学生的创业风险。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种子基金,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鼓励和资助部分优秀大学生的创业之舟扬帆起航。三是金融界要切实关注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当前不少所谓的风险投资实际上是在盘剥大学生创业者,因此有必要规范和健全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投资机制。

(三)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景与展望。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注意方向引领,引导学生向高端创业与多元创业,往高端、做知识含量高的创业,做有创新前景要求和需求的创业。创业可以是单纯地创办企业,但更多的是要创造自己人生的新平台、新路径。大学生走出校园后不一定要马上创办企业,而是怀有创业的理想和信念,不断地集聚能量和资源,也许10年后可以走上自己创办企业的道路。在其它非经济领域的平台上精心耕耘,同样可以创造事业的辉煌。大学生在读期间和毕业后都可以选择摆地摊“创业”,解决生计、积累经验、锻炼意志,但从全局和长远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绝不是往这种方向引导他们。大学切不可把大学生培养成低端劳动者,去劳动力市场抢农民工的饭碗,否则,是对国家宝贵资源的浪费和对高等教育的不负责任。

随着大学培养主体的新变化,“90后”大学生成为当今高校的培养主体。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要着重打造“人才红利”,由“人口优势”转为“人才优势”,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人才红利”不可或缺的内容和手段。提升和改进教育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整个链条上,强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点面结合,从面上要求所有教师在专业课上都结合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将创新创业的精神和理念传递给学生,并有意识地举办一些系列讲座进行辅助;从点上通过从学校原有的就业指导部门吸纳力量、从商学院抽调教师以及再充实一部分有志师资,形成一支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及相关研究的专职队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国家的繁荣富强有重要价值。一个国家真正的繁荣富强,是靠一大批有竞争力的企业支撑起来的。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群即大学生日益成为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企业创办、管理和运营的主力军。建设创新型国家,更是需要千千万万具有强烈事业心和强大创造力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乃至栋梁之材。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评价要顾全局、看长远,不宜用急功近利的心态或量化指标(如每年毕业生创办公司的数量)去评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评价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是否有一种总体要求;二是学校是否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三是评价要把眼光放长远,同时关注到社会上的新变化。就业与创业的界限日益模糊,就业和创业本身不断发生变化,如新兴的自由职业者,以及许多新的基于知识的创意层出不穷,等等。

创业的核心和本质是创新。创新支撑创业,创业强化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要求而产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刚刚起步,但充满勃勃生机。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兼具普遍规律与中国特色的、符合各地区各类型高校实际情况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仅培养合格的岗位胜任者,而且培养卓越的岗位创造者,我们责无旁贷。

创业型高校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马陆亭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和形态的重大变革,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走向大众化,就业方式也随之转变。经济、教育发展方式的变革,敦促办学模式的改革。

第一,办学模式影响人才培养模式。当我们需求某种新型人才类型的时候,想到的不能仅仅是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应的办学模式配套。旧的办学模式下是很难培养出新型人才,在课程僵化、大班教学、理论传授的模式下只能培养出适应应试教育、死记硬背的乖孩子。在一个封闭办学、纸上谈兵、把创业理论当知识学习的环境里很难培养出真正的创业型人才。

第二,创业型大学的兴起与内涵。创业型大学是近几十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大学模式,是在新公共管理运动影响下的一种大学发展和内部管理实践。政府减少对高等教育的直接管理,转向设置长期发展目标,大学可以自主决定以何种的方式达到政府设置的目标,之后政府再通过质量评估、绩效考核等方式对大学进行优胜劣汰。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组织出现,使其在校级层面上采取创业行动、进行组织变革,满足社会对大学的知识和技术需求。一些具有远见和创新精神的新兴大学,如英国的沃里克(Warwick)大学,以“既适应时代需要,又是一项以学科为中心的事业”为办学理念,主张“不去政府要钱,而去社会要钱,要去赚钱”。“适应时代需要”就是满足大学所在地考文垂地区工商业发展的需要,“以学科为中心”就是在发展学科优势和提高学术实力的基础上进行创业,二者结合的实质就是“学术研究与创业兼顾”。

沃里克大学从被媒体贬义为“工业占领”的大学到赞誉为“适应时代需求”的大学,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仅已成为研究型大学而且排名直线上升。和研究型大学相比,由于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往往在国家或地方政府的科研拨款或项目申请中占据有利地位,在和企业合作中也有更多的优势和话语权,有更多获取资金的机会。和服务型大学相比,尽管它在创业之初做了很多服务性工作,但它有自己的雄心,希望通过成为地方社会经济的中心、引领企业发展发展而追求自己的成功。和商业模式高校相比,尽管它需要获利,但它有着崇高的、贡献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坚守着一般意义上的大学公益精神

第三,创业型大学探索的时代价值。根据国际经验,社会在人GDP 3 000~10 000美元时处于矛盾的凸显期,即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高等教育在迈入大众化后毛入学率20~30%时也面临供给与需求适应性矛盾的爆发期,当时许多国家如法国、日本都发生了学潮现象。这些矛盾压力其实我们也感受到了。我们所称之为的战略机遇期,其实也是转型期和矛盾期。转型得好,解决了矛盾,就抓住了战略机遇,否则有可能后退。因此,国家的发展明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等教育明确要转向内涵式发展。

