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常服“三味药”,助你驶入快车道
2013-08-15山东省章丘市道通实验学校靳云供稿
山东省章丘市道通实验学校 靳云 供稿
1960年6 月18 日,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应邀在台南成功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为毕业生做了一场题为《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的讲演,为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开出了三味药,它们分别是“问题丹”、“兴趣散”和“信心汤”。 我认为这三味药同样也适用于我们中学生的英语学习。
“问题丹”
第一味药叫做“问题丹”。就是说,每个人离开学校,总得带一两个麻烦而有趣味的问题在身边做伴。胡适认为“问题是第一要紧的救命宝丹”,“问题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只要你有问题跟着你,你就不会懒惰了,你就会继续有知识上的长进了”。为了解决那些“时时引诱你去想他”的问题,你就会克服种种困难解决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在英语的学习中也难免会碰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如果仅学不问,就不能成其为真正的学问。这正如俗话所说的“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起源于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善疑多问可以扩展知识面,开启思路,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英语时一定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知识正是从对问题点点滴滴的思考和探索中逐步获得的。
当同学们发现了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独立思考,查课本,找资料,力争自己解决。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怎么办?应该赶紧向老师或者其他同学虚心求教,不放过任何一个极其微小的问题,务必做到对每一个疑点都了然于胸。
“兴趣散”
第二味药叫做“兴趣散”。这就是说,每个人除了学习以外,应该多发展一点学习以外的兴趣——“业余”的兴趣。在胡适看来,“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意儿,不是为吃饭而是心里喜欢做的,用闲暇时间做的——这种非职业的玩意儿,可以使他的生活更有趣、更快乐、更有意思。有时候,一个人的业余活动也许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
“英国19世纪的两个哲学家,一个是弥尔(J.S.Mill),他的职业是东印度公司的秘书,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有很大的贡献。一个是斯宾塞(Herbert Spencer),他是一个测量工程师,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思想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英语和其它工作一样,要想干得出色,就必须要热爱英语,自觉学习,享受学习,让英语学习成为乐事,把求学作为职责,将考试视为挑战。对英语有兴趣,就能专心致志地持续钻研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的生活苦啊,郁闷啊,没有考好怎么办?这些问题无须考虑,放下思想的包袱,轻装上阵。只要你把握好自己的航向,心无杂念地勇往直前,希望就会离你越来越近。学海探宝,书山寻珍是艰苦的,但是如果方法得当,疲累中也可以有喜悦,艰苦中也可以有甘甜。这就如登山,总要费些力气,但一旦爬上了山顶,无限的风光尽收眼底。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如此。当你开始在英语世界的旖旎风光中尽情遨游时,就会乐而忘苦了。那种快乐恐怕只有真正努力学英语的人才能体会到。
“信心汤”
第三味药叫做“信心汤”。这就是说,人总得要有一点信心。
胡适用“努力不会白费”来鼓励青年。只有树立坚定的信念,充满必胜的信心,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学英语时,要精神抖擞,信心十足,投入最大的热情。只有扬起自信的风帆,学业之舟才可能以“千里江陵一日还”之势逐浪而奔。尤其是当同学们感到处于学习低谷或备受挫败感的折磨时,一定要坚信“我能行”。正如英国有句谚语所说的,“Confidence in yourself is the first step on the road to success(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自己有实现理想的能力,超越自我,方可创造奇迹。不因为一次考试失败而否定自己,不盲目地与其它同学做无谓的比较,否则只会徒增焦虑,消磨斗志。要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要想到滴水成河,粒米成箩;要相信只要有投入,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当然,这个信心必须是建立在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努力奋斗的基础之上。
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faith moves mountains),又说“功不唐捐”(唐是空的意思),还说“只要工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同学们,你们有这种信心吗?
胡先生这三味药,虽然单独看来并无新意,但一旦配成一副药,就会药性大增,疗效显著。学海无涯,我们永远需要备“问题丹”做药引,用“兴趣散”提神,伴“信心汤”服下。求学路上,经常服用这“三味药”,一定能助你驶入英语学习的快车道,获得更大的收获,同学们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