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拔罐治疗感冒后久咳不愈89例
2013-08-15张荆柳
张荆柳
(广西省柳州市第四人民医院针推科,柳州 545001)
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笔者在本院门诊运用单纯背部拔罐治疗感冒后久咳不愈89例,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笔者在本院门诊运用单纯背部拔罐治疗感冒后久咳不愈89例,其中男39例,女60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45.8岁;病程最短12天,最长5个月,平均病程3.6个月。主要症状为干咳少痰,昼轻夜重。追问病史,都曾有感冒病史,血常规及胸部X线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1.2 治疗方法 取穴: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操作:病人取俯卧位,露出背部皮肤。操作以闪火法,将火罐拔于背部大椎、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使火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视其体形胖瘦,选用相应大小的火罐,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1疗程后统计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治疗后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有效:咳嗽明显减轻,相应体征好转;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2.2 临床疗效 89例感冒后久咳不愈患者中,痊愈79例,占
88.8 %;有效9例,占10.1%;无效1例,占1.1%;总有效88例,总有效率为98.9%。
2.3 典型案例 患者,女,45岁,于2011年9月19日就诊。主诉:干咳月余。病史:一个多月前因感冒后自行在药店购买感冒药 (具体药名不详),服用后感冒症状好转,但遗留咳嗽症状至今,干咳少痰,昼轻夜重,眠差,纳差,血常规及胸部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治疗:病人取俯卧位,裸露脊背部,取大椎、肺俞、心俞、胆俞、脾俞、胃俞,采用闪火法,留罐15分钟,当晚症状明显减轻,眠安。第二天觉食欲增加。1个疗程后干咳症状消失,停止治疗。半个月及2个月后电话回访,患者一切正常。
3 讨论
感冒后久咳属中医“咳嗽”范畴,是指外感表证消失,后遗咳嗽症状,多为干咳,或伴咳少量白或黄色粘痰、咽痒等,数日甚至数月不愈。《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其基本病机为气机紊乱,肺气上逆,发而为咳;病位在肺,病久累及脾肾。治法以祛邪扶正,宣肺止咳为主。而拔罐疗法可以开泄腠理,祛邪扶正,疏通经络,调整气血。根据《素问·咳论》:“治藏 (脏)者治其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治病必求于本”,张从正说“先论攻其邪气,邪去而元气自复也”等论述,故选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相应背俞穴,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而背部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为五脏六腑的背俞穴,是脏腑气血输注于背部的部位所在,故通过在督脉及膀胱经穴行拔罐治疗,既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又可以充分激发、调整脏腑的功能活动,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调畅气机,平衡脏腑,从而达到治愈本病之目的。
本研究中89例感冒后久咳不愈患者中,痊愈79例,占88.8%;有效9例,占10.1%;无效1例,占1.1%;总有效88例,总有效率为98.9%。充分说明了拔罐疗法对感冒后久咳不愈具有相当好的临床疗效,操作方便,价格便宜,尤其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
综上所述,拔罐疗法属于非药物疗法之一,属中医绿色疗法,拔罐疗法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而且拔罐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刺激持久、痛苦小、疗程短、效果好,且无不良反应等特点,是真正的临床便验之术。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6.