教育的载体是学校。近年来,随着“211、985工程”的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已找到了明确的方向,在大踏步地向前发展。而更为广大的地方高校却彷徨与困惑重重,尽管它们也从没有停止过探索。研究型大学、特色高水平大学、行业特色大学、教学服务型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高校、技术本科院校等,在世纪之交的时候,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1年,我国普通高校2 409所、本专科招生数681.5万人,其中地方高校2 298所、招生数636.4万人,地方高校分别占95.39%和93.38%。尽管创新创业教育在各类学校都需要倡导,但部属高校的创新压力更大,因为社会的目光已聚焦在重点建设大学身上。因为存在着严峻的就业问题,地方高校推动毕业生的创业需求更为迫切。

第四,依托创业型高校建设开展创业教育。地方高校需要有勇气迈向走创业型大学的道路,其基本的路径是:勇于创新的办学理念(idea),转化为整个学校的奋斗信念(belief),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文化(culture),成为维护统一身份(identity)的共同世界观,最终创造一段传奇(saga),成为地区的中心。

创业就是创立基业,特指商业的首创行为,产生新的小微企业,成功与风险并存。知识型创业者需要整合技术、资金、市场等多种要素,特别需要有捕捉甚至创造市场需求机会的能力和灵敏性。这些不可能单纯从书本、课程中学来,需要经验和勇气,而这恰恰是大学学习生涯所不易获取的弱项。不能想象一个在考试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会轻易取得创业的成功,所以当前大学生走向创业道路并取得成功的比例并不高。

创业型大学是创业者的孵化器。按照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的研究,创业型大学需要在一体化的创业文化下创建出一个激活了的学术心脏地带,这里存在着一种氛围,体现着创业的精神。学生从进校起就感受到了这种创业文化并融入其中,这里的学术活动来自社会需求是为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服务的,这里的创业活动是真实的而不是书本的。因此,学生的创业教育是熏陶出来的而不是说教出来的。

国外的经验已经证明,近代以来成功的大学,多是那些勇于探索新型模式的大学。我国的发展也将证明,未来的成功大学,必将是那些不因循守旧而勇于探索新型模式的大学。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的四个需要

陈锋

当时设置创业型大学试点改革项目,说实话不是我们想的,而是我们现在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蔡奇部长指明的。考虑到国外创业型大学发展之路及发展模式更具前瞻性,所以我们在设置国家教育纲要的时候,设置了一个省级教育改革内容。项目设置后得到了很多高职院校的响应,当然也有一些本科院校。我们选择几所高职院校进行试点改革,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试点单位之一。我们参观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觉得非常有特色,很大程度上是浙江高职院校的一个缩影。

浙江是教育大省,但不是教育强省,我们的高等教育总体实力不强。之所以不敢说是教育强省,底气不足在我们的高等教育。但是我们的高等教育里面底气最不足的是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说实话在全国还是有底气的。在全省80多所高校中,高职院校有40余所,占半壁江山,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影响。

实施创新创业试点改革,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学生成才的需要。学生应该先要谋生,再去谋业,如果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连谋生都做不到,那我们的高等教育是失败的。第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学生家长需要。老百姓有一个很朴素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通过读大学,能够谋到一个好的工作,谋到一个好的职业,有一个好的生活。如果我们的高等教育不能教给学生谋生、创业本领的基础,那么我们的大学就有违家长的愿望。第三,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的需要。我省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素驱动发展越来越与资源节约型需求不相适应。因此,新一届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转型升级要创新、要驱动发展,需要高校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正好迎合了当今社会的发展战略。第四,创新创业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在服务社会的创新创业中也获得了学校自身发展的资本,在付出资源的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资源,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在服务中获得自身需要的资源,这是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基本要点之一。省教育厅一直在支持高校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鼓励高校进行产学研和科研的转化,并在一些地区和城市设置了高校产学研联盟,作为联系高校和企业、高校和地方的纽带。同时派专职高校工作人员在产学研联盟工作,并在教师职称评审中设立专门社会服务类的职称评审类型,把高校服务社会创新创业,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作为职称评审的依据,而不是仅仅看论文和科研成果。

省教育厅将与金华市签订一个全面合作协议,主要是为当地政府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持。我们也在倡导一种理念,即评价普通高中,不看升学率而是看办学特色,评价高职学校不看科研论文,而是看创新、创业的水平,看学生的创新创业的能力。作为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改革项目,我想借此机会提出自己一些疑惑,恳请各位专家提供一些建议与对策:一是如何处理好创业教育与高等院校承担的学术教育的关系;二是如何处理好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创业教育在某一方面也是一种职业教育,但是作为高校承担的不仅仅是职业教育,两者关系如何处理;第三是如何处理好创业教育和知识资本的关系。创业型大学建设要求之一就是如何使我们高校知识资本化,高校的知识创新能够转化为办学资本,这个两者关系怎么处理;最后是创业型大学建设的路径应该怎么样设计,这也是我们现在试点改革项目正在研讨的一个问题。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各位专家学者能够为我省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业型大学的发展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对策。

猜你喜欢

大学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留白”是个大学问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