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医药院校药理学教学效果的探讨

2013-08-15苗久旺田慧芹贾彦敏陈晓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药理学竞赛中医药

苗久旺 田慧芹 贾彦敏 陈晓艳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理学教研室,烟台 264199)

提高中医药院校药理学教学效果的探讨

苗久旺 田慧芹 贾彦敏 陈晓艳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理学教研室,烟台 264199)

药理学;案例法;多媒体;PBL教学法;药品展示;知识竞赛

药理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必修的一门课程,它联系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起重要的桥梁作用。药理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及药物作用机制抽象的特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困扰,导致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低落。在理论课学习之前,学生了解到的药品知识很少,而在以后的实习及工作又多数与药品相关,这种尴尬局面对药理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高等中医药院校药理学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加入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因素,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 合理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可以将设定的情境展示给学生,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让学生更容易从主动地分析解惑中获得知识[1]。笔者认为案例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最好能体现教学的大纲要求;案例的导入也要选择合适的时机,适当的铺垫或补充更为有益;案例的来源可不拘一格,国内外参考书、网络、报纸等均可参考。如在讲到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一章时,可在课中导入典型的有机磷中毒案例,描述患者中毒症状、体格检查,并针对案例设讨论:①有机磷中毒时为何有上述症状和体征?②如何正确使用阿托品以及为什么在使用阿托品时,又要给予氯解磷定?③胆碱酯酶复活药为何能治疗有机磷中毒?经过比较发现,案例法比传统的讲授法所获得的教学效果好,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并提高了其探究问题、获取知识的积极主动性。

2 PBL教学方法的应用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的全新教育理念。该种方法在国外最先应用于临床医学教学,现已经延伸到各个领域。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PBL教学方法遵循 “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一规律[2]。药理学教学中积极引入此教学方法,可将理论学习与现实中的问题挂钩,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分析问题背后的药理学知识,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了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仍需解决的问题,如教师知识储备不足、组织方式不得力,学生对传统模式的依赖、文献检索的方法缺乏,课程设计、教材编排不够合理等。

3 合理使用多媒体

传统的药理学教学中,教师讲授加板书的形式很难把药物的作用及机制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多媒体的出现给这一教学难题带来了很大突破。经过尝试,笔者发现把相关的动物实验录像穿插到对应的多媒体课件中,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听课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往往可由动物实验联想到药物的药理作用。如抗精神失常药一章,在讲授到氯丙嗪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时,把其对猴子的神经安定作用、对狗的镇吐作用、对豚鼠的体温调节作用等相关实验录像片段插入到对应的幻灯片中,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药物的作用机制也是学生反映的难点,将药物作用机制以动画形式展示,可使抽象的机制更加形象化,如笔者对药物的离子通道、受体机制等使用了动画模拟。

4 开展药品展示

每学期本教研室都会为各专业学生安排一次常用药品展示课,让药品走进课堂,让学生认识药品,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加深理论知识的认识,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实验室中建立 “药店”,模仿医院药房或市售药店的布局,并按教材章节,将传出神经系统药、中枢神经系统药、心血管系统药、作用于呼吸系统药、化学治疗药等按类别摆放,将非处方药与处方药分区摆放,并设置特殊人群用药。药品展示课中,学生犹如亲身在医院药房或药店中学习一般。由于实际药品中涉及到的药理毒理、适应症、不良反应等会与课本内容略有出入,为此笔者还启示学生思考探究,为何会有新增的适应症,该适应症源自药物的哪种作用等。

5 开展知识竞赛

开展药理学知识竞赛也是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良好方式。药理学知识竞赛题目的特点是以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先进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适应未来就业岗位的需要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教研室对药理学知识竞赛设立团体奖及个人奖,向取得优异成绩的班级和个人颁发奖状和荣誉证书。举办药理学知识竞赛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活跃学生的学习学术气氛,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又进一步提高了学习药理学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由理论学习转入到实际应用的思考。

学好药理学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临床实习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让学生高效的学好药理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案例引导、PBL教学方法、多媒体的合理使用、药品展示、知识竞赛等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多元化教学方法或手段的应用是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经过教学改革,本教研室对学生的期末考试试卷做了跟踪调查,发现经改革教学实验的学生的平均考试成绩均优于未实施教学改革的学生平均成绩。提高高等中医药院校药理学教学效果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为核心的全新教育模式正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大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复合型高级中医药人才。

[1]董世芬,张硕峰,吴金英,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151-152.

[2]姜小华,秦怀雪,王燕,等.PBL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1,11(19):70-72.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5.067

1672-2779(2013)-05-0100-02

(本文校对:韩世辉

2013-02-23)

猜你喜欢

药理学竞赛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愈喘方拆方“祛宿痰方”调控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
创新思维竞赛(3)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