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声乐唱法“土洋之争”的一点看法

2013-08-15◆徐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通俗美声唱法唱法

◆徐 明

(山东艺术学院)

我国声乐的唱法基本有三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源自意大利的美声唱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盛行的通俗唱法。这三种唱法各具特色,也各有不同的欣赏群体。三种唱法是为了表现不同文化特性和观众不同需要而应运产生的,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形式。

美声唱法这个词出自意大利语,意思是精美、优美的歌唱。是一种着重声音华采优美,咏叹性重于朗诵性或戏剧性的歌唱方法。其显著特点在于通过人体解剖学倡导的一系列迫使发声机构以最精细和微妙的变化自我调整的方法,获得与人类语言有关的音质、强度、音色以及共鸣进行协调变化出乐感的声音,来积极参与音乐形象的表现,从美声技巧的效能中可以建立出这些概念。因此说,美声唱法注重发声的科学性,特别讲究声音,追求声音的光彩、力度和连贯、流畅、柔美。要求气息通畅,高、中、低三个声区统一,音域宽广,声音幅度大,嗓音中始终含有增强音响的“微颤”,即弦乐器上“揉弦”般的效果。颤动的幅度比其他唱法也大,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较其他唱法小一些。

民族唱法,广义地讲,是指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和具有这三类风格的创作歌曲的演唱方法;狭义地讲,主要指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声乐作品时运用的技术方法与规律,是“民族民间唱法”与“中西结合唱法”的统称。其特点在于:在提炼和继承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西洋唱法中的某些优秀技巧,从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正确发声方法。民族唱法注重声音的民族性,音色较真实、明亮、靠前。讲究声情并茂,要求气息深,多用局部共鸣,高音多用真声,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较大。

通俗唱法,又叫自然唱法或流行唱法,是指演唱通俗和流行歌曲所用的表演手段。其演唱技巧有气声唱法、假声唱法和低吟唱法。从演唱的风格角度,大致可分为劲歌型,柔美型和艺术型三大类。通俗唱法一般以轻唱为主,共鸣运用不多,喉咙不要求打开,呼吸运用普遍较浅,声音自然流畅,无多大修饰,音域不宽,声带及喉部肌肉用力较多。但注重情感表达,有重情轻声的倾向,表演具有随意性。

声乐界的“土洋之争”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一场关于声乐唱法上的争论。所谓“土”,指的是以解放区(特别是陕北、华北)文工团为代表的中国民族民间传统唱法,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新歌剧唱法”,即“土”唱法。所谓“洋”,则是指以音乐院校为代表的欧洲传统的意大利。美声唱法,即“洋”唱法,从1949年到60年代初,各界人士就此题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而这次争论也凸出当时音乐界在声乐艺术表现领域中所存在的矛盾。1964年1月,文化部批示了《在京音乐院校调整工作的几项原则规定》,但争论仍然存在。当时的初衷本来是探讨民族传统声乐演唱方法的科学性和欧洲声乐演唱技法的民族性以及二者的融合创新,以便更好地为发展我国音乐表演艺术服务。在土洋争鸣的过程中,推崇洋唱法的人认为,西洋的发声方法是最科学的,唯一的,最适于歌唱的发声方法,这种发声方法强调发声方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其声音技术上的优势使得演唱极富表现力。这种观点引起了某些民族音乐家和民族声乐表演者的反对,他们认为,这似乎有贬低中国民族民间传统唱法“不科学”之嫌。

现代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从碰撞走向和谐,在实践中两种唱法都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魅力,彼此间开始互相了解,为唱法间的进一步交流和借鉴奠定了基础,促进两者在互相学习和借鉴中走出固有模式,寻求更多的发展途径。客观地看,在实际实践中,“土”“洋”两种唱法都发挥了无以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缺点。但这场争论真正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方针,讨论双方对各种唱法的不足提出中肯意见,并提出合理建议,对于美声唱法的呼吸方法,发声的基本功练习,共鸣腔体的运用,包括全面的文化艺术素养,都在其研究之内。我们的民族唱法,用嗓合乎规律,咬字吐字严格讲究而又立足于我们的民族语言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极具特色的演唱风格,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天性和欣赏习惯。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不管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通俗唱法,只要方法运用得当,加强气息的训练,之间是可以互相借鉴,相辅相成的。通过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技术上的比较,人体歌唱机能的可塑性,中西文化差异对音乐文化的影响,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演唱过程中要更好地把两种唱法的优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主观上建立起开放的歌唱观念和灵活的思维方法,既要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又要吸收借鉴美声的科学方法,便能继承传统,中西结合,推陈出新,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

我们熟知的莎拉布莱曼,用一种唱法表现为不同形式,她的同一张唱盘里收入了通俗和咏叹调,都是天籁之音,都是那么动人。奥运会演唱的《我和你》给我们留下了震撼。谁又能把天籁般的声音纠结到唱法之争?

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的不断完善,我们最终将只有一种唱法,会按照作品的分类,风格的分类,去不同表现。八十年代,帕瓦罗蒂来到中国,当时为了文化交流观看了中国为其安排的京剧演出,观后十分兴奋的告诉中国美声专家:京剧就是中国OPERA!世界上只有一种科学的唱法,在意大利叫做“美声”,意为美好的歌唱,在中国叫“京剧”。现当代著名歌唱家吴碧霞在音乐周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歌唱从技术的角度没有民族和美声之分,只有一种唱法。我们仅仅是有时为了表现不同的文化发出不同的外在声音而做调整。但是核心的歌唱状态不变。所以,吴碧霞现在民族唱的也很棒,美声也很棒。我们在聆听她的演唱时感既受到了“通”,又品味了不同文化的丰富表现。

从这几件事上我们可以领悟到:根据歌唱的科学性,同为人类的西方人和东方人,歌唱器官是一样的,歌唱的真谛在于歌唱家对技术的掌握,唱法的熟练掌握,在表现不同文化,不同风格的作品的腔体的灵活运用。我们的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有其个性也有其共性,我们不能止步于两种唱法的划分,不同风格的演唱之间应该相互学习,相互沟通。这样才会使我们演唱美声作品和表现民族风格作品各有所长。这两种唱法存在着许多共性规律不仅可以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两种唱法声乐体系,而且更有利于推动我国声乐理论研究和歌唱艺术事业的不断进步发展。

最后说一点很重要的问题,用西方的先进的科学的发声法,借鉴过来唱我们自己的民族的东西,这才是正道,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既有我们的民族的特点,又有西方的方法,这样我们的演唱技术才会得以发展,我们学习西方的美声唱法的目的要明确。结论:土洋争斗不会再有了,有的会是文化的有机借鉴与融合,这是客观趋势,也是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通俗美声唱法唱法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美声唱法多元化发展的思考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谈当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传统粤曲——以《昭君出塞》为例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小说的通俗
美声唱法中国化的研究
组工干部之歌(民族通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