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运用地黄的经验体会

2013-08-15李兰波周荣欣赵翠巧侯艳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6期
关键词:时用熟地黄医家

李兰波 颜 红 周荣欣 赵翠巧 侯艳平

(河北省容城县人民医院,容城071700)

临床运用地黄的经验体会

李兰波 颜 红 周荣欣 赵翠巧 侯艳平

(河北省容城县人民医院,容城071700)

本文分析了历代主要医家在选择使用熟地黄、生地黄、鲜地黄三者之间的学术特色;并提出临床运用生地黄的几点要领。

地黄;治疗应用;补心;补益肝肾;补阴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茎。鲜用习称“鲜地黄”,干品习称“生地黄”。主产于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三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和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八成干,切片,干燥。生用。处方用名:地黄、生地黄、干地黄、鲜地黄、鲜生地黄。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唐代以前,只有干地黄与生地黄,唐代以后,才有熟地黄。现代所称的“生地黄”即古之“干地黄”;古之“生地黄”,现谓“鲜生地”。

历代医家使用地黄,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生地黄参与组方12方次,其中参与汤剂组方7方次。其在补肝肾时用干地黄,补心时用生地黄,而且用量都较大。例如,肾气丸中用干地黄以补肾为主,比例是“地八山山四”,即干地黄八份,山萸肉、山药各四份,干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山药的两倍;炙甘草汤,用生地黄以补心为主,用量是君药炙甘草的四倍。其中生地黄用量最大的是防己地黄汤,用了2斤,炙甘草汤中用了1斤,百合地黄汤中用了1升,即使在《金匮要略》肾气丸中,生地黄用量也高达8两,其数量明显大于方中其他药物的用量。这种重用生地黄配伍组方治疗急病杂症的方式方法,是张仲景方药应用的独到经验和特色,也是张仲景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精华,值得后世借鉴。唐·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虽载有“造熟地黄法”,但却爱用生地黄,如在该书治虚劳的19个方子中,有1/3用地黄;而在用地黄的诸多方子中又有2/3是用生地黄,认为生地黄可以“补五脏内伤不足”。宋代儿科医家钱乙,以为小儿纯阳,无须益火,用药主张柔润,一般在补肾时用熟地黄,如六味地黄汤;滋阴补血用干地黄或干地黄与熟地黄同用,如甘露饮;清心凉血用生地黄,如导赤散。张景岳以喜用熟地黄著称,时人称“张熟地”。针对时医嫌熟地黄滞腻,恐中阻气机,对痰饮、水泛、脾肾虚泄等均禁锢之的现状,张氏指出:“有畏其滋腻者,则崔氏何以用肾气丸而治痰浮?有畏其滑泄者,则仲景何以用八味丸治肾泄?”殊不知有开有合,何虑中阻滞腻之忧哉!有泥于熟地黄补阴、滋腻生湿,必兼伍“渗利”之说者,张氏驳之“盖气虚者不可复行气,肾虚者不可复利水。温补即所以化气,塞因塞用之妙也”。张氏创立的右归饮、右归丸;左归饮、左归丸……均重任熟地黄为主,扩熟地黄之妙用,驳滞腻之嫌疑,补前人之不逮。以上说明,历代医家在选择使用地黄时,各有心得,值得我们学习。

我在临床上喜用生地黄,一是作为滋补肝肾主药,用于肝肾精血虚损的多种病证;一是“除痹”,治疗痹证,尤多用于热痹、虚痹等。在具体用法上可掌握以下几点。宜生不宜熟。我们推崇张景岳,但不喜用熟地黄,嫌其滋腻壅滞。而生地黄能“逐血痹”、“除积聚”、“除痹”(《神农本草经》),说明其性流动活泼、不腻不滞,所以喜用之。宜细不宜粗。地黄之细小者,一是不腻;二是容易煎透,所以喜用“细生地”。用量宜大。地黄只有大量使用,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一般而言,补肝肾时用15~30g,除痹时可用到30~60g。生地黄的大剂量使用报告,有的用量高达200多克,可谓世所罕见,令人难以置信,但是从效果来看,却又神奇明显。这些重用生地黄的许多文章都同时报道了所诊治的相应病机和证候,实践证明,在辨证施治精神的指导下,凡病因复杂,病症特异,只要辨证准确,立法严谨,并选方贴切,用药对证,且又配伍得当,就可大刀阔斧,重量应用,故其功专力猛,针对性强,疗效显著,此即是生地黄重量应用的原则和前提,而非盲目使用。这种特殊的用量,异常的用法,突出的效果,说明了生地黄的大剂量应用有一定的适应证候和临床基础。

配伍宜佐。若长期大量使用生地黄,防其碍胃,可在处方中辅佐一两味理气药,如木香、砂仁、青皮、陈皮等;也可酌伍焦山楂、焦神曲、鸡内金等消导药。

煎法宜活。地黄中含有一种致泻物质,可引起便溏,《本草纲目》言其:“生地黄性大寒,凡产后恶食作泻,虽见发热恶露作痛,不可用,用则泻不止,凡见此证宜多加炮姜必自愈。”“一见脾胃虚弱,大便不实,或天明即泻,产后泄泻,升降滞塞,药宜通不宜泻,汤液中禁入地黄”。但现代药理研究,久煎后,该致泻物质可被破坏、又不影响滋阴效果。因此,临床上可以病人大便情况,来决定煎药时间。大便偏干者,只煎30min左右,令其润便;大便偏溏者,煎药时间要长,第一煎在50min以上,第二煎可在30min左右,这样,既能达到滋阴的目的,又不致发生腹泻。如治一习惯性便秘病人,大便1周1次,干球状,且伴有胃脘胀满、食欲不振、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证属气阴两虚,用补中益气汤合增液汤,生地黄用到30g,每煎只30min,服药1剂,大便即下。3剂后,大便转为每日1次,胃脘胀满消失,食欲转佳;又治一慢性胃炎病人,胃脘胀满疼痛、时轻时重已2年,大便稀溏,舌红无苔,脉沉细而数,诊为胃阴不足,以益胃汤加减,用细生地黄20g,嘱第1次煎50min以上,服10剂后,胃脘胀满疼痛消失,大便反而转稠。以上2例病人,都因“阴虚”用生地黄,前者大便秘结,为了通便,生地黄没有久煎;后者大便稀溏,故生地黄用细者且久煎50min以上,避免了致泻的副作用。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6.098

1672-2779(2013)-16-0132-02

吴义红

2013-06-28)

猜你喜欢

时用熟地黄医家
离心机转速的写法及相对离心力的正确表示
离心机转速的写法及相对离心力的正确表示
离心机转速的写法及相对离心力的正确表示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熟地